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代闺秀诗人们在文人雅士的指导奖掖下曾经名噪一时,创作队伍也空前盛大,为清代文学的发展起到了推渡助澜的作用。在其众多的特点之中,最耐人寻味的是这批闺阁才女在地域分布上体观了某种集中性,即大多集中于气候温暖湿润、经济文化发展名列前茅的江浙一带。江浙一带安定的社会、发达的经济条件促进了此地文化的发展,而江南独特的人文地理环境也造就了江浙女性有别于北方女性的细腻柔婉的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2.
明代历时二百七十多年,是我国藏书史上比较发达的时期。这个时期不但公家藏书数量可观,私人藏书较之宋、元也有很大的发展。其时,公藏主要集中在北京,私藏则偏聚于东南的江浙一带。仅据吴晗《江浙藏书家史略》考实,江浙一带,私人藏书家就有近千人之多,其中主要是明、清两代间的藏书家。明代上海,由于是东南文化、经济重镇,故著名的私人藏书家很多。  相似文献   

3.
钟山书院是清代著名的省会书院,清代著名的校勘大家卢文招曾先后在此担任山长近十年,他改革教学内容,以经术导士,同时在书院努力著述校勘并带动生徒参与其中,开创了钟山书院的学术风气,培养了许多人才,使之成为江浙一带重要的文化学术基地。  相似文献   

4.
钟山书院是清代著名的省会书院,清代著名的校勘大家卢文弨曾先后在此担任山长近十年,他改革教学内容,以经术导士,同时在书院努力著述校勘并带动生徒参与其中,开创了钟山书院的学术风气,培养了许多人才,使之成为江浙一带重要的文化学术基地.  相似文献   

5.
竹山县,是座落于鄂西北崇山峻岭中的一个偏僻小县,经济情况既不及“河口” (指老河口市),也不如邻近的郧(县)、均(县),本地商场比较落后。然而竹山所产的生漆却是品质特优,从清代中叶到民国初年,一直畅销本省各县市镇及江浙、闽粤一带。正由于竹山拥有这一名特产品,所以出现了一个出类拔萃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经营竹山生漆的典型商号——“王三盛”商号。  相似文献   

6.
春秋战国时期,江西的北部地区吴强属吴,楚盛属楚,故有“吴头楚尾”之尴尬.汉设“豫章郡”,一步到位奠定了“江西省”.两晋南朝的“江州”,唐、宋时期的“江南西道(路)”,元、明、清时代的“江西”,使得“江”在相当长的时期成为江西的代称,这也是江西经济文化在全国居于重要地位的时期,一度与两浙、浙江并称“江浙”.清代康熙六年,明朝的“南直隶”、清初的“江南省”分为江苏、安徽二省,江苏、浙江持续为全国经济文化发达区,并称“江浙”;江西则从“江浙”中淡出,无奈与曾经落后于己、后又超越自己的湖广组合为“江楚”.晚清,内敛的“赣”取代开放的“江”,成为江西简称.这既是江西“符号”的变化,也是江西经济文化地位的“身份”性变化.  相似文献   

7.
在泰州地域文化史上,清代的女性文学曾繁荣一时.清代泰州女性文人人数众多,创作成就显著.他们中大多数出身本地区文化世家,而家族化也因此成为清代泰州女性文学繁荣的最主要的原因与最显著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始于明朝中后期,而这一现象在江浙尤盛,其中民间印刷业的繁荣就是一个方面的印证.明代的刻本沿袭宋元印刷业之制,分为官刻本、家刻本、坊刻本三类.其中属于民间印刷业的有家刻本与坊刻本.明代的民间印刷业相对集中于江浙一带,这与其经济文化发展的领先优势是分不开的.这里汇集了许多刻工娴熟的匠人,具备一流的印刷技术,为行业兴盛提供了可靠保障.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业访谈法、对比法,拟从印刷技术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形成两方面对明中后期民间印刷业兴盛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在清代徽州妇女文学作品中,蕴含难得的女性意识,主要体现在:文学活动中的平等意识、女性的自我映射与同性关注、抒发女性情感与生命体验、对男女不平等和女性生存困境的喟叹与反思这四个方面。这些女性意识既体现出清代女性文学的时代共性,又具有徽州地域文化的特性,对近现代女性文学的发展也有一定奠基与启蒙作用。  相似文献   

