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出现了把美术教育等同于技艺教育,认为教会幼儿画出一张美丽的图画,做出一件有趣的玩具就完成任务了。把重点放在培养幼儿的描写和表演能力上。这种误区,从表面上看,孩子的画面内容丰富,但它代替了幼儿的感觉、思考和想像,使幼儿失去了对周围事物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2.
陈冬梅 《早期教育》2011,(11):50-52
陶行知先生提出“行动是中国教育的开始,创造是中国教育的完成”,他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作为教育的最终目标。教师应以创新的教学理念、创新的教学手段去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美术教育是培养创造力的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本文分别从创新观念、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和创新指导等方面,阐述如何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孩子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3.
审美教育在早期教育中对幼儿智力、品德乃至整个人格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因而审美艺术教育是整个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综观当前的美术教育,还存在不少误区:其一,把美术教育等同于技艺教育,认为教孩子画出一幅美丽的图画就行了,把技能技巧的培养作为主要任务;其二,把美术教育作为智育的手段,忽略了美育的目的;其三,过多地迎合家长的审美观,往往为了使家长满意而过分地注重结果,忽略了儿童的发展。那么,在儿童美术教育活动中,采用什么样的形式与方法更为有效呢?我们在美术教育实践中进行了一系列的…  相似文献   

4.
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通过特有的艺术形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完成其他教育方式难以完成的任务。既是艺术又是道德思想教育的重要方式和渠道,应该在中小学教育中确立应有的地位,应该引起广大中小学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美术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非常重要的教学任务,即培养学生对造型艺术美的感受,对美的评价能力和对美术的创造能力。这一任务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也就确定了美术在学科教学中的特殊地位。小学美术教育作为基础教育之一,是培养学生道德思想的奠基工程。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在的中小学美术教育以及高等美术教育,基本上是以技能训练作为主要内容,这种传统画性目的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所存在的一种巨大的片面性,就是从根本上把丰富性、多样性、综合性的美术教育等同于一种单一性的艺术训练。形成这状况的根源在于美术教育观念上的偏差,即认为美术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人的理性能力,重在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在这种观念支配下,美术教育必然会丧失其独立品性而成为智力教育的一种点缀或补充,而未能发挥和实现美术教育的真正功能及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6.
美术课是义务教育在小学阶段的一门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和思想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教育与教学方法密切相关,美术教育要依赖得当的教学方法去完成。没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就不能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便是一句空话。所以教师根据教材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要研究方法,教者本身要有创造性思维,教者思路活跃、方法新颖,学生感到有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引起学生积极思维取得预定的效果。由此教学方法是完成美术教学任务的纽带。  相似文献   

7.
姚佳琪 《成才之路》2012,(14):65-65
正陶行知先生针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弊端,疾呼要重视培养幼儿的创造性。他说:"儿童是新时代的创造者,要解放儿童的创造力。"对幼儿而言,创造教育就是通过游戏、手工等活动,自己动手制造,开动小脑筋,利用废旧物品制作加入自己元素的东西。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往往出现一些误区。比如,把美术教育等同于其他技艺教育,认为教会幼儿画出一张美丽的图画,做出一件漂亮的装饰品就算完成了任务,把技能技巧的培养作为主要任务,忽视了幼儿情感、智力、审美心理素质等培养。  相似文献   

8.
赵琳 《西宁教研》2002,(6):26-26
创造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核心。美术教育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在素质教育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因此,通过美术教育去营造一种适合培养学生创造性的环境是美术教育的目标和教学方向。  相似文献   

9.
胡小磊 《成才之路》2012,(18):67-68
美术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能尽善尽美地完成农村中学美术的教学任务,使教学质量有一个新的突破,教师要从实践中反思,从评价中推敲,为农村孩子唱响美术教育。  相似文献   

