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未成年人案件不公开审判是国际社会普遍遵循的原则与制度,联合国若干司法文件对此有明确的规定或体现。不公开审判制度对防止未成年被告人在审理过程中受到"心理伤害"以及在以后的生活中"受到差别待遇而难以再社会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不公开审判的危险性也是明显存在的。因此,我国在确立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不公开审判制度的同时,也要通过建立媒体有限报道制度、少年法庭审判案件的一律不公开制度、被告方申请公开审判制度、违反不公开审判制度的惩罚制度,并健全未成年人案件材料的使用制度,以利于对不公开审判情况下的审判权运行进行必要的监督和制约。  相似文献   

2.
民事公开审判制度重在兑现,而我国现行民事公开审判兑现过程中存在公开审判制度和实质精神未能实际兑现的问题。要兑现现行民事公开审判制度,必须确保旁听的实际运行,确保应当开庭审理的案件开庭审理,确保公开质证的有效进行。要兑现民事公开审判实质精神,首先法官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的思维过程应当公开;其次应当切实保障公开审判中的司法独立;最后是应当严格把握公开审判的公开形式和公开度。  相似文献   

3.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德、意、日法西斯轴心国一手挑起和发动的,它给人类带来了空前的灾难。战争结束后,为了伸张正义,实现和平,不致历史悲剧重演,盟国分别在德国纽伦堡和日本东京设立国际军事法庭,公开审判战争罪犯,为在战争中受害的国家和人民伸张正  相似文献   

4.
《老年教育》2014,(2):46-46
“服法”并非“伏法” 2015年,王立军、薄谷开来因涉嫌犯罪被公开审判,不少媒体报道称:“王立军被判处15年有期徒刑后,认罪伏法,不上诉。”“涉嫌杀人被公开审判,薄谷开来认罪伏法。”其中的“伏法”均是“服法”之误。  相似文献   

5.
公开审判制度是我国宪法以及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所确立的一项基本诉讼制度和一项重要的宪法原则。人民法院审理案件,都要依法全面落实公开审判制度。在当前审判方式改革的过程中,应注意对其加以完善,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未成年人刑事不公开审判,作为公开审判原则之例外原则,已在世界范围内得以普遍确立,但各国之间相关立法的具体规定存在不少差异。基于未成年人特别隐私权的理论视角,聚焦于未成年人刑事不公开审判的年龄时点、案件范围、判决宣告和媒体报道等争议问题,对中外各国的相关立法例进行比较研究,对于我国完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不公开审判制度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公开审判制度与隐私权保护存在冲突,尤其在离婚案件的审判中,更多涉及到当事人的隐私权。以公开审判制度为前提,在立法和法律适用中对离婚案件当事人的隐私权予以特别保护是必要和可行的,不妨碍知情权保护和审判监督。  相似文献   

8.
在诉讼庭审过程中,法庭规则起到保持庭审秩序与维护法庭威严的作用,但限制当事人与旁听人员对庭审进行录音录像的法庭规则显然与贯彻公开审判制度格格不入.如何协调公开审判制度与法庭规则之间的冲突,是彰显司法公开公正与保障公民合法权益所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育理念、教学方式、评价制度等,都有了喜人的变化,然而,由于一线教师的主、客观方面的原因,更多的关注都还只是保留在“形式”的层面,如“创造性使用教材”、“改变学习方式”、“创设生活情境”……对于更加“内容”的东西,如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数学文化的伸张、数学思维的拓展……我们关注得还不够。  相似文献   

10.
民事公开审判制度尚存在对当事人公开和对社会公开内容混同,制度内容难落实之现实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现有法律规范对两种对象公开的权利依据不明,以致对二者公开的内容不清;而且尚无保障社会公众实现旁听权的有效机制。因此,相关法律规范必须对两种对象公开的权利依据及其公开的内容进行界分,司法实务部门配备保障落实公众旁听权的有效机制,方能真正贯彻落实民事公开审判制度。  相似文献   

