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开清代朴学风气的顾炎武,将其求真务实的朴学思想深刻渗透和影响到文学观之中。《日知录》中包含了许多对文学及文学史的高明通达之见。概言之《,日知录》的文学观既有主实、主用、主达、主新、主自然的一面,又反映了作者对修辞、音韵等形式之美的重视。顾炎武的理想之文可以概括为发乎性情,经世致用,文质彬彬,自然成文。顾炎武朴学思想观照下的文学观典型地体现了他以文学致用、以文化救亡的济世精神。  相似文献   

2.
叠音,过去也叫“复字”或“重音”。它是一种修辞方法,可以润色文字,璀灿文章。精彩的叠音词,更有一种“复而不厌,赜而不乱”(顾炎武《日知录》)的奇特艺术效果,会给人一种“百转千回,绕梁三日”的艺术感受。因此,这种修辞方法一直为古往今来的艺术家们所广泛采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新闻网消息,曾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呼声的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也是中国杰出的史地学家、音韵学家,一生留下大量的著述,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近日,经过数代专家校勘编撰的《顾炎武全集》,由上海古籍出版社推出。在5月25日举行的《顾炎武全集》编纂出版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和学者追溯了全集出版的历程,对该书的价值予以高度评价。上海古籍出版社副总编辑吕健在发言中透露,出版《顾炎武全集》是一场长达三十年的接力长跑。《全集》的前期准备工作始于1984年,直到2004年,在国家出版基金和上海市文化基金的支持下  相似文献   

4.
顾炎武是我国明清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学者,著有许多著作,如《日知录》、《亭林诗文集》等。小时候,由于家庭的缘故,顾炎武被送给他的叔叔抚养。叔叔婶婶对他很好。不幸的是,叔叔很早就去世了,小顾炎武只好由婶婶抚养成人。婶婶出身书香门  相似文献   

5.
《音学五书》是顾炎武关于音韵学的研究著作,其中,《唐韵正》卷帙最多、用力最勤。他对《唐韵》中字的上古读音进行了考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对《唐韵正》中顾炎武证明单字古音时使用的材料进行梳理、总结,将书中的证音材料归纳为六类:韵文、异文、谐声、声训、注音和方音,并探讨此书的研究价值。同时,顾炎武在对证音材料的选取时代和证音材料的具体分析两个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顾炎武是明末清初杰出的爱国志士和伟大学者。不少人曾为他写过传记。其中要数清代著名学者全祖望的《亭林先生神道表》写得最早,影响最大。解放后,当代著名史学家吴晗,为纪念顾炎武逝世二百八十周年,又以《爱国学者顾炎武》为题,重新作传。  相似文献   

7.
《快乐阅读》2013,(20):76-77
顾炎武自督读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家喻户晓的名言,是由明末清初的爱国主义思想家、著名学者顾炎武最先提出的。顾炎武自幼勤学。他6岁启蒙,10岁开始读史书、文学名著。11岁那年,他的祖父蠡源公要求他读完《资治通鉴》,并告诫说:"现在有的人图省事,只浏览一下《纲目》之类的书便以为万事皆了了,我认为这是不足取的。"这番话使顾炎武  相似文献   

8.
万光泰《古韵原本》是继顾炎武《音学五书》之后一部非常重要的古音学著作,它在继承顾炎武研究成果的同时,无论是在研究内容上还是在研究方法上都有自己的创新之处。本文着重从当时的历史背景出发,介绍了本书独具特色的编排形式和古韵十三部的内容;最后在比较顾炎武、江永等人研究的基础上,论证了本书在清代古音学上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9.
一代儒师顾炎武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和语言学家。关于顾炎武及其论著的研究层出不穷,尤其是宏富精深的学术札记《日知录》,历来都是学术研究的热点。本文将深入分析近年来关于顾炎武《日知录》研究的整体状貌,探讨浩繁的研究成果所呈现的多元化、多维度、多层次"无一处不见其价值"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浅析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推进此方面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唐韵正》是顾炎武《音学五书》的第四部分,顾炎武在《音学五书序》中说:“于是据唐人以正宋人之失,据古经以正沈氏唐人之失……而一一以古音定之,为唐韵正二十卷。”今音是指中古音,古音是指上古音,但是其今音注音所使用的反切却并没有照搬《唐韵》或者《广韵》,而是参照《广韵》音系,自己为被切字注音,所以在注音时就产生了很多问题。本文主要就顾炎武注音的声母进行分析,以《唐韵正?去声卷》里今音的反切作为主要调查对象,分析其注音时切字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论纳兰性德的思想轨迹(上续)刘德鸿三、向汉人学习的历史记录我们将纳兰性德的札记结集《渌水亭杂识》与顾炎武的《日知录》对比参看,就不难发现顾炎武所标揭的"博学于文"的主张和"明道"、"救世"的著作宗旨及其写作方法对纳兰性德的影响。顾炎武是明清之际学识渊...  相似文献   