10.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全面布置了跨世纪教育的工作,进一步强调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21世纪高素质人才,同时又提出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这是素质教育最重要的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也好,培养创新精神也好,必须施之于全面的教育,其中很重要的是艺术教育,大家都把“没有艺术教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作为至理名言,今后是否也要把“没有艺术教育,就不是素质教育”的观念确立起来,素质教育不能缺少美术教育也是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都认识到的。美术教育怎样发挥其特殊的教育功能,怎样开展以艺术审美陶冶性情为根本,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呢?我认为优化美术课堂教学,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课内外相结合,校内外相结合是美术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条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11.
一、对学生进行基础美术教育的必要性   作为美术教育,有两种类型,即美术取向的美术教育和教育取向的美术教育。美术取向的美术教育的着眼点是美术本身,即由美术本位出发,借助于一定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横向和纵向传播美术知识和技能,促进美术文化的发展,这种美术教育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专业美术教育。教育取向的美术着眼点在教育,通过美术教育有目的地培养人的道德感,审美趣味、意志和创造性等基本素质和能力,这种美术教育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普通美术教育或基础美术教育。基础美术教育,是区别于专业美术教育,是素质型的,除传授学…  相似文献   

12.
美术教育作为一门人文教育学科,是学校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全面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它的根本目的是从精神上塑造人、教育人,使人得到全面发展,美术教育在人格培养和文化传承方面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因此,在美术教育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是要加强美术教育的人文关怀,切实发挥美术教育在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美术教育做为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在素质教育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对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学校完成这一任务的主要形式是美术课堂教学,教学效果的好与坏最主要的还是教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4.
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凸显使得社会发展、人的终身发展成为学校教育的目标。高中美术教育也应走向这一目标。我们要克服重显性、轻隐性的功利主义,更新教育观念,把培养“人”作为美术教育的首要目标;要克服重眼前、轻未来的功利主义,瞻前顾后,为社会更新与人的可持续发展而努力;要避免“教师中心”剥夺学生的选择权,还学生选择的自由;要避免评价机制直接打击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加强师资培训工作,从教育本身做起.尽快走出高中美术教育的误区。  相似文献   

15.
赵静 《中学文科》2007,(10):46-46
审美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审美基础知识,形成一定的审美能力,培养正确的审美观点。学校中以美术、音乐等艺术为手段和内容的审美教育活动,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门。美术教育一定要进行审美教育,而不是把美术课当作单纯技术训练的课业。[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个体创新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在童年,儿童时代是创造力发展最自由最迅速的阶段。教育作为影响创造力的主要因素,对儿童具有的那种珍贵的创造潜力和创造力的萌芽,应当加以保护和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美术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就此浅论小学低年级阶段如何在美术教育活动中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一、改变观念,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从教师方面看,一般说来,已扎根于教师头脑中的是只知研究教材,考虑如何教,而极少研究孩子如何学,如何发挥孩子的主体性。一些教师的美术教学方式是:教师范画———孩子临摹———评价结果。评价时重看孩子…  相似文献   

17.
新世纪、新要求,新的时代赋予我们美术教育工作者更艰巨的任务,因为今天的孩子将是明天的栋梁。要完成这一历史的重任,就需要我们辛勤地耕耘和创造性工作。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如何对中学生进行艺术教育这值得我们去思考、去探索。  相似文献   

18.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我们发现传统的美术教育模式,死气沉沉,孩子围绕着教师的指挥棒转,不利于孩子尝试精神的培养。因而我们在美术教学上立足于发挥幼儿的主动性,鼓励幼儿尝试,把幼儿作为美术活动的主体和作品创作的主人。在教学中让幼儿处于积极的主动活动之中。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培养真正符合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需要的教育人才,仍是师范院校美术教育专业肩负的重任。师范学院美术教育专业要重视和加强学生的师德教育工作,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让学生树立作为未来教师的职业理想,以培养“德艺双馨,全面发展”的美术教育人才。  相似文献   

20.
秦秋云 《成才之路》2012,(16):21-21
正心理健康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必须具备的良好素质之一。而健康心理的形成,需要精心的、周到的培养和教育,父母和教师仅仅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把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素质作为更加重要的任务来抓。那么,怎样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呢?一、进行榜样教育,促成角色定位理想和信念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人的心理发展与完善的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