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那一年是革了命的一年,在平常用惯了的“莺啼燕语”之外,又平添了无数的新的材料。我当年怕总共编了二三十副长联。我所最得意的有两副是: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自1922年9月至1925年11月在上海发行的《孤军》杂志上的论战,尤其是《经济政策讨论》的分析,可以看出留日中国学生如何看待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该杂志的论者包括杜国庠、王学文、李希贤、史维焕、周佛海等,他们都师从东亚马克思主义先驱者河上肇教授。他们在讨论的过程中不一定接受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见解与方针,而主张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为时尚早的论者占了论争的主导。但是,他们并不否定社会主义,反而将留日期间得到的知识加以消化,使它们成为分析中国现状的工具,用来探索走向社会主义的中国特有道路或中国独特的革命方略。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研究者执着于对《恢复》诗集艺术性的探讨,反而遮蔽了该诗集解读的多种可能性。作为一部诗集,《恢复》艺术价值并不高,但文本的混杂性甚至艺术上的种种缺陷却恰恰可能是探究国民革命失败以后郭沫若心理变化的切入口。"革命后"的种种挫败感是探索郭沫若心理状态时不能忽视的情感要素。一方面,几首与女性、故乡、童年相关的诗歌乃是种种挫败之后诗人自我治疗和自我重建的象征;另一方面,离开革命中心的郭沫若丧失了在现实中行动的可能性,诗歌就变成了诗人达成愿望的一种间接途径,诗人通过语言的暴动来代替行动的欲望,由此也带来了《恢复》的诸多特点及艺术缺陷。  相似文献   

4.
《鲁迅与郭沫若》(《徐州师范学院学报》增刊)一书正在紧张印刷中,七月份可与广大读者见面。我国当代著名书法家、郭老的夫人于立群同志今年一月用苍劲有力的隶体为本书题写了书名“鲁迅与郭沫若”。  相似文献   

5.
20 0 2年 6月 ,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了张福记所著的《近代中国社会演化与革命》一书 ,这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该书选题重大、视角新颖、中心突出、结构严谨、资料翔实 ,充分探讨了新民民主义革命与社会现代化之间的互动关系 ,从新的角度集中揭示了新民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性然性。首先 ,该书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角度研究了近代中国社会演化与革命之间关系的缘由。书中列举了大量数据 ,既有某一行业的纵向比较 ,又有各行业之间的横向比较 ,指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是在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势力的夹缝中求生存谋发展的。虽然国民党政府采取了…  相似文献   

6.
《女神》是郭沫若留学日本时创作的部分诗歌的合集,它奠定了郭沫若先生在中国文学界、乃至海外华文文学界的重要地位。本文进一步深入分析了该作品所接受的日本文化的影响,从郭沫若的日本留学体验、日本国内对《女神》的研究、外来文化的接受对《女神》创作的影响等三方面考察了作品在创作及研究等方面受到的日本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百年新诗史上,郭沫若《女神》的浪漫主义特征是很突出的,不过客观地说,《女神》并没有完全反映西方浪漫主义的艺术精髓,它在人文理想、题材选择、情感底蕴等方面都体现着对西方浪漫主义艺术主张的误解与曲解.《女神》艺术表达上的不尽成功,提醒我们,要想在新诗中真正实现浪漫主义中国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8.
许多文学爱好者的创作都是从写诗开始的。我也如此,最早的“创作”是诗,新诗。其实,对旧诗并不讨厌。因为父亲常要我背《唐诗三百首》,我厌烦,反而对旧诗疏远了。最早是从解放前出版的《中学生》  相似文献   

