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虚""实"的概念,源于老子哲学。后来庄子在《天地》篇寓言中提出"象罔"的概念。"象"是"形","罔"是"无形","有形"为"实","无形"为"虚"。我们认为"实"与"虚"不仅仅指有形无形,其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可以说此为实,彼为虚;近为实,远为虚;静为实,动为虚;具体是实,抽象是虚;鲜明是实,模糊是虚;充实是实,空灵是虚;正面是实,侧面是虚等等。而"实"与"虚"又不是独立的,是相互作用、辨  相似文献   

2.
赵春红 《现代语文》2006,(12):48-48
有这样一句话:"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和"幼"原本是形容词,但在此分别被用作动词和名词,第一个"老"是动词"尊敬、敬爱"之意,后两个"老"是名词"老人";同样,第一个"幼"是动词"爱护",后两个"幼"是名词"幼儿、小孩".  相似文献   

3.
校长领导教师共同实现领导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少年来,校长是"领导"是"官",教师是"下级"是"兵"的观念深入人心。可是时代变了,校长和教师的关系也悄然改变。有人说,校长是"学术权威",教师是"课程理念执行者":有人说,校长是"服务的提供者",教师是"享受服务的人":也有人说,校长和教师是一对"天敌":还有人说,校长和教师是天生的"战友"。让我们来听听来自全国的12位优秀校长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多少年来,校长是"领导"是"官",教师是"下级"是"兵"的观念深入人心。可是时代变了,校长和教师的关系也悄然改变。有人说,校长是"学术权威",教师是"课程理念执行者":有人说,校长是"服务的提供者",教师是"享受服务的人":也有人说,校长和教师是一对"天敌":还有人说,校长和教师是天生的"战友"。让我们来听听来自全国的12位优秀校长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多少年来,校长是"领导"是"官",教师是"下级"是"兵"的观念深入人心。可是时代变了,校长和教师的关系也悄然改变。有人说,校长是"学术权威",教师是"课程理念执行者":有人说,校长是"服务的提供者",教师是"享受服务的人":也有人说,校长和教师是一对"天敌":还有人说,校长和教师是天生的"战友"。让我们来听听来自全国的12位优秀校长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骚雅"、"清空"、"意趣"是张炎对词的主要审美理想,三者相互影响,相辅相成."骚雅"是张炎对词审美最核心、最基本的要求,"清空"是"骚雅"最佳的表现形式,是一种笔法,也是一种境界."意趣"是继"骚雅"、"清空"后更高的艺术追求,是"骚雅"、"清空"的拓展和延伸.  相似文献   

7.
休谟所提出的"是"与"应当"(ought to)问题其实是"是"与"应当是"的关系问题,其中包括两个问题:事实判断如何与价值判断相推,实然判断如何与应然判断相推。如果认为应当即必然有价值,允许即可能有价值,这样虽然"是"与"应当是"不能直接相推,但"A是应当的"可以推出"A是有价值的"可以推出"A是允许的"。  相似文献   

8.
《邢台学院学报》2016,(1):135-137
陶渊明远离了当时舆论与风尚的激流与漩涡,而过起一种"闲居"或"隐居"生活,所以"闲"是他生活的常态,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心有常闲"。"闲"自然指生存时间的"闲暇",更多是指生活心态意义上的"悠闲"。虽然他很"悠闲",但是也时时流露出"闲居寡欢"的几分"寂寞"。但是陶渊明的"寂寞"是一种"风流",反过来也可以说,陶渊明的"风流"是一种"寂寞"。也可以说"寂寞"是"风流"的土壤,而"风流"是"寂寞"的花朵。陶渊明"寂寞"与"风流"的内核是"逍遥自闲",而"逍遥自闲"是一种"傲然自足"的诗意生活态度。  相似文献   

9.
"转注"新释     
"六书"中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法,"假借"是解决语言与文字矛盾的办法;"转注"则是解决文字之间关系的办法,是古人用字造字的指导思想,是后人用字解字和用字编字的办法,是一个历史的复合概念.  相似文献   

10.
迄今为止,在"中小学教学"这个层面上,人们对"教什么与学什么"的认知还不能统一,看似是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实则是盲人摸象,各立山头.因为在"什么"问题上人们常常是"自言其话,各树旗帜,概念纷纭",即使是一篇课文也会出现"一千个教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之现象,更何况是评课呢? 一、什么是教 "教"是"教师"的教."教师"由"教"与"师"构成."教"是动词,有"指导、训诲、传授、发现"等意思."师"既可以是名词,也可以是动词,作为动词有"效法、榜样"的意思.教师的教应该属于主动之教.  相似文献   

