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继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之后,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的生态文明,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是在人类与自然力量对比处于劣势下发展起来的文明,而生态文明是在人类具有改造自然的能力之后,思考如何合理运用自己能力的文明;生态文明是对既往文明特别是对工业文明的反思,更是对现有文明的整合、重塑与超越。  相似文献   

2.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经历了农业文明时代(黄色文明),工业文明时代(黑色文明)未来将要走向综合文明(绿色文明),农业文明是人类主体依赖自然客体的时代,工业文明是人类主体与自然客体对立的时代,未来的综合文明必将走向人类主体与自然客体的辩证统一,人类通过合理的科技创新,将营造起人类与自然共生共荣持续发展的美好家园。  相似文献   

3.
教育部2017年印发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将生态文明教育列为五类德育内容之一,核心是学习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包含"认识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等内容.当人类以个体方式与自然相处时,人和自然的关系本不是问题,但当人类以社会方式并充分发挥科技力量与自然相处时,人与自然的关系就成为一个复杂的伦理道德问题.  相似文献   

4.
劳伦斯是一位致力于描述人与自然、男人与女人之间的关系,以期拯救西方工业文明的作家,他的作品一贯保持着这一特色.本文试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其中篇力作<狐>,从而揭示在父权制社会中,男性统治者对自然与女性的统治间存在某种密切的联系.同时引起读者对于人类生存状况的思考:人类若要和谐发展,就必须尊重自然,重建男女两性间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5.
《绿厦》展现了在文明发展进程中人类对大自然的态度。根据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同,人类文明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神圣文明、工具文明和生态文明。小说深刻揭示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冲突以及人类对自然的依恋,包含了作者对绿色文明的期待——生态文明才是人类最后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绿厦》展现了在文明发展进程中人类对大自然的态度。根据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同,人类文明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神圣文明、工具文明和生态文明。小说深刻揭示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冲突以及人类对自然的依恋,包含了作者对绿色文明的期待——生态文明才是人类最后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人类一出现,就在两种背景中生存和发展,一是自然,一是文化。文化是人创造的,而人又是文化的产物。在这种互动的关系中,人类在发展着。衡量人类进步的标志就是人类的文明,人类的文化。文化是人类的能力的体现。人类凭藉文化,从自然中走出来,和自然比肩而立。人类的强大,不在于体质的壮  相似文献   

8.
人类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凭借自己的劳动和智慧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灿烂的文明。随着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由被动接受、初步探索、过度征服到和谐共处,人类文明大体上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现在迈入了生态文明阶段。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是人类应对生态危机的必然选择。是人类与自然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时期。可见,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之路:生态文明教育责无旁贷地要肩负起发展人类生态文明意识的重任;学科教学更应主动承载生态文明教育的实践转化,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生物学科作为一门关注生命的自然学科.更具有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的独特优势,必然需要在这场绿色文明中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9.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大力倡导两个文明一起抓 ,重视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这不仅是必需的 ,而且是紧迫的。本文仅就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辩证关系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巨大作用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精神文明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一文明的发展是与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相一致的。自从人类脱离了动物界 ,人类社会就有了文明。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它的基本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 ,是合乎发展规律的自然历史过程。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社会文明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部分。人…  相似文献   

10.
任何一种文明都蕴含着特定的伦理精神.以人与自然的和谐为价值诉求的生态文明的伦理精神是尊重自然、环境责任、生态公正等.尊重自然的伦理精神是人类从内心对大自然的认可、关爱和善待的意识和观念,意味着人类要认可自然、关爱自然、善待生命;环境责任的伦理精神是人类要为自己对大自然采取的各种行动所造成的后果负责的意识和观念,是个体责任与整体责任、“近距离”责任与“远距离”责任、过错责任与无过错责任的统一;生态公正的伦理精神是人与人之间在环境权益与环境义务上的合理分配和恰切负担的意识和观念,包括保护环境人权、代际公正和代内公正等内容.  相似文献   

11.
摄影术的发明是人类近代文明的一大进步,人称摄影是文明的手印.摄影是真实映象瞬间的定格,它的这个特性就注定和其它的艺术有着本质的不同.摄影是一瞬决定了永久.摄影的魅力在于它的真实,在于它瞬间.照片背后的故事,瞬间以后的思考.它是机械、电子、光学、美术、计算机等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美,是来自人类自身对事物的一种评判,在网络信息化今天,摄影的自然美景以及专业化的商业美学产品等作品充斥网络,而摄影与美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下面本文就摄影在网络化今天与美学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应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面向自然     
现在我们已经不可能抹去或改写人类文明史,但有权利总结教训.重要的教训是:人类不可以对同类太嚣张,更不可以对自然太嚣张.这种嚣张也包括文明的创造在内,如果这种创造没有与自然保持和谐.你看世界上一切文明浓度高的地方都已不适合居住,说明问题的严重性已到达何等程度.文明,已经出现非人性化的危险.  相似文献   

