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决不是被动的“知识人”,也不是被动的“技能人”,而是为社会所需要的职业人,更是要生存、要发展的社会人。最符合高职教育的课程开发方法是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本文以空调工程施工学习领域的课程开发为例,说明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方法。  相似文献   

2.
市政工程测量课程是面向市政工程技术专业方向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它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实用性和实践性.通过建立高仿真的校内工程测量课程实训平台,改革教学模式,创新基于岗位职业能力的实践操作考核体系,实现学生知识转化、能力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在线学习者的具体学习活动出发,对在线学习情境下学习者对教学内容的选择、阅读和知识的意义建构等学习行为特点进行研究和分析,应用知识建模方法对单元教学内容进行知识网络分析,设计专用在线学习平台对学习者的学习活动进行实时跟踪记录,对学习者的知识点选择和意义建构过程及其所形成的学习路径和选择性学习行为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学习者在开放自主的学习环境下,能够主动参照教学目标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的知识网络模型特点,依据自己的学习需求,选择合适的自主学习策略组织自己的学习活动。在线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对教学资源的选择可以聚合成为一条较为稳定的学习路径,该路径体现了学习者在意义建构过程中对外部资源的意义建构需求。因此在线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知识网络特点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个性化的教学内容信息推送,会促进在线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4.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习者传递知识的活动,而是学习者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吸收信息。而是主动地通过已有的认知结构对新信息进行加工和建构;教师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教师的作用是组织、指导、帮助、促进学习者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军校任职教育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通过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内涵的分析以及任职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剖析来探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任职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从职业岗位群分析入手,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以典型岗位能力培养为目标,开展项目化课程整体开发。构建覆盖线上线下的立体化全方位、全品类的教学资源,课程实训通过两个平台四个递进层次的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践环节,进行财务综合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李学峰、黄燕、杨蓉在《中国高教研究》2009年第2期撰文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职业性、应用性和实践性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在课程开发理念、模式和技术等方面均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并在逐步形成自身的特点和内涵。高职课程不是系统化的学科知识.也不是简单化的学科知识应用.而是依靠工作过程串联起来的源于实际工作、高于实际工作的应用性知识系统或工作过程系统化知识体系。其本质是由理念、模式和技术组成的开放系统。  相似文献   

7.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且,现在的学习活动早已不是教师单纯地向学生传递知识,也不是学生被动地接受信息的过程,而是学生凭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与教师  相似文献   

8.
职业体验课程是一种链接生活的课程形态,旨在引导儿童从科学世界走向生活世界。职业体验课程实施过程中,强调学生依靠真实或仿真工作情境体验职业以获取职业知识和技能,确立职业发展方向,实现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对接。这种体验式学习活动课程,不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更对学校教育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意蕴。基于职业体验课程的实施要求,提出了建构教学团队发展模式、创建职业体验课程基地、丰富职业体验课程资源、建构职业体验活动样态四个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9.
学习情境创设需要有反映职业活动,能进行完整工作过程的实训岗位.因为安全、环保等方面的限制,在校园内建设生产性的实训装置尚未完全实现.文章据此提出的三层次综合职业素质训练体系,要求实训条件建设中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和深度校企合作的优势,进行建设过程系统化的整体设计,形成互为补充、整体优化的训练体系.  相似文献   

10.
以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为思路的课程考试改革是一个比较适应高职教育特点的改革方向。它将学习过程、工作过程与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联系起来,突出工作实践在职业教育课程中的地位,结合课程标准和职业核心能力,在基于工作现实情境的基础上考核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它在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方式和评价主体上都和传统的考试评价有所区别。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考试具有评价内容情境化、评价方式过程化、评价主体多元化等特点。本文尝试以学前教育专业的《幼儿园班级管理》课程为例,探讨在工作过程系统化视域下学前教育课程考试的设计与实施。  相似文献   

