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海是中国特大的移民都市,在清末民初的上海小说中有大量的移民题材中长篇。移民之中有工商投资者、文化人、革命者……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还有相当数量的国际移民。当然,极大多数移民是战乱与天灾中流向上海的难民与灾民,到上海成为出卖苦力的劳动者,但用“乡下人进城”这一概念是概括不了这股移民潮的全部内涵的。移民小说显示了上海这一移民大都会的众生相,也是培育外来移民的现代市民意识的形象化的启蒙教科书,深受广大市民读者的喜爱与欢迎,即使对今天的现实也有一定的参照价值。  相似文献   

2.
鉴于唐代固始移民史的研究现状,本文提出延伸性和精细化研究取向,据此确立唐代固始移民史的独特价值和应有地位。所谓延伸性研究,就是将固始移民入闽迁台视为一个整体,用整体史观书写唐代固始移民通史,完成固始移民入闽迁台的史实重建,进而考察唐代固始移民对福建社会的直接影响和对台湾社会的间接影响;精细化研究,包括史实重建和对相关历史文化现象的厘清,意在将唐代固始移民史研究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3.
陆大献先生的新作《酒乡》,通过描写三峡库区移民村寨在重建过程中的一系列矛盾纠葛,表现了移民的彷徨心态及其逐步向着积极方向转变的过程,同时对三峡移民文化给予了内涵的丰富和品格的重塑。  相似文献   

4.
依法保护移民主体的合法权益既是三峡库区移民重大的政治任务,也是百万移民顺利展开的重要保证,因而必须妥善地处理好完成移民迁建任务与依法保护移民主体合法权益,依法移民与司法监督、普通法与特别法,法律与政策,合法性与合理性,行政审判与其它各类审判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水电工程移民安置是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移民在搬迁安置过程中面临着收入结构变化、就业形式改变、生活方式改变、房屋重建、邻里关系变化、亲缘关系疏远、环境恶化、健康及医疗支出增加等诸多问题,这些都可能给移民家庭造成不同程度的压力,由于不同家庭应对能力不同,影响也各不相同,可能产生不同后果。笔者通过识别水电工程移民家庭压力源,分析了可能的压力对移民个人、家庭及社会产生的影响。由于移民家庭压力来自移民安置的各个方面,只有相关各方共同努力,才能缓解可能的压力,本文从移民和政府两个角度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移民屡见不鲜,而秦汉移民更具特色。贯穿于秦汉各代的移民,不仅有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灾民自发性移徙,更有封建统治者为了政治、军事、经济目的而组织的移民。秦汉移民既是封建统治者拓展疆域、巩固政权的需要,又是中国封建社会成长时期所固有的社会历史现象。因此,移民对秦汉社会的发展无疑产生了一定作用。本文重点探讨秦汉时期的移民政策及其特点和移民产生的社会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7.
明初从山西大槐树向鲁西两次移民约10万人,山西移民的迁入,使晋南化与鲁北献交融,给黄河三角洲的风俗民情,包括村庄,民谣,传说,语言,行为习惯及节日习俗等方面打上了浓重的洪洞移民的印记。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因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导致的人口分布不均问题,明初实行移民垦荒政策。山东与河北是重点移民垦荒区。史书无载的迁入黄河三角洲的枣强人,一部分是由政府组织的山西移民经枣强中转后分发而来的,其籍属为山西人。另一部分是移入河北的外来移民因各种原因自发由枣强转迁而来的,其原籍难以确定。  相似文献   

9.
移民政策是日本“大陆政策”的重要内容和手段。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东北的移民侵略从本世纪初开始,持续到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长达40年之久。其间大致经历了试点移民、武装移民、国策移民3个阶段。  相似文献   

10.
论秦汉移民及其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移民屡见不鲜,而秦汉时期的移民更具特色。若论有目的、有组织、有措施的官方移民,其次数之多、规模之大、影响之深远,则首推秦汉。秦汉移民.更以其政治性、军事性和经济性特点见称于世,成为秦汉统治者拓展疆域、巩固政权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特有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11.
移民地名是历史上移民活动的投影,浓缩了大量的移民信息。四川地名对明清之际的“湖广填四川”这一段历史有较强的反映。四川移民地名空间分布规律是:战乱影响剧烈地区,前代土遗存较少,移民地名较多,反之战乱影响较少,土遗存较多,移民地名较少;移民首选移居地是交通便利、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故四川移民地名沿江及平原地区高于边远山区;四川移民省籍来源由于自然环境、社会化背景与空间距离的因素湖广籍占了约60%,与重庆、四川地区流传的“湖广填四川”相一致。  相似文献   

