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茶叶中茶多酚的提取、测定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多酚是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总称,在食品、油脂、保健、医药、日化、精细化工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茶多酚的提取和应用研究成为国内外开发“绿色工程”的热门课题之一。本文研究的内容是茶叶中茶多酚的提取与测定,主要目的是测定茶叶在不同条件下荼多酚的含量,然后相互比较。例如:茶汤放置时间,泡茶次数及pH对茶多酚含量的影响。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都希望自己每日饮用的茶水中的茶多酚的含量多一些,因此我们研究了不同条件下从茶水中获得茶多酚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2.
孙秋香  肖婷 《培训与研究》2009,26(8):47-49,57
茶多酚是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总称,在食品、油脂、保健、医药、日化、精细化工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茶多酚的提取和应用研究成为国内外开发“绿色工程”的热门课题之一。本文研究的内容是茶叶中茶多酚的提取与测定,主要目的是测定茶叶在不同条件下荼多酚的含量,然后相互比较。例如:茶汤放置时间,泡茶次数及pH对茶多酚含量的影响。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都希望自己每日饮用的茶水中的茶多酚的含量多一些,因此我们研究了不同条件下从茶水中获得茶多酚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3.
茶多酚的研究与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茶多酚作为茶叶化学研究的新领域 ,正受到科学界的关注 ,本文着眼于茶多酚的展望 ,论述了茶多酚的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世界各国对茶多酚的提纯和应用研究已成为化学、药化、生化和化工技术交叉的热门学科。本文全面探讨了国内外茶多酚、儿茶素类化合物的提纯和应用研究的进展,并扼要比较了各种提纯制备方法和应用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市场茶饮料中茶多酚含量的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市场茶饮料中的茶多酚含量利用酒石酸亚铁比色法进行测定,并考察温度、搁置时间对茶饮料中茶多酚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茶茶饮料中茶多酚含量较高,其次是乌龙茶、红茶。随着温度升高、搁置时间延长,饮料中茶多酚损失率增加、茶多酚含量减少,抗氧化能力减弱。  相似文献   

6.
以 HPLC-ESI-MS /TOF 为研究手段,应用正交实验、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等方法对仪器参数进行优化,并以茶叶中的茶多酚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大叶茶中 EGC,EC,EGCG 和 ECG 这4种儿茶素组分的质量分数质谱测定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在6 min 内实现单个样品中茶多酚质量分数的快速定量,且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等,可用于茶叶中茶多酚质量分数的快速定量。  相似文献   

7.
不同工艺对茶多酚提取效率和质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比较分析了目前从茶叶中提取茶多酚的四种工艺的主要特点和不足,并比较了工艺条件对茶多酚的提取效率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提取率较好,茶多酚含量较高是金属离子盐沉淀和树脂吸附茶多酚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茶多酚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凋亡的影响,并探讨了其作用机制。创新点:全面考察了茶多酚对抗乳腺癌的分子机制,为茶多酚作为抗肿瘤辅助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首先选取不同组织来源的五种人肿瘤细胞(人肝癌细胞Hep G2、人肺癌细胞A549、人前列腺癌细胞PC3、人宫颈癌细胞Hela、人乳腺癌细胞MCF-7)作为体外模型,以MTT法检测茶多酚对其增殖抑制作用。然后,选用最敏感细胞MCF-7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茶多酚对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用Hoechst 3328染色法观察茶多酚对细胞核形态的影响,用JC-1染色法观察茶多酚对细胞线粒体跨膜电位的影响,用双氯荧光素(DCFH-DA)染色法观察茶多酚对细胞活性氧(ROS)水平的影响,用凝胶电泳DNA片段测定法(DNA ladder)观察茶多酚处理后细胞DNA断裂情况,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茶多酚对细胞凋亡关键蛋白caspase-3和caspase-9表达的影响,全面探讨了茶多酚体外抗肿瘤机制。结论:实验结果显示,茶多酚能够通过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和线粒体凋亡抑制MCF-7细胞增殖。茶多酚诱导线粒体凋亡的途径是使线粒体跨膜电位下降,促使MCF-7细胞内ROS生成,促使细胞DNA断裂和促进细胞内caspase-3和caspase-9的活化。  相似文献   