12.
本文是《高澍然(诗音)研究》系列论文之二,其目的是对高澍然与顾炎武的古韵分部进行深入的比照。论文的最后结论是,高澍然除了将四个入声韵部独立外,其古韵分部只是形式上与顾炎武有所不同,在各韵部的收字方面基本不存在分歧。因此,从分部上。可以断定,《诗音》是对顾炎武古音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日知录》和《天下郡国利病书》是顾炎武的两部代表作品。《日知录》是顾炎武从青年时代就开始积累资料,付出了三十多年心血所编成的一部巨型读书笔记。《日知录》的体例,是一种札记性和考据性的笔记文。其内容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几乎古今中外,无所不包。这部著作用“日知”二字命名,表明顾炎武对自己知识来源的正确看法。《天下郡国利病书》是他从二十七岁起,历时二十四年(1639--1662)读书数万卷,往来南北作实地调查,曲折行程达二、三万里而编定的一部  相似文献   

14.
严中润、陈德运老师《对顾炎武“天下”之意的误解》(《中学历史教学》2011年第3期)一文从当时的历史语境出发.通过对历史文献的解读、分析后认为。“顾炎武所谓‘保天下者’应为保卫儒家纲常伦理,  相似文献   

15.
帮助学生树立修辞意识,培养学生修辞赏析和运用能力,是《高级英语》课程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国内的外语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重语法轻修辞的现象。本文从修辞与语言基本功之间的关系出发,以马丁·路德金的演说“Where Do We Go From Here(我们向何处去)”一文为例赏析各修辞手法在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方面所发挥的艺术效果,阐述通过修辞教学领略作品之美,阐明在高级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修辞赏析能力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个家喻户晓的名言,是由明末清初的爱国主义思想家、著名学者顾炎武最先提出的。顾炎武自幼勤学。他6岁启蒙,10岁开始读史书、文学名著。11岁那年,他的祖父蠡源公要求他读完《资治通鉴》,并告诫说:“现在有的人图省事,只浏览一下《纲目》之类的书便以为万事皆了了,我认为这是不足取的。”这番话使顾炎武领悟到,读书做学问是件老老实实的事,必须认真忠实地对待它。顾炎武勤奋治学,他采取了“自督读书”的措施:首先,他给自己规定每天必须读完的卷数;其次,他限定自己每天读完后把所读的书抄写一遍。他读完《资治通鉴》…  相似文献   

17.
龙兵 《家庭教育》2007,(11S):46-46
顾炎武是我国明清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学者,著有许多著作,如《日知录》、《亭林诗文集》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圣经》的修辞观,在本质上属于伦理修辞,不属于言辩修辞。《圣经》的修辞观表现为,追求"诚言",力求"善言",讲求"慎言"。《圣经》修辞观的价值在于,能够反映人类文化的共通性和伦理修辞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9.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个家喻户晓的名言,是由明末清初的爱国主义思想家、名学顾炎武最先提出的。顾炎武自幼勤学。他6岁启蒙,10岁开始读史书、学名。11岁那年,他的祖父蠡源公要求他读完《资治通鉴》,并告诫说:“现在有的人图省事,只浏览一下《纲目》之类的书便以为万事皆了了,我认为这是不足取的。”这番话使顾炎武领悟到,读书做学问是件老老实实的事,必须认真忠实地对待它。顾炎武勤奋治学:他采取了“自督读书”的措施:首先,  相似文献   

20.
郴州师专校长曹石珠教授的新著《形貌修辞研究》 ,2 0 0 0年 4月由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对形貌修辞的评价标准、形貌修辞与辞格、形貌修辞与辞趣、形貌修辞与汉字修辞、形貌修辞与标点修辞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重点研究了鲁迅作品中的添加标点、叠用标点、独用标点、插用图形、破折号修辞以及借形等形貌修辞手段 ,也对老舍、郭沫若、张天翼等作家作品中的形貌修辞手段进行了讨论。《形貌修辞研究》是继《形貌修辞学》之后 ,作者在“形貌修辞”这一独特领域的又一重要研究成果。著名修辞学家、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宗廷虎教授为《形貌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