11.
正转变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在"趣"上动脑筋,在"导"上下工夫,在"活"上出花样,能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而发展个性、培养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一、转变观念是高中语文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语文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要体现素质教育,首先必须转变观念。一是教育对象变"少数"为"全体"。二是教学目标变"片面性"为"全面性"。三是教学活动变"被动性"为"主  相似文献   

12.
"一"与"法"是黄老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二者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一"是万物的根本,对万物具有统摄作用,这为"法"的存在提供了理论前提.通过对黄老学"道生法"命题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一"与"法"的内在联系,"法"是"一"的显现,"一"是"法"的形上依据.在现实政治中,君主是"一"的化身,具有执一生法的功能."法"是实现"一"的途径,"一"体现了"法"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古代,"能"字不是如今"能力"、"才能"、"能源"的"能",它是动物"熊"的意思。所以我说,古代"熊"字是真"能"。甲骨文的"能"是一个象形字,形状就是一只竖画着的"熊"样。到金文时把"熊"横了过来,左上方是"熊"的耳朵和头,左下方是"熊"嘴里叼的一块肉(月),肉(月)的后面是前腿;右边是"熊"的尾巴和后腿。小篆把"熊"变成了上下结构,重点突出了"熊"的头部,下面是叼着的肉和它的前后腿。楷书完全线条化了,已看不出多少原来的"熊"样。  相似文献   

14.
关于课堂教学的艺术,无非是八个字:即"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根本上也只有"材"和"序"两个字而已。"材"的理解是很宽泛的,学生是"材"、教师是"材"、多媒体是"材"、文字是"材",等等。至于"序"呢,事实上怎么安排都有个"序"。"材"本身也蕴含着"序"。本文试以"用  相似文献   

15.
有过程就会有结果,没有结果或者失败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结果,不经历过程就不会产生结果,因此徐斌老师的"重过程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结果"和秦文老师的"经历过程本身也是一种结果"观点是相通的,只是侧重点不同。"过程" 是因,"结果"是果,"过程"与"结果"孰重孰轻,这是一个伪问题。新课改以前,其实也会重视过程,说"重视"结果,是因为由"结果"这个事实可以追溯分析"过程"这个观念,完善"过程",是为了获得更丰硕的结果。现在我们更多地强调"过程",是因为"结果"尚不能令人完全满意,强调"过程"是为了收获更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非乐"是墨子美学的表象而非墨子美学思想的本质内容,它是建立在"利人"与"实用"等基础条件之上的"今"时观点。墨子美学是"有用为美"的实用主义美学,是"利人为美"的人本主义美学,是"合宜为美"的辩证主义美学,其本质是建立在"有用为美"、"利人为美"、"合宜为美"基础之上的辩证统一,是实用主义、人本主义与现实主义的辩证统一,是主体行为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7.
多少年来,校长是"领导"是"官",教师是"下级"是"兵"的观念深入人心。可是时代变了,校长和教师的关系也悄然改变。有人说,校长是"学术权威",教师是"课程理念执行者":有人说,校长是"服务的提供者",教师是"享受服务的人":也有人说,校长和教师是一对"天敌":还有人说,校长和教师是天生的"战友"。让我们来听听来自全国的12位优秀校长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份为"派往明天的教师"精心配制的"营养丰富""五味俱全"的精神食粮。"五味子"是该书的灵魂。一是"教育哲学"味,力求体现教育哲学的"高屋建瓴、微言大义"之味;二是"教育文化"味,力求体现教育文化的"深深厚重、反思批判"之味;三是"教育散文"味,力求体现教育散文的"文辞隽永、情真意切"之味;四是"教育故事"味,力求体现教育故事的"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之味;五是"教育案例"味,力求体现教育  相似文献   

19.
"舆"的本义是"抬",从舁从车,"舆"中间的"车"是"东"的讹变。"舆"本义逐渐模糊后新造"■"字,二者是古今字的关系。"與"和"擧"也是古今字的关系。"舆"和"與"音近义同,在"舁"的基础上分化,是同源字。"■""擧"分别是二者的分化字。  相似文献   

20.
从"玄"字、"道之动"、"道之用"、"道法自然"诸方面揭示"道"的柔弱的特性和内涵,说明"道"是"柔道".论证了"柔"对"道"的依赖,说明依赖于"道"的"柔"是真智慧、大智慧,而离开"道"的"柔",则是"术",是知识,是小聪明.以范蠡为例,说明"等待"、"节制"、"放弃"等智慧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