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冬季西南风带动下,来自新墨西哥州白沙国家公园的沙尘飘到山谷上空 几千英尺的高度,而后一直飘到萨克拉门托山上空壮观的羽状白尘,由美国宇航局Terra卫星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拍摄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5月3日消息,从距地球245英里(约合394公里)的国际空间站上,宇航员拍摄了一幅照片,展现飘浮在萨克拉门托山上空超过4000英尺(约合1219米)的雪白色羽状尘带,长度超过75英里(约合120公里)。  相似文献   

2.
孝文 《今日科苑》2013,(12):66-67
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工程学院研制的机器水母"Cyro",长5英尺(约合1.5米),宽7英寸(约合18厘米),重170磅(约合77公斤),机械肢上覆盖着白色硅树脂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工程学院的一组研究人员研制出一款名为"Cyro"的机器水母,可以充当军方的水下间谍。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4):I0006-I0007
[导读]中外科学家完整解读了北极熊基因组,揭示了北极熊适应北极极地气候之谜。研究由华大基因、加洲大学、哥本哈根大学等单位的科学家完成。中外科学家揭示北极熊适应北极极地气候之谜科技日报深圳5月9日电(记者刘传书)中外科学家完整解读了北极熊基因组,揭示了北极熊适应北极极地气候之谜。9日,最新成果以封面故事发表在《细胞》杂志上。  相似文献   

4.
《发明与革新》2010,(8):51-51
据国外媒体报道,在世界杯比赛中,绝大多数点球最后都能破门得分。罚点球时,皮球距离球门36英尺(约合11米),起脚后的时速超过60英里(约合每小时96公里),在空中飞行时间不到半秒。面对这种考验,守门员需要在对方罚点队员触球前就决定自己扑向哪一边。研究发现,即使是最优秀的门将扑点球时判断失误的可能性也要超过80%。  相似文献   

5.
《发明与创新》2010,(8):51-51
据国外媒体报道,在世界杯比赛中,绝大多数点球最后都能破门得分。罚点球时,皮球距离球门36英尺(约合11米),起脚后的时速超过60英里(约合每小时96公里),在空中飞行时间不到半秒。面对这种考验,守门员需要在对方罚点队员触球前就决定自己扑向哪一边。研究发现,即使是最优秀的门将扑点球时判断失误的可能性也要超过80%。  相似文献   

6.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6月15日消息,美国犹他州大学的学生if,q用家用真空吸尘器制造出一款爬墙机器人,能够在不借助绳索情况下在玻璃、砖块或者岩石等任何垂直表面爬行90英尺(约合27米)。这款机器人名为“Ascending Aggies”.  相似文献   

7.
《金秋科苑》2012,(5):106-107
据国外媒体报道,澳大利亚“柏尔金字塔”巨型岩石比美国帝国大厦还要高,似非常险峻,看起来并不是动物安家落户的最好场所。但这并没有阻止一种被认为灭绝了80年的昆虫在这座1844英尺(约合553.2米)高的岩石上建立最后一块栖息地。  相似文献   

8.
《科学中国人》2011,(4):59-59
美国古生物学家在阿根廷发现了距今2.3亿年前的恐龙化石.它们属于一种名为Eodromaeus的新恐龙.这种恐龙外形与始盗龙相似.身长只有4英尺(约合1.3米),颈骨还有气囊,这给兽脚类恐龙最终进化为鸟类增添了更多证据。  相似文献   

9.
《金秋科苑》2011,(22):8-8
据印度《德千先驱报》2011年11月9日报道,英国剑桥大学著名海洋学家彼得·瓦德汉姆(Peter Wadhams)日前警告称,北冰洋里的海冰正在快速融化,可能在4年时时内完全消失,毁掉北极熊等动物的自然栖息地。  相似文献   

