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人类世界中,面孔是人与人之间相互识别的标志,也是表情达意的重要工具.面孔因其生理学特征而构成了共性和个性,又因其内涵决定了物质和精神.  相似文献   

2.
在人类世界中,面孔是人与人之间相互识别的标志,也是表情达意的重要工具。面孔因其生理学特征而构成了共性和个性,又因其内涵决定了物质和精神。人与其他自然造物的本质区别也就在于,只有人类仅以面孔就足以达至感官世界的巅峰。印存于头脑中的一张张面孔构成了我们每个人私人记忆最重要的部分,而人类所共同记忆的每一张面孔,都承载着一份推动文明的特殊情感,它们一起构成了人类的精神与价值……天才的当代摄影家们所记录的一些特别的面孔,它们来自我们这个动荡的世界中的几乎每一个角落。最重要的是,照片中这些面孔大多曾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强烈的舆论震撼,成为了当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在人类世界中,面孔是人与人之间相互识别的标志,也是表情达意的重要工具。面孔因其生理学特征而构成了共性和个性,又因其内涵决定了物质和精神。人与其他自然造物的本质区别也就在于,只有人类仅以面孔  相似文献   

4.
用这个原理来解释“火星人脸”等同类现象.我们就会明白.为什么大脑要让面孔率先“通关”:因为面孔识别在人类的视觉世界占了重要地位.与实验中的圆点属于同一范畴.而对面孔的高度敏感.才促使人们对面孔优先识别.并习以为常。  相似文献   

5.
现代人享受着加速的"解放",不但摆脱了物质匮乏的束缚,也抖落了家庭、政治与公共生活、道德和人情等的"阻碍和负担".但这加速的"解放"造就的是有三副面孔,即"消费者"、"自恋者"、"旁观者"的"个体人",而作为"公共人"的人之维度则快速萎缩,"解放"成了剥夺方式.面对现代人的这种境遇,现实的教育实际上起着助推的作用,也在...  相似文献   

6.
人的自身生产与审美和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自身生产是人类社会实践中的物质生产的一个重要方面,没有人的自身生产也就没有人类社会的一切.研究人类的审美和艺术不能忽视人的自身生产的本体论意义和功能.人的自身生产不同于动物的种的繁衍,具有人类社会性,实践自由性,审美超越性.人的自身生产的社会性决定了审美和艺术的民族性,阶级性,个体性;人的自身生产的实践自由性决定了审美和艺术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个体性与群体性相统一,功利性与非功利性相统一;人的自身生产的审美超越性决定了审美和艺术的个别与一般相统一,偶然与必然相统一,概念与形象相统一.人的自身生产是审美和艺术的最切近的根源.  相似文献   

7.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精神素养的体现。如果人类有一颗感恩的心,人类与社会、人类与大自然、人与人之间就会变得和谐美好,彼此之间的关系就会变得更加亲切。而作为一个个体的人,因为有了这样的一种感恩的品质,就会变得快乐和幸福,个体的生命也会更加有意义。因此,寻求实施感恩教育最佳途径和方法,对感恩教育的现状调查和针对目前的现状实施相应的策略,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8.
中国文化的起源与中国人的起源有着密切的关系,文化生成的过程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积累的过程,人类的早期的活动都是围绕动物和植物而进行的,并且是建立在对动物和植物逐步认识的基础之上的,这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的发端,是文化的源头。原始宗教观念也与此有关,它是原始人对人类知识和经验的发展,是用已知的知识推演未知的知识而已,宗教产生经过了对动物的崇拜、对半神半人的崇拜、对人的崇拜,然后再到全知全能的灵的崇拜的漫长过程,灵的崇拜是原始宗教观念的质的飞跃,它是现代文化的源头。  相似文献   

9.
劳作与休闲——关于休闲问题对话之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劳作与休闲是人的存在的组成部分,是人的尊严的组成部分。劳动创造了人类,也创造了休闲;没有劳动就没有休闲,没有休闲人类就不会有高级的劳作形式。伴随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的劳作与休闲形式都将发生重大的变革。一方面,劳作产品的附加值愈来愈高,另一方面,劳作与休闲的界限也越来越模糊。西方学者预言,未来若干年"工作的终结"将来临,这既可将人送入"天堂",也可把人打入"地狱"。关注劳作与休闲的关系,实质是对人的未来存在的思考。无论如何,我们希望未来的劳作将会更多地凝聚人的休闲智慧,休闲智慧将使未来的劳作充满创造的激情与乐趣。劳作形态的多样化、多元化、个性化和人文化,既是人类的理想,也是文明社会真正来临的标志。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是人的问题.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的原则,就必须大力培养和践行现代人类中心主义.  相似文献   

