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指导学生研读叶圣陶先生的《苏州园林》(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语文第四册第一课)第五自然段时,对句④“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这是不足取的”,学生提出了疑义:这个句子有语病,前后矛盾,指代不明,不合乎语法规范。也有的学生认为这个句子没有语病,合乎我们的说话习惯。双方各持一执。我说:《苏州园林》是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文章,你对这个句子有争议,敢于向名家挑战,质疑的精神可贵,但应该有足够的理由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于是我安排了提出对、错的同学分为甲乙两组,课外找…  相似文献   

2.
《景泰蓝的制作》中一个句子的语法分析江苏省锡山市锡南高中邵南昌,吴伟昌叶圣陶先生的《景泰蓝的制作》(高中语文第一册),一文,第五自然段中有这样一个句子:"美术家和掐丝工人的合作,使景泰蓝器物推陈出新,博得多方面人士的爱好。"师生们对于这个句子的语法分...  相似文献   

3.
初中语课本叶圣陶的《苏州园林》中有一个句子:“设计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有一位年轻的语教师问我:“句子中的‘各各’是什么意思?换成‘个个’或‘各个’行不行?”问题问得好。  相似文献   

4.
近读1999年第3期《语文世界》登载的马奎春先生写的以藤野先生)中的两处语病》(以下简称为《语病川一文,觉得有不同意见需与马先生商榷。马奎春先生之所以把《藤野先生》的两处佳句误作病句,一处是因为他把双宾句子误作兼语句子,另一处是因为他把修辞现象误作语法现象。先看第一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语病》作者认为:“车里的客人”与“大家”语义重复,给人以之感。他提供了修改办法,其中有:a.叫车里的客人小心些。b.叫大家小心些。笔者则以为:“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  相似文献   

5.
<正>《苏州园林》是叶圣陶先生一篇经典的文章,如果只是简单地把它定位为说明文,在教学中仅从了解说明顺序、掌握说明方法等应用角度去引导学生学习,那就有点可惜了。这不能培养学生对作品的鉴赏能力。《苏州园林》是一篇美文,有着经典的理趣与文趣,从这个角度去引导学生,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更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6.
叶圣陶先生《景泰蓝的制作》中有一个句子:“美术家和掐丝工人的合作,使景泰蓝器物推陈出新,博得多方面入土的好评。”《中学语文教学》1996年10期上《景泰蓝的制作>中一个句子的语法分析》批驳了对这个句子的几种错误分析后认为:“它是一个承接复句,第二个分句的谓语动词‘博得’前承前省略的主语,正是前句兼语憬泰蓝器物’。这样分析,既合乎语法,又语意明晰。“我以为这样分析并不十分稳妥。先看下面的句子。①英模们的报告,使我们很受教育,使我们端正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②英模们的报告,使我们很受教育,()端正了为人民服…  相似文献   

7.
宋敏 《现代语文》2008,(11):61-62
1.背景 《苏州园林》是叶圣陶先生的一篇介绍苏州园林独特景致的文章,是一篇内容相对抽象的“老”文章,备课时,笔者一直在思考,怎样才能激发起学生对它的兴趣呢?  相似文献   

8.
中学语文课本中叶圣陶作品的「异体词」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史娜新版中学语文课文(初中1994年版、高中1990年版)收入了叶圣陶先生的四篇文章:初中第三册的《苏州园林》、第五册的《文艺作品的鉴赏》(附录)、高中第一册的《景泰蓝的制作》、高中第三册的《夜》...  相似文献   

9.
近读1999年第3期《语文世界》登载的马奎春同志写的《〈藤野先生〉中的两处语病》(以下简称《语病》),把鲁迅先生散文名篇中的两个佳句误作病句,不禁联想起“有眼应识荆山玉”这句流传久远的俗语。《语病》作者之所以把《藤野先生》的两处佳句误作病句,一处是因为他把双宾句子误作兼语句子,另一处是因为他把修辞现象误作语法现象。先看第一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语病》作者认为:“车里的客人”与“大家”语义重复,给人以口罗嗦之感。他提供了修改办法,其中有:a.叫车里的客…  相似文献   