11.
实践主导型高职课程模式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主导型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模式以职业发展为导向,以开放式工学结合为立足点,通过"校门对厂门"的方式,依托企业的工作过程、职业活动、生产任务等,实现实践知识与理论知识的贯通,教、学、做一体化,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学习方法的融通。  相似文献   

12.
文章阐述根据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指导,对《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进行学习领域分析与设计,创建与课程相应的学习情境,有效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实现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结合。  相似文献   

13.
当今,工作过程本位的课程改革浪潮强调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行动导向的教学观、学习情境的建设观。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方法打破了传统学科系统化的束缚,将学习过程、工作过程与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发展联系起来,在培养目标中强调创造能力的培养,而不是被动地适应能力的训练。"实训"是在学校能控的状态下,按照人才培养的规格要求,对学生进行的职业能力训练的教学活动。"实训基地"是课程实施的环境支撑,是学校开展实践教学、技能训练的重要条件,它的设计开发理应基于课程改革的工作过程导向。  相似文献   

14.
Wiki是Web2.0的一种典型应用,能够为教师和学习者提供高效的知识共享平台。当今社会的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的教学环境因其相对简单的技术资源、过度以教师为中心、教辅工具单一等原因而难以满足现代学习者的需求。网络课程教学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模式,学习资源更丰富,学习方式也更加多样化,Wiki技术在网络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学习者协作学习中的知识建构。结合Wiki技术的特点,以及相关理论基础,提出基于Wiki技术的网络教学活动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5.
一.实验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每个学习者应基于自己与世界相互作用的独特经验和赋予这些经验的意义,去建构自己的知识,而不是知识的传递.它的理论要点是:“知识是人建构的,而不是客观的存在于人脑之外的.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虚拟学习社区能够为学习者提供开放的学习环境,促进学习者知识的获取、分类、存储和共享,使学习者实现个体知识建构和协同知识建构。本文以SECI模型为理论基础,构建了基于移动学习的虚拟学习社区中知识建构双回路循环模型,从个体知识建构和协同知识建构两个回路分析了知识建构的阶段和过程,重点分析了模型中的知识吸收与知识扩散、SECI、知识冲突、知识协同和知识建构环节,最后实证研究了基于Wiki的"云计算"词条的知识建构过程。本研究探索了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知识建构的新模式,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研究性学习是关注学习者的课程:以学习者的兴趣为基础,学习者为课程控制中心,是一种个性化关于发现和联系性的课程。研究性学习是基于学科知识的课程:知识既是结果又是过程,作为结果的知识是研究性学习课程建构的工具;作为过程的知识是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因此,研究性学习课程建构既要迎合学习者发展的要求,同时还得兼顾学科课程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Moodle环境下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oodle是一个基于Web2.0的网络课程平台,支持多样化的教与学方武,可以为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及个性化学习创造一个高质量的网络学习环境。同时它还体现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具有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协作性和自主性等特点,非常适合学习者在线学习及知识建构。  相似文献   

19.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在办学实践中以工学结合理念为指导,以系统化、规范化思路推进课程建设和管理. 建立系统化课程文件体系,规范课程管理.一是课程开发支撑文件体系,包括企业调研方案,企业人才需求调查问卷,企业工作流程、部门与岗位情况调查表,核心岗位(群)职业能力和工作任务调查表,行业调研报告,岗位(群)职业能力和工作任务分析表,职业行动领域分析表,学习领域课程开发分析表,课程方案开发擘家评价意见表.二是教学指导文件体系,主要指制定专业教学标准,包括专业名称、教育类型及学历层次、入学条件、学制、培养目标、职业面向及职业能力要求、典型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培养方案框架、核心课程内容要求、课程考核要求、教师要求、基本实训条件要求.三是教学执行文件体系,包括学习领域课程设计方案表、课程学习情境总体方案、学习情境设计表、单元课程设计表、实训项目单、项目引导文、实训报告单、项目评价表.  相似文献   

20.
当代建构主义学习观强调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习者传递知识的活动,而是学习者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吸收信息,而是要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学习的意义。那如何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建构新知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