9.
对茶寄生中茶多酚的含量进行分析.茶多酚是混合物,由于各种茶多酚结构相似,较难分离.没食子酸(EC)、表没食子儿茶素(EGC)、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4种茶多酚是茶叶中茶多酚的主要成分.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 HPLC)法同时测定了EC、EGC、EGCG、ECG 4种茶多酚,4种茶多酚在15 min内达到有效分离,方法的变异系数小于0.0360%,回收率为95.2%~104.2%.实验结果表明,茶寄生样品中只含有茶多酚中的EGC,其中云南粗茎茶寄生样品中的EGC含量略高于云南细茎茶寄生样品中EGC含量.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普洱茶的特级、三级、九级三个茶样进行五分钟沸水冲泡处理,测出相应的茶多酚和游离氨基酸含量.探讨普洱茶在冲泡过程中,茶多酚和游离氨基酸的浸出规律.研究表明:随着级别的降低,茶多酚和氨基酸含量明显减少;随着冲泡次数的增加,茶多酚和氨基酸的浸出含量也随之减少.  相似文献   

11.
茶多酚是从茶叶、毛竹中提取的一种多酚类混合物。研究证明它具有优良的抗氧化的能力,能清除体内的氧自由基,对人体及动物几乎无不良的影响,正在替代传统的合成的食品添加剂,在医药、日化、食品及饲料行业有重要应用,已引起国内外的广泛重视。本文综述了茶多酚的研发动态,初步分析了从皖南茶叶与毛竹中开发茶多酚对皖南山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使用纯水、乙醇水溶液及乙酸乙酯为溶剂,对茶叶中的咖啡因及茶多酚进行综合提取,避免了常规方法中有毒试剂氯仿的使用。系统考察了溶剂浸渍次数、加入量及萃取时间对咖啡因和茶多酚提取率的影响,筛选出了综合提取咖啡因和茶多酚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13.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重视学法指导,是"教会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英语新教材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及应用提供了很好的载体,我就高一英语新教材中的"Reading"、"Task"、"Project"、和"Self-assessment"四个不同课型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应用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4.
单因素实验设计在茶多酚水提取工艺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普洱茶中茶多酚含量的测定,利用水提取方法提取茶叶中的茶多酚.采用单因素实验设计考察了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和料液比三个因素对茶多酚提取率的影响,并通过验证实验对单因素考察结果进一步确定.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浸提温度的升高,茶多酚溶解度增大,但是过高的温度不利于多酚的稳定;随着浸提时间的延长,茶多酚浸出量也随之增加,但时间过长茶多酚在溶液中发生氧化损耗;随着料液比的增大,茶多酚的浸出率总体呈现出上升趋势.最终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浸提温度为90℃,浸提时间为40min,料液比为35倍.  相似文献   

15.
完形心理学应用于广告创意,会使广告产生与众不同的效果,能够提高广告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分解"完整形"、省略"部分形"、留出"空白形"三种策略既可以单独应用又可以有机结合,目的是满足广告受众的心理要求。  相似文献   

16.
朱永贵 《教师》2012,(11):31-32
"运筹学"是数学与应用数学、统计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和其他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建设的发展,运筹学这门学科的渗透力和影响力愈来愈大,在工业生产、经济管理、信息管理和应用统计领域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因此加强"运筹学"这门学科的课程建设,改革"运筹学"课程传统教学模式在高等教育教学中具有实际意义。本文就是针对当前大学理工科"运筹学"课程建设改革的需要,对"运筹学"课程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为"运筹学"课程建设提供一些具体的措施和必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应用写作模块教学模式是模块教学的实际应用,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成为迫切研究的对象。今天就从"高职学生分析"、"教学目标的确立"、"组织教学资源"、"教学策略的选用"、"教学评价的设计"五方面对它进行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18.
"边际"与"弹性"是导数在经济学中的两个重要应用。本文主要是在经济数学的教学中,针对"边际"与"弹性"的概念,通过一些具体的例题,从绝对量变化和相对量变化的角度,探讨"边际"和"弹性"概念的经济意义及应用。  相似文献   

19.
我国应用心理学发展的实践路径与基本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极开展社会服务是我国应用心理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应用心理学发展要正确处理心理学理论建设与心理学科学应用的关系,辨证对待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矛盾冲突;必须坚持"两手抓"和"两手都要过硬"的原则,坚定"两条腿"走路和走富有特色的中国化道路。应用心理学是充满希望、希望无限的生态事业、朝阳产业、绿色行业、人本专业和阳光职业,其发展更需要把握事业化融合,实现产业化拓展,规范行业化服务,提升专业化水准,健全职业化制度,推进市场化运作,倡导多学科互动,建构积极型范式。  相似文献   

20.
"实用公式"是依据"量间关系"、应用"当前的测量技术与统计、计算方法"、兼顾"成本与可行性"、面对"任务性质"统筹兼顾而制定的获取数据最佳方法的"数学公式"形式.其"实用",就在于它是当前条件下的最佳方法,它是"创新"精神与"一切从实际出发"指导思想相结合并且在应用中经过检验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