11.
庄子的天道观可以从“天人关系的设定”、“自然规律的遵循”两个方面进行考察。在庄子那里,天人关系的设定就是“天而不人”,把人类“一”于天;自然规律的遵循就是让人类“因其(自然)固然”或曰“依乎天理”,依理就是依道、依天道。中国哲学史上尽是些“尚德”的儒家卫道士,真正有资格有能力和西方哲人对话的就只有道家的庄周  相似文献   

12.
从人的生产的角度来说,必须确立起对于自然、对于人的"属人"的审美观.这一审美观应当遵循这样的原则:它必须尊重人的自然生产;它必须受制于人的自由与人的解放;它必须以人的自我肯定为前提.而这样的审美观是人类的社会实践的一部分,它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但它指引着人的生产,指引着人类文化生活的方向,它不给出具体的步骤,但却给出理想与蓝图.审美是人类自我完善与自我进化的社会实践,也是人类生存的理想状态,这也是实践存在论视域中审美活动的终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核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核心,这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一贯主张,也是人类通过长期实践获得的理性认识.要确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围绕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生态和谐是人类生存的美好景象,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理想社会的期待,同样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核心目标追求。文章试图以一种新的思维视角,在历史和空间的发展脉搏中,从生态和谐的意蕴去思考人的全面发展价值取向,力求从历史的逻辑进程中去发现、探求和谐社会的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15.
方鸿渐、倪吾诚都是聪明善良、曾旅欧学习的现代知识分子,但又都成了与世无争、于世无补的现代"多余人"的典型.现实环境、思想性格、因袭的文化意识是造成他们悲剧的主要原因.他们与世界文学史上的"多余人"形象差可比拟.他们的人生经历也就相应地揭示了困扰人类的具有世界意义的问题.也向我们昭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国民的根性必须改造,民族的灵魂必须重塑.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哲学的视野将众多的人性界说区分为表层次的和深层次的;广义的和狭义的.认为人性中最高级的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是人类的本性,体现人类的尊严、价值和人格理想.以人生过程论来理解人性的形成,人类总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一定的社会条件中求生存和求发展,在这些愈来愈错综复杂、愈来愈高级有序的社会场态中,人类的特性不断地形成、不断地发展.在人的本质与人性的关系上,人性是人的本质的具体表现,而人的本质则是人性的积淀和统摄.人的普通质与本质的关系是多与一、次与主的关系,人的主体性是人的社会本质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7.
朱倩  周健 《华章》2009,(17)
灾害是人类的发展过程的一个特殊的客观现象,它既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生存条件造成了伤害,也给人发展的动力,本文在分析灾害的概念与本质特征基础上,探讨灾害对人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现今,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环境问题,希望寻求环境问题的根源.于是,似乎代表着人类中心主义的“人是目的”思想成为了“众矢之的”.为改变这种狭隘的认知,从环境伦理学视角解读康德“人是目的”的环境伦理意蕴.事实表明,“人是目的”思想不仅不会产生环境问题,给人类带来灾难,反而利于人类和自然界的和谐发展.康德“人是目的”思想并非倡导人与环境的对立,而旨在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解.  相似文献   

19.
从老子《道德经》中的“自然辩证法”看人与自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必须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要实现人与自然(包括人类社会)的协同发展,就不能不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就不能不掌握和应用自然辩证法.老子的<道德经>是一部贯穿了辩证法思想的专著,老子主张我们要归根复命,返回生命最自然的本源.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无为而治是其思想精髓.和谐思想对建立生态哲学,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价值.老子把大自然看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强调天、地与人的和谐关系,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两者是统一体,认为自然界是一大天地,人是一小天地,视天人一体,强调人与自然不可分割,追求天、地、人的整体和谐.老子主张对万物和人类都应有一种慈爱的情怀,使天、地、人之间维持着一种祥和的状态.  相似文献   

20.
任美珍 《天津教育》2014,(15):40-42
生命是人的载体,生命是人的根本,没有人,也就谈不上社会的组织、人类的进步、文明的昌盛、科学的发达。教育关注的是人的成长与发展,实质上是人的生命的成长和发展。关注生命,不仅意味着关注人的肉体的生命(即人的物质存在),更重要的是要关注人的精神生命(即人的尊严、人的价值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