10.
这个句子应该这样分析广东曲江县教师进校黄明洪“美术家和掐丝工人的合作,使景泰蓝器物推陈出新,博得多方面人士的爱好。”这是叶圣陶先生的《景泰蓝的制作》一文中的一个句子。对这个句子的语法分析,《中学语文教学》在半年的时间,便先后登载了两篇意见不一的文章。...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笔者多次参加市晋升中高级教师的评课活动。每一次听课,既有收获,亦有遗憾。有次连听16位初中语文教师的说课,内容都是叶圣陶先生的《苏州园林》。  相似文献   

12.
<正>【设计思想】《苏州园林》是叶圣陶先生为一本苏州园林图册写的序言。文章虽说是一篇介绍园林的说明文,但它表现出来的美俯首可拾。首先是美在结构,作者凭借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点的深刻理解,以及对《苏州园林》图册的反复揣摩,从艺术的高度准确地抓住了苏州园林的共同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育家叶圣陶的《苏州园林》是人教版八年级上第三单元说明文教学内容,对这一课的教学,通常都侧重把握苏州园林的特征,然后要学生结合文本说说哪些地方给你一种如诗如画的感觉。这与《教师教学用书》中的解读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4.
叶圣陶老先生的名作《苏州园林》中有这样一句话: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据此,有人命题问:最后一句中的“这”指代什么。不少人的回答直指“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此答法对么?我  相似文献   

15.
一、导入 师:今天我们学习《苏州园林》.苏州是个好地方.清朝有159个府,大家知道交税交得最多的税老大是什么地方吗? 生:苏州? 师:对,就是苏州.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苏州这个地方有什么特点? 生:经济发达. 师:是这样.俗话说得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到了苏州,一定要看看苏州园林、苏绣,还有苏州的美女.苏州有9个园子名列世界遗产名录.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苏州园林》也很经典.今天,我们不是去看苏州园林,而是要学叶圣陶先生是怎样用语言把苏州园林的美表现出来的.读了《苏州园林》后,我仿照文中的语句写了一句话来概括什么样的文章才是好文章,请同学们读一下.  相似文献   

16.
学会品读句子,是阅读的重要基础。学习品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引导。一、从关键词语品读句子例1 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叶圣陶《苏州园林》)例1中,作者说对苏州园林总的印象是“标本”,因其是标本,各地园林都受它的影响,所以“标本”即为理解此句的关键词语。“标本”一词的本意是经过整理而保存原形的动物、植物、矿物等实物样品,供观摩研究之用。例句中,指为人们观摩取法的样本。这就形象地说明了苏州园林的艺术价值,它前后的修饰补充词语都是…  相似文献   

17.
初中《语文》课本第三册选录叶圣陶先生《苏州园林》一文,此文属“观止”类,不但是范文,而且是传世美文。文中写苏州园林之构建,强调对画意的突现,逐处都力求体现“图画美”。行文中,“图画”一词凡四见(如“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每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相似文献   

18.
程秀丽 《教育现代化》2005,(11):107-107
狄德罗有一句名言:“没有感情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可能打动人心。”叶圣陶先生认为:“作文形式为文字,其内容不出感情两端。”《课文课程标准》对不同年级段的习作要求也都有“感情真实”的要求。因此,训练学生在作文中表达真挚的感情。是作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9.
<正>叶圣陶先生作为我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作家,一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其中《苏州园林》具有代表性意义。该文章作为一篇说明文,结构完整,语言清晰,思想突出,历来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素材和资源。一、《苏州园林》的价值分析(一)《苏州园林》的原生价值叶圣陶先生,原名叶绍钧,我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和作家,叶老从小生活在美丽的苏州,因此对于苏州的景色和文化十分的熟悉,为他创作这篇文章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  相似文献   

20.
崔建红 《语文知识》2016,(21):65-67
《苏州园林》是著名作家叶圣陶的文艺性说明文。叶圣陶先生从"游览者"的角度写苏州园林,用"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概括出数量众多、各具匠心的家乡园林的共同特点。如果读者要从文字层面了解苏州园林,那么,这篇课文就是一把钥匙,借助它读者可以较好地领略苏州园林的自然美与艺术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