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初中语文教学走的是应试路线,课堂中自然“讲授味”多些,而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课堂则又因过分追求合作而多了些“活动味”。不得不说,过于注重教师的讲授会让语文课“乏味”,过于追求形式上的合作会让语文课“变味”。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还得结合语文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样才能让语文课真正富有语文味。  相似文献   

2.
3.
李东辉 《知识窗》2007,(12):25-25
“三味”常用的意思有两个。一个是佛教用语,指心专注于一境。这是佛教重要的修行方法之一。另一个是指事物的诀窍或精义。例如:“个中三味”、“文学创作三味”、“得其三味”中的“三味”都是“诀窍”或“精义”的意思。“人生三味”可以理解为“人生的深刻道理”、“人生真谛”。  相似文献   

4.
林炜 《知识窗》2010,(7):52-52
大凡书店、书斋的命名,都有一定的含义,少年鲁迅读书处“三味书屋”中的“三味”,究竟是哪“三味”呢?又是什么意思呢?“三味”指的是书三味,即经味、史味、诸子百家味。源出唐人李淑的《邯郸书目》:“诗书味之太羹,史为折俎,子为醯醢,是为三味。”  相似文献   

5.
我们的课堂是由师生的双边活动最终落实到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和掌握上来完成的,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是一个富有变化的动态生成过程,在这样的课堂里,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意料”之外的事情随时会发生,这就需要教师有足够的课堂调控能力,让这些“意外”为课堂服务,甚至成为课堂的高潮。  相似文献   

6.
课堂要让孩子"动"起来,当然这要"动"出点名堂,"动"出点乐趣,在"动"中有所得,让课堂成为孩子喜欢的"动感地带"。  相似文献   

7.
"乐学教育"理论认为,教育过程是一个自我组织过程,即来自教师的自我组织和学生的自我组织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李彩云 《科教文汇》2013,(11):152-152,154
在语文课堂上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实践证明,“四环节”教学模式可以完美地契合语文的课堂教学,并且给语文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9.
柯美红 《知识窗》2014,(6):25-25
央视著名主持人鞠萍曾鼓励青少年:“动起来,更精彩!”笔者认为这句话同样适用于英语教学。一堂好的英语课就像一支动人的乐曲,有前奏、铺垫、高潮、尾声,让人回味无穷。如何科学地把握45分钟,有效组织教学,让学生“动”起来,  相似文献   

10.
“三味”常用的意思有两个。一个是佛教用语,指心专注于一境。这是佛教重要的修行方法之一。另一个是指事物的诀窍或精义。例如:“个中三味”、“文学创作三味”、“得其三味”中的“三味”都是“诀窍”或“精义”的意思。“人生三味”可以理解为“人生的深刻道理”、“人生真谛”。  相似文献   

11.
陈佰兴 《知识窗》2014,(2):53-53
方正的文字,总是让我感叹她怎么能包孕大师们深沉而多情的思想;字斟句酌,总是让我感受到人生种种的绚烂与黯淡。我固执地认为,语文是最具有人性美的一门学科。但当我在课堂上讲得大汗淋漓,甚至泪流满面时,总是会和一些茫然的眼神交汇,那里面分明透露出“莫名其妙”这四个字。  相似文献   

12.
经常听人们说起某某老师在课堂上喜欢说废话,那么到底什么是废话?我们一般认为废话就是没有意义的、无聊的话。更何况是在课堂上的废话,那可是犯了课堂教学大忌的。但是课堂上的"废话"真的有那么可怕么?我认为恰当的"废话"不但不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反而会是课堂教学很好的润滑剂。对此,我深有感触。  相似文献   

13.
李婷 《知识窗》2013,(3):39-39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引下,教师应明确教学方向,努力打造能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现代课堂。只有语文课堂焕发出了新的生命活力,学生才能在课堂上彰显个性。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来体现《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传统教学模式,常呈现为教师讲学生记,这样的课堂充分体现了老师的分析、讲解,而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深入人心,个性化的知识生成方式,正在一步步扭转传统教学的过分关注"知识传授"的教学局面,这就要求我们探索真正能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方法。我们也逐渐认识到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必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5.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多对学生进行评价,逐步提高自己的评价能力。  相似文献   

16.
李文静 《内江科技》2009,30(12):206-207
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条件丰富多彩的今天,数学课堂上更是精彩纷呈,在这种"热闹"的课堂氛围下,数学课的"数学味"却渐渐隐匿。数学课堂上,用操作来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不管多么热闹的课堂气氛也代替不了数学的精华---数学抽象思维,本文就是阐述在数学课堂上用操作这种学习方式来发展数学思维。  相似文献   

17.
蔡佳妮 《科技风》2011,(19):212
本文就当前我省技工教育语文课程设置缺乏综合实践活动,从理论依据、具体操作、实施成效等多个方面对技工教育语文课程推行"课堂十分钟"进行实践探索,改变单一的"听讲"模式,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18.
教育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作为一线教师,应从行动上彻底改变教师“主宰”、学生“依附”的局面,以学定教,把课堂转变为“学”堂。  相似文献   

19.
刘丽珍 《科教文汇》2008,(28):127-127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在《好课三味》中这样说:“语文味”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纵观新课改下的一些满目繁花,流光溢彩的课堂,细细品味后感慨颇多,现提出与各位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堂应具有语文味,才能吸引学生,让学生受到熏陶,达到语文教育的目的,语文课堂的语文味从何来呢?一是教师从自身入手,爱教育,爱语文,多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和教学专业素养,以形成自己的人格魅力,让语文课堂充满吸引力,潜移默化影响学生;二是巧用多媒体,注重诵读,亲自示范,品味文本,以突出语文味;三是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良好习惯,让学生多读多思多写,从而真正感受语文的魅力,课堂上师生心与心交流,文与文碰撞,让语文味溢满课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