12.
10余万三峡外迁移民在安置地社会融合与社会稳定的情况,是国内外关注的问题。本课题对移民安置工作提出加强政策宣传、加强思想教育、加强生产技能培训、完善生活保障体系、重建社会网络和参与当地政治生活等措施。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水库移民总数已超过2300万,水库移民作为一个特殊群体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研究水库移民的道德问题也就成为一种必然。水库移民的道德问题是水库移民在迁移和社区重建过程中由于各种利益冲突而引发的道德问题,是局部区域的物质资源和精神资源重新整合过程中的产物,是经济利益的不平衡导致水库移民道德选择的矛盾,是社会关系的重构导致水库移民与当地居民的道德对抗,是文化差异造成的道德观念冲突。研究我国水库移民道德问题,有利于移民社区的稳定,有利于促进移民社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弘扬水库移民的时代精神,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4.
《海外求学》2004,(3):48-49
当我们的移民申请者拿到了美国的移民签证,继而拿到了象征“美国身份”的绿卡后,喜悦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然而,偏偏有许多绿卡持有者竟然疏忽大意,使自己的绿卡失了效,后悔却已经是于事无补了。所以,有位美国华人移民以自己的经验和移民知识提醒  相似文献   

15.
《今日教育》2007,(6S):34-34
云阳县地处三峡库区的腹心地带.是三峡移民搬迁的第一大县。库区人在移民工作实践中总结出:“移民先移校,移校促移民。”  相似文献   

16.
民国以来的黄河三角洲移民,可以说是其移民史上的第二次高潮。究其原因,主要与黄河有关,与当时的社会情势有关。就其性质而言,新中国成立前的移民,主要为生存型移民,而其后的移民,则多为发展型移民,这一时期的移民与历史上各朝代的移民有很多不同。  相似文献   

17.
民国时期的上海是典型的移民城市。各地移民以地缘为纽带组织了大量的民问社会组织——同乡会。同乡会为满足上海移民子弟的教育需求,兴办了许多“移民子弟学校”,这些学校专为同乡籍的移民子弟接受变通教育而服务,独具特色的办学方式和特点,值得关注与研究。  相似文献   

18.
生态移民社区的教育实践影响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结合人类学的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法与历史资料分析法,梳理和分析移民对普通教育与培训教育由排斥到接受乃至依托的实践变化历程。研究发现,移民社区的教育实践是移民不同代际主体实现就业与转变生计方式的重要途径,且普通教育与培训教育前后共同作用于移民不同代际主体转变生计方式的过程,体现了二者对移民群体生计转换的接续性影响,从而促使移民社区可持续发展的状态呈动态变化的结构性特征。同时,研究针对生态移民社区可持续发展背景的特殊性与两种教育实践在移民社区中所遇到的问题,提出对普通教育从政策辅助,学校和家庭的合作以及对培训教育从培训内容、过程和结果等方面进行改进的建议,以进一步推进生态移民社区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三峡移民社会适应中的主观能动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在对部分湖北首批三峡移民的问卷,访谈调查及实地考察的基础上,从三峡移民主体角度考察其迁后社会适应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状况,揭示出自我矛盾性特征,从社会化过程的角度,将其归纳为三个方面的九个矛盾;从主,客观两方面探讨了三峡移民社会适应过程中产生主观能动性矛盾的现实原因,指出政府行为因素,不可避免的因素两类客观原因及移民自身诸因素的主观原因,进而讨论移民社会化过程中主体与环境的关系,特别指出环境结构中主观因素及制约作用;最后分析了移民主观能动性矛盾带来的后果,并对引导移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上半期欧洲移民大量涌入美国,形成了美国历史上第一次移民高潮。欧洲人移民美国是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的;欧洲产业革命的深入发展,摧毁了欧洲的传统经济,导致剩余劳动力向海外迁徙;欧洲革命运动的失败与欧洲大陆的政治和宗教迫害,使得人们向往美洲的一片乐土;美国工业化的迅猛发展,急需大量的劳动力,无疑吸引了大批欧洲移民迁往美国;欧洲人口激增,官方移民政策的改变,等等。欧洲移民为美国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