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吕途 《体育教学》2023,(4):25-26
<正>2023年3月,江苏省徐州市中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泉山区第九届“区长杯”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铜山区学校体育卫生及红十字会工作会议相继举办,学校体育成果得到了充分展示。在各展示现场中,排球操、呼啦圈操、篮球操、三门球艺术操……每所学校皆各有所长,“一校一品”特色凸显,学生精神面貌饱满,这背后蕴含着徐州市学校体育的良性发展之道。  相似文献   

2.
依据篮球新规则的精神实质及国际篮联发布的相关文件对“24秒”规则和该规则对篮球竞赛影响进行探析,并结合实例得出了“当24秒装置信号发出时,控球队员没有投篮或投篮后球没有触及篮圈才是24秒违例”的结论,以期对今后篮球运动的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篮球运动深受广大中小学生的喜爱,但是学习并掌握篮球技术动作却为学生所厌烦。这套篮球操简单易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熟悉球性,为学生学习篮球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通过音乐的伴奏,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篮球的兴趣,尤其是女学生。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采用心理自然实验方法,测量大学篮球运动员的“球感’”能力。实验结果表明.“球感”是篮球运动员后天训练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项专门化复合知觉,它的主要成分是运动员的动觉分析器对篮球的准确精细的感受能力。  相似文献   

5.
“福海球”是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上海球迷们对我国名噪一时的篮球宿将、原上海体院篮球教授田福海勾手投篮技术的美称。当时的上海,“福海球”成了勾手投篮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6.
我自豪,我是“球皮”! 我有许多爱玩篮球的朋友,一些是球迷,另一些是“球皮”。我嘛,当然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球皮。一些球迷朋友劝我改称“球迷”,他们说“球皮”是个贬义词。没等他们把话说完,我就大喝一声:“不,我是‘球皮’,真正优秀的、顶好顶好的‘球皮’。我为我是一个‘球皮’感到自豪!” 是的,我是一个球皮,一个对篮球怀着极大虔诚的“球皮”,就如一个狂热的宗教徒一般。我对篮球有着非同寻常的热情并会成为一个“球皮”,是有着很深的渊源的。 我在8岁左右的时候,有一次从电视上看到一个奇特的人,发达的肌肉,皮肤…  相似文献   

7.
李非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20(1):61+83-61,83
在篮球传接球技术的教学中,“多球练习法”是必不可少的训练方法手段之一。多球训练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球数、组数和不同的轮换人次均会对训练效果产生不同的影响,表现出不同的专项特征。本文着重从形式、手段上阐述了“多球练习法”对篮球传接球教学的重要作用,并提出相关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8.
创建中国篮球运动理论新体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宋健 《体育与科学》2001,22(5):23-25
针对国内篮球“重球轻人”的旧思想,提出创建“人球并重,更重人”的新思想,总结并反思过去单纯的技能理论,创造由培养篮球运动员人文精神理论与原有技能理论整合的现代篮球理论新体系。  相似文献   

9.
为适应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课程改革,调动大学生对篮球课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将“双分”教学模式引入篮球普修课教学中,探讨篮球教学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掌握篮球技能。实验结果表明,“双分”教学模式比较适合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了学生对篮球的兴趣,有利于学生篮球技能的掌握。  相似文献   

10.
在篮球教学中,人们经常引用“三步上篮”这一习惯用语进行教学,而学生由此往往产生一种三步后上篮的误解。究竟“三步上篮”的术语对否?我们分析一下便可晓得。篮球规则规定:“队员在移动中接球或远球结束时,可采用两步停止或将球脱手.”并明确  相似文献   

11.
篮球战术教学引入“个案”教学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把“个案”教学法引入篮球战术教学,对86位专家进行了问卷调查,对24位专家进行了走访调查。有90%以上的专家认为篮球无球掩护配合是重要又在教学上解决得不够理想的战术环节。选择这一实验内容进行“个案”教学的初步尝试,旨在为今后的篮球战术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伍广 《精武》2012,(29):36-36,38
行进间运球低手上篮是中小学篮球课的必修内容,也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当前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但归结难点,在于如何快速有效的掌握脚步动作。本文试图以行进间运球上篮的脚步教学为研究重点,分享一下自身的教学经验,为广大体育教学者提供一个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问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手感”练习对篮球必修课技术教学效果的影响程度进行研究。在实验研究中采用增加学生在篮球课堂上触球时间和运用多种“手感”练习方法的手段,提高学生对球的控制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强化“手感”练习既对提高篮球必修课技术教学效果有明显的帮助,又有利于青少年运动员的智力、篮球意识和战术思维训练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大学艺术体操与健美操教学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曾晓琼 《体育学刊》2005,12(5):75-77
根据近年来高校体育教学中艺术体操的影响不断下降,健美操发展较快的情况,对这两种运动的特点及教学组织等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艺术体操和健美操有许多相似之处,之所以会出现此长彼消的现象,主要是由于二者在动作特点、锻炼价值、教学形式以及外部条件等方面存在着一些差异,而高校体育教学并没有针对这些差异对艺术体操教学进行必要的改革.建议在保持艺术体操特色的基础上,借鉴健美操发展的成功经验,对大众艺术体操及其教学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5.
肘关节夹的研制及其在排球垫球教学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革  魏源  卓莉 《体育科研》2002,23(1):47-48
排球垫球技术是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此技术的教学中,教师常感到在大纲规定的教学时数内,学生难以正确掌握动作技术。根据条件限制有助于正确动作形成这一原理,研制了“肘关节夹”。通过教学实践证明:肘关节夹有助于排球垫球技术的正确掌握(P﹤0.01),具有切实可行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高校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论述了高校体育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意义,旧的体育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以及体育教学方法改革的对策。认为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是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重点,同时也是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调查法,问卷法,数理统计法,对体操专修教学模式进行实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运用"发现式"教学模式进行体操专修教学,它的优点体现在能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个性发展;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培养;体现在教学方法将从"灌输型"向学生"自主型"转化的现代性特征。新的教学模式具有可行性和应用价值,为体操教学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篮球运动是深受大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也是高校体育教学的主要课程之一。然而,女大学生由于受其身心特点的影响,在学习热情和参与的主动性方面都有较大的差别。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教学实验法,经过3年的跟踪教学实践探索和课题研究,探索高校女大学生篮球教学的最佳教学模式。在新教学模式培养下,女大学生的篮球课达标成绩、技术水平和体育课兴趣都优于传统篮球课的教学效果。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女大学生篮球学习兴趣,提高女大学生篮球专项课的教学质量,使其达到“学有所长、学有所用”的教学效果,并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新兴体育项目”这一概念虽然在国内刊物上屡次被引用,但至今界定尚不明确,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此概念在我国体育教育中的历史发展进行探究.在高校体育课程进一步改革完善的背景下本研究将“新兴体育项目”界定为:相对于20世纪末已经开展的体育项目(田径、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武术和艺术体操等)来说,娱乐性强、普及程度较差、使人感到新奇的且教学大纲中没有明确的,在大学校园中尚未开展或开展时间较短的项目.  相似文献   

20.
尝试教学法在篮球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姜丽 《体育学刊》2001,8(3):112-113
将尝试教学法移植到篮球技术课教学中,经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教学实验对比表明,在篮球普修技术课教学中运用尝试教学法进行教学,其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