10.
清代荆州市镇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主要体现在其经济功能加强、人口聚集、商业文化特征明显。清中后期,市镇发展也具备城市化发展趋向,但发展体现出不平衡性。清代荆州府市镇经济加快了近代荆州城市从农业城市到工业城市的转型,其历史作用和价值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1.
清代“忆语体”散文中的女性集传统女性的共性和新型特质于一身,这是明清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多种生态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要想使女性高扬主体意识,实现人类和地球的和谐发展,就必须保护和优化生态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2.
清代是词学和词社发展的高峰期,也是女性词创作的高峰期。清代女性词社是清代词社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所论及的清溪吟社、顾春社等女性词社,有自己独特的理论思考和创作面目,为清代词学的发展作出了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13.
乾隆三十年至乾隆四十年之间,是蒋士铨戏曲创作的一次高潮。在此期间,他流转于江浙一带的书院,共创作了五部剧作。蒋士铨中年书院时期戏曲创作高潮的形成除却与他早年的坎坷遭际与南归之后的复杂心态密切相关外,也有一定的客观促因:江浙地区戏曲品评之风的盛行、演出活动的激励以及众多剧作家汇聚所形成的客观文化环境都对蒋氏的戏剧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清代经济、文化得到发展,盐业生产也有很大的进步。清代土盐产地分布于直隶以及山西、陕西、黑龙江、青海等省。清代大约有土盐产地54处(以县级政区计)。与明代相比,增加了28处,增长幅度为107.69%。可见,清代土盐产地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教育文化论坛》2010,(2):F0002-F0002
沙滩文化是清代后期出现在贵州遵义一带的地域性文化。它以丰硕的文化成果,广泛的社会联系和名噪海内外的文化名人而声名远播。它是贵州高原上绽开的一朵文化奇葩,更是贵州文化史、教育史上的一个奇迹,也是中国文化教育史上的一个独特现象。  相似文献   

16.
"靖康之难"后形成了中国移民史上的第三次南迁高潮.江浙作为南方地区的代表,在历史变迁中不断发展,至宋代已逐渐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高宗立南宋于江浙后,江浙也因此成为众多移民的归附之地,其中不乏河南裔的文学家.移居的文人群体在受江浙地域影响的同时也对江浙的文学文化走向以及繁盛产生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清代赣南客家庙会市场的地域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客家文化背景下的清代赣南庙会市场发展,无论从数量还是规模上都超过了历代,表现形式也各具特色,在农村社会中形成了独特的经济文化网络,具有明显的经济功能和文娱功能。并呈现出一定的地域特征,即整合性、地域性、不均衡性、神圣性与凡俗性,反映了清代赣南民间社会的客家文化特质和农村市场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18.
我国江浙一带的块状经济中,民间商会的作用是非常突出的,社会关系资本与其他资本一样,在企业的创业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弥补了企业家创业中货币资本、人力资本以及市场需求的不足,因此,文章用一个嵌入的社会关系资本视角来解释企业家的创业过程。  相似文献   

19.
痴菜     
<正>我在吃这一方面并没有多少讲究。以我的资历更说不上跑过多少地方、吃过多少山珍海味,但是从小生长在江浙地带,对这里的口味也就有些了解,想着,到底也应该写写了。江浙一带的人口味都偏淡,做菜讲究还原菜本身的味道,有时不在菜里放上一滴油的情况也是有的,爱使的方法就是  相似文献   

20.
鸦片战争之后,江浙一带的富商巨贾、官僚政客纷纷携带资产逃到上海,上海的人口由原来的两万猛增至五十万,短短几年就使上海成为了一个经济发达、银行票号遍布的繁华都市。于是,各方人物比肩接踵而至,希望在这个冒险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