11.
论公开审判     
公开审判是一项具有普遍意义的司法原则,是司法公正的体现.它具有形式上的含义与实质上的含义,形式上的含义指对当事人公开和对社会公开;实质上的含义指心证条件的公开和心证过程的公开.我们应加强认识,完善有关制度,树立接受人民大众监督的意识,以便公开审判得到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公开审判的认识还不全面,现行立法对公开审判的规定较为粗陋,加之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公开审判原则未能得到有效的贯彻和落实.进一步明确公开审判的意义,了解当前我国落实公开审判原则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对策有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笔者在中学法律常识教学中,长期坚持组织学生搞“模拟法庭”。实践证明,模拟法庭具有“研究性学习”的显著特点: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和现实性。不失为政治课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有效手段。在模拟法庭上,学生们当上了“法官”、“辩护人”或“诉讼代理人”,正议得到“伸张”,罪恶  相似文献   

14.
美国文化种族主义所制造的“陈查理”和“傅满洲”的形象在美国大众文化中经久不灭,亚裔美国人的这种“自轻”“自弃”和“自毁”的心理引起了赵健秀深切的担忧,他决定为伸张亚裔美国人在历史上蒙受的制度性冤屈公开抗争、奔走呼号。赵健秀认为华裔只有把自己的男性气质和祖辈传承结合起来才能在亚裔群体内找到某种皈依感和慰籍性的自我身份。  相似文献   

15.
刑事申诉律师代理制度逐步成为未来刑事申诉的重要制度,在明晰刑事申诉律师代理制度的重要性与可行性的基础之上,分析当前构建检察环节刑事申诉律师代理制度存在的现实问题,并提出妥善解决问题的对策路径,以期构建运行顺畅、高效便捷、保障权利得以伸张的刑事申诉律师代理制度,从而促进检察环节刑事申诉工作及其律师代理制度得到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早期《申报》是西方法文化输入中国的重要渠道,特别是在传播西方诉讼法文化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它主张改革审判方式,禁止刑讯,倡导公开审判,反对超期羁押,还主张引进律师辩护制度,对清末的法制变革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公众舆论监督特别是新闻媒体监督是落实“公开审判”制度的具体体现,是促进司法公正的最终保证,也反映了社会的明与开放。但目前尚存在着诸如舆论对司法权监督参与力度不够,同时论监督上不规范,对个案监督上有干涉司法独立之嫌等缺陷。为此提出正确处理新闻监督与司法独立之间的关系以促进司法公正的几方面思考:一是坚持新闻监督自由的原则;二是正确把握新闻舆论监督司法的界限;三是关键要实现司法的真正独立抑或司法自治。  相似文献   

18.
民事判决书作为法院在民事审判中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意见,关系着审判活动的公平、正义和公开,是司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民事判决书改革要坚持制度革新和技术改良,推动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建立判例参考制度,完善判决书审批,公开审判全流程,全面反映当事人举证质证过程,增强说理性,提高民事判决书制作质量和充分发挥民事判决书的功能,以促进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历代封建王朝中,清朝是以吏治腐败而闻名的,所谓“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是也。但清朝实行低俸制度,官员的薪水是很低的,那么,官员们是如何聚敛钱财、“发家致富”的呢?其途有二:正赋以外征收杂项,名目繁多的火耗、雀耗、勒折等大多成了各级官吏的“小金库”;贪污受贿、接受下级的“报效”,则是官员们无可言明的收入。清朝的官场又最讲究门生故吏、拉帮结派,哪个在官场上奉迎应酬不得以银子铺路?因此,清朝的官吏贪官多、清吏少,百姓则深受迫害,遇事无处申诉,有怨无法伸张。发生在雍正五年(1727年)的“广东九命案”即是当时吏治腐败…  相似文献   

20.
“恶劝”、“重情轻礼”、“情极之毒”三大病勾画了贾宝玉性格的形式外观,切合着贾宝玉生命途径的三个阶段,意蕴在于伸张个性,抗拒封建礼教,呼喊封建末世一代青年的价值困惑、信仰危机、文化疑惧和对自由自主的理想人生的寻觅与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