10.
阮日华 《知识窗》2007,(4):41-41
2006年7月初,在英国牛津郡某麦田里出现了直径达360英尺(110米)的奇异图案。人们相信,这是世上第一次形成的三维(3D)麦田怪圈。这怪现象成了轰动一时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11.
《科学中国人》2011,(15):39-39
在我国一棵倒掉的树下发现了一个重半吨、长33英尺(约合10米)的真菌子实体。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子实体——相当于其它真菌类型中的蘑菇。这个巨型真菌估计有20岁。它靠腐烂的木头为生,因此体积能够长到如此之大。像这个巨型子实体一样.蘑菇实际上是能产生孢子的真菌果实.它们生长在土壤或其食物来源上。  相似文献   

12.
陈之杂 《知识窗》2014,(21):27-27
在位于秘鲁库斯科山区的阿普里马克河悬崖上,有一座名,Queswachaca的大索桥,它长达100英尺(30.48米),是一座古老而孤立的大村落与外界连接的唯一通道。  相似文献   

13.
北极熊要移民南极?全球暖化让北极冰加速融化,威胁北极熊生存,有生态学者建议:把北极熊往南极送,或许能为北极熊留住一线生机。消息一传出,反对者炸开了锅。美国杜克大学生物学者杰森·麦克拉兰认为这是一个馊主意,已有太多前例证明,善意地引入外来物种会导致各种破坏。南极的企鹅、海豹不习惯冰层表面有掠食者,会大量被北极熊  相似文献   

14.
北极熊变瘦了!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与以往憨态可掬的祖先相比,今天的北极熊尽显"苗条".科学家对比20世纪初期和末期的北极熊头颅骨后发现,由于污染增多,污染物进入北极熊体内使其体型缩小;全球变暖,海洋冰面减少,北极熊要花费更多的能量猎食,这样就限制了它的生长.  相似文献   

15.
《科学大众》2008,(11):20-20
日本一家动物园里的3只普通北极熊,在池塘里游泳之后,白色的绒毛竟然变成了绿色。这一情景使游客们非常好奇。  相似文献   

16.
北极熊变瘦了!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与以往憨态可掬的祖先相比,今天的北极熊尽显“苗条”。科学家对比20世纪初期和末期的北极熊头颅骨后发现,由于污染增多。污染物进入北极熊体内使其体型缩小;全球变暖,海洋冰面减少,北极熊要花费更多的能量猎食,这样就限制了它的生长。科学家甚至担心,随着冰面继续融化,北极熊总有一天会没有立足之地。  相似文献   

17.
《中国青年科技》2005,(4):34-36
北极熊是北极地区最大的食肉动物,因此也就是北极当然的主宰。如果说,企鹅是南极的象征,那么北极的代表自然就是北极熊了。但是,如果从生态平衡的角度来考虑,人们也许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既然狼群的捕获目标是驯鹿和麝牛等北极最大的食草  相似文献   

18.
1.给北极熊以喘息之机 2010年,对北极熊来说的一个好消息是,科学家估计,虽然北极气候变暖,但加拿大北部地区和格陵兰岛周围的海冰不会消融。科学家还预测,如果二氧化碳排放得到抑制,海冰将不会面对一去不归的“临界点”。海冰构成了北极熊的主要栖息地,2010年,美国还将阿拉斯加州北部一片近50万平方千米的面积划为“关键栖息地”,使北极熊免受航运和石油钻探活动的侵扰。  相似文献   

19.
林泉 《百科知识》2009,(14):44-44
北极有北极熊,南极有企鹅,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实,但为什么南极没有北极熊,企鹅不跑到北极呢?科学界普遍认为,一条长长的赤道让两极的喜寒动物永远无法相见。但是令人惊奇的是,全球最新海洋生物普查结果表明,至少有238种海洋生物同时生活在北极和南极海域。  相似文献   

20.
蒋葳 《百科知识》2014,(2):42-43
正科学家发现,随着气候变暖,许多动物变小了。比如,英国科学家曾发现,在苏格兰某个岛上的绵羊在过去的24年里,体形平均缩小了5%;再比如科学家对近300个北极熊头骨标本对比后发现,如今的北极熊竟在过去百年里缩小了2%~9%。但科学家又发现,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