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灾区的邮政通讯一度中断。在救灾人员和当地政府与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灾区与外界的联系陆续得到恢复。灾区邮政部门急灾区人民之所急,在临时搭建的临时邮局里,开办了满怀爱心的免费邮寄"平安家书"的特殊业务,由此记录了中国邮政史上令人难以忘怀、充满爱心的一页。  相似文献   

2.
欧博 《集邮博览》2015,(1):80-81
最近,笔者收藏到一枚20世纪80年代末期由辽宁铁岭寄往山东胶州的邮政包裹单,细细观察,该包裹单无论是所贴的邮票,还是加盖的邮戳,均存在诸多特别之处。贴票上的特别之处—普22组外品从该包裹单所贴邮票来看,共计四枚,分别是普21《祖国风光普通邮票(雕刻版)》3分"黄果树瀑布"两枚,普22《祖国风  相似文献   

3.
王厚邦 《集邮博览》2012,(11):14-17
《集邮博览》2011年第5期,刊登了黄鼎峙先生的"九问"。笔者对"九问"一文进行了认真阅读。其中第7问:"留下一个疑问,寻找一个邮局?"引起了我的关注和兴趣。"1996年在编《北京邮政日戳图谱》时,其中的16支局在朝阳门外神路街,开业时间是1953年,名为朝阳门外支局。而我有两枚邮戳,时间是‘一九五一年三月廿  相似文献   

4.
高利军  赵丰 《体育世界》2009,(9):98-100
本文通过查阅大量关于汶川大地震的相关文献资料及新闻报道,客观了解地震灾区群众体育锻炼的现状,并结合社会学、心理学及体育学等相关理论知识,探讨在地震灾区开展体育锻炼的现实意义;分析在地震灾区开展体育锻炼的作用;最后提出在地震灾区开展体育锻炼的具体措施,希望能够为灾区的重建工作和灾区群众身心健康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黄鼎峙 《集邮博览》2009,(10):30-31
新中国成立后,邮政部门恪守"人民邮政为人民"的服务宗旨,尽力为民众提供"迅速、准确、安全、方便"的通信服务。北京的"赶班信筒"就是其中一例。  相似文献   

6.
《垂钓》2008,8(7):37-37
5月12日14时28分,一场罕见的大地震突袭四川汶川市,造成汶川以及周边地区大量人员伤亡,数十万民众失去赖以生存的家园、道路、通讯、水电等基础设施损毁严重,食物饮水急缺……那里的同胞正在经受巨大的生死威胁。  相似文献   

7.
我女婿徐志强在国家地震局工作。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的当天,便连夜赶往四川地震灾区。此前不久,他刚从南极进行科学考察回国。他的儿子徐默研,出生于2007年1月1日,到今年6月1日,已经1周岁零5个月,正在呀呀学语。  相似文献   

8.
四川汶川大地震后,我从哈尔滨第一时间相继给灾区朋友邮去一些信函,想真实了解一下灾区邮政恢复使用情况,为今后考证灾区邮路和邮政史佐证。1.寄四川汶川挂号印刷品。2008年5月13日,寄四川汶川挂号印刷品致灾区救援队,汶川6月10日收到,邮路达28天,这是平时传递时间的近7倍。经查无人,6月13日给予退回,往返正好一个月时间,改退批条上写着"地震救援队转移!"盖汶川邮局营业日戳。(图1)  相似文献   

9.
我是从1969年开始集邮的,历经了我国4次发行募捐邮票的过程。每当国家发生大的突发事件时,作为集邮者,总有人会急呼发行邮票纪念或发行募捐邮票筹资。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发生8.0级地震,随着灾情被逐渐公布,我意识到这个严重的情况必须用发行邮票的方式来表达国家意志了。  相似文献   

10.
2008北京奥运火炬登顶珠峰,全世界为之瞩目,为记录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伟大时刻,根据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和西藏邮政的安排,由日喀则邮政局专门定制的具有邮政特色的帐篷及报刊亭于2008年4月18日顺利抵达珠峰脚下绒布寺处(题图)。  相似文献   

11.
心理拓展训练作为一种特殊的体育项目,被广泛用来解决各种心理问题,且效果显著.汶川灾后的心理援助具有相当特殊性.而心理拓展训练的形式、作用恰恰可以与之相适应.并且此项目创意独特、训练方式灵活、普适性强、易于开展在汶川灾区推广切实可行.心理拓展训练在地震灾区的广泛开展,对于协助国家更好地完成对灾区群众心理援助任务将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体育教学》2008,(7):7-9
2008年6月23日,一则手机播报发向全国,灾后的都江堰市在帐篷学校里开始了全面复课  相似文献   

13.
《体育与科学》2016,(1):115-120
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是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后重建的重要内容,也是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对灾区38个公共体育设施重建情况的访谈和问卷调查,分析了灾区公共体育设施重建与利用情况,包括公共体育设施重建数量、类型、功能评价、重建资金来源、援建部门、开发利用范围、利用形式、效益等,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提出了灾后重建公共体育设施重建与利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