13.
劳伦斯的<白孔雀>表现了英国现代社会中自然与文明的对立,这种对立不仅表现在工业文明对大自然的破坏上,更重要的是表现在对人的自然本能的压抑和扭曲上.莱蒂和乔治就是被资本主义文明戕害的牺牲品,体现了劳伦斯对男女关系的初步探索.安纳布是文明的叛逆者,体现了作者解决自然与文明冲突的思想.在艺术上,小说的主要特色是传统手法与现代手法的融合而以传统手法为主.  相似文献   

14.
在人类历史上,人们关于人类与自然关系的自然观经历了一系列演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主要有自然本体论、自然先在论和理念统一论,但都未能正确揭示人类与自然的本质关系。直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后,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世界观和方法论,才找到人类与自然统一的现实基础,从而阐明了主体与客体、人类与自然的辩证关系,正确说明了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历史逻辑。其中,马克思主义实践自然观至今仍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理论基石作用,从哲学层面为解读新时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乃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一种合理的范式。  相似文献   

15.
世界原本属于自然,自从出现人类的决口,文明的洪水便在这个星球表面泛滥起来。时至今日,人文的洪流是越来越湍急了,以至于分不清是人类驾驭着文明还是文明挟持着人类。但是,未曾听到有人抱怨文明的推进太快来不及跟踪,相反,我们渴望并且相信自身的一切困难都必须在文明的进程中得到妥善解决。没有一个人愿意回到森林里去钻木取火,重新初始的人生了;甚至也没有人记得要为自然的沉沦唱一支挽歌,因为我们是如此坚定地站在人的立场上。就这样,我们在征服自然的嘶杀声中把包括自身在内的自然改造得面目全非。成片的原始森林被分尸制作…  相似文献   

16.
自然文化是人类与自然相互作用的结晶。根据自然文化特点以及解决限制人类发展的重大问题,自然文化的演进可以划分为石器文化、农耕文化(文明)、工业文化(文明)、数字文化(文明)和生态文化(文明)五个阶段,其中生态文化(文明)是人类文化的最高级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其文化特征和文化形式,都解决了限制人类发展的重大瓶颈问题,每一个问题的解决都使人类及其文化向前迈进一大步,揭示了人类认识自然、适应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遵循自然和重塑自然的过程,反映了人类的“天人合一”思想与创新实践融合的变化过程,推动了人与自然命运共同体的建立过程。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麦尔维尔在《白鲸》中运用的哥特式自然书写,认为这种自然书写显现出作者对19世纪美国工业化时期自然生态文明和人类道德文明双重恶化的忧虑意识.指出这种哥特式自然书写也是麦尔维尔用来构建美国民族文化与文学的重要形式,表现了他对美国民族文化和美国民族文学自觉的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8.
现代社会文明的主体是人与机器,人类在这种文明所导致的生态失调状况下开始反思并力求寻找新的出路,建立人与自然、机器的对话平台,共生哲学观强烈地呼吁人与机器、生态自然与人造自然之间合理的建构,创造人类社会与自然高度的和谐。那么,师法自然的仿生设计就是一种良策和新理念。  相似文献   

19.
《科学课》1987,(5)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指导儿童了解车的简单发展史,以及车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2.培养儿童的科学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课文说明 车是人类在征服自然的漫长实践中创造发明的。车的发展史从一个方面也反映了人类的文明发展史。人类自从发明了车,生活和生产就开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课教学就是指导儿童了解车的简单发展史及车的用途,对儿童进行科技史教育。在此基础上,让  相似文献   

20.
国际劳动节的到来,人们自然会提起"劳动"这个话题,唱响"劳动"的颂歌。"劳动"一词,《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人类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活动"。毫无疑问,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没有劳动,就没有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今天,就没有世界的今天。从远古的钻木取火、狩猎农耕,到今天的核能发电、信息网络和人造卫星,人类一步步从黑暗走向光明,从野蛮走向文明,在征服自然和创造文明的活动中,劳动是一根贯穿始终的主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