9.
我院中文系教师童炜纲和复旦大学中文系教师王继权合编的《郭沫若年谱》,最近已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年谱》分上下两册,共七十五万字。按系年翔实地介绍了郭沫若一生的著述、社会活动和生活经历,并以洗炼的语言概述了郭老的主要作品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拙作《郭沫若年谱》上、下册陆续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以后,我们既欣喜异常,同时又惴惴不安:欣喜的是,两三年的劳动没有白搭,为大家学习和研究郭沫若著作多少提供了点方便;不安的是,由于成书匆忙,难免有拙稚之嫌,书中疏漏、谬误之处确实不少,为对读者负责起见,兹择其要者略予订正。将来如有机会再版,当重校和增订。下面就以时间为序,先列出有关条目中的谬误,然后再补以订正。  相似文献   

11.
一、《屈原》的思想成就1.成功地让历史剧发挥了“借古讽今”“古为今用”的作用,作品具有强烈的战斗性。作品突出表现了楚国内部面对秦国的侵略所展开的“合纵”与“连横”的两条路线的激烈斗争(屈原所代表的是联合抗秦,保全楚国独立路线;而上官大夫靳尚、令尹子兰、南后郑袖所代表的则是投降主义路线),歌颂了屈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高尚品德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揭露了秦国奸细张仪与楚国的投降派郑袖等人相互勾结、狼狈为奸的丑恶嘴脸,鞭挞了楚怀王的昏庸、腐朽和专横,控诉了他对屈原残酷的政治迫害。所有这些描写,既符合我国战国时期…  相似文献   

12.
近年掀起的《易经》热中,有关《易经》成书的历史,八卦画符的含义,干支本意、以及应如何看待占卜文化等等,成了热门中的热门,并被渲染得十分玄胡、神秘。其实,早在几十年前,上述问题,郭沫若就进行了具有开创性的探索。现在,值他生辰百年之际,认真检索一下他在《易经》和干支研究方面的得失,对我们将有很大的裨益。  相似文献   

13.
“天也不覆找,地也不载我,错!错!错!迎闯王变成了四面楚歌,千古恨,沦落了大好山河……”这是祁剧《甲申祭》中,李自成走投无路时发出的绝望哀叹。根据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改编的祁剧《甲申祭》在北京演出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今年是甲申(即李自成进京)350周年,也是郭沫若写作《甲申三百年祭》50周年。为此,记者采访了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周自强教授,他详细介绍了郭沫若写作《甲申三百年祭》的前前后后,及这篇文章对于今天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1928年,郭沫若在《少年时代》中说:“林译小说中对我后来的文学倾向上有决定影响的,是Scoff的《Ivanhoe》(《艾凡赫》),他译成《撒喀逊劫后英雄略》。这书后来我读过英文,他的误译和省略处虽很不少,但那种浪漫主义的精神他是具象地提示给我了。我  相似文献   

15.
从治学和用世角度,循郭沫若"研究路径的进展",并置于当时学术发展背景中,当能给他的古史研究以更为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17.
(1)从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的一百多年中,西方资产阶级学者陆续提出了种种与马克思主义相对立的关于社会发展的理论。其中最有影响的要推有关信息社会的理论。论述信息社会理论的论著很多,《第三次浪潮》、《大趋势》等是我国读者所熟悉的。而丹尼尔·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对社会预测的一项探索》一书,则是关于信息社会理论的代表作,我国广大读者对这本书又不象对其它几本书那么熟悉。因此,对这本书进行简要的述评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蔡文姬》与《武则天》是郭沫若解放后创作的两部历史剧,对其进行现代意义上的文化思考,也许比单纯欣赏剧作本身更有意义。其中蕴含了作者的世纪梦想与对妇女解放命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在社会革命与社会现代化之间,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桥梁,形成这样一种关系:只有打破旧的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才能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现代化;而要解放生产力,必须进行社会革命。对于这种关系,人们常常称之为前提关系,实际上这是一种包含关系,即社会革命包含于社会现代化过程之中,这是社会革命与社会现代化之间的内在联系。从世界范围来看,资本主义现代化与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中国社会现代化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阶段。  相似文献   

20.
现在国内外都在谈论以电子计算机为中心包括遗传工程、光导纤维、激光、新材料、新能源、海洋开发、宇航工业等在内的新技术革命。正在世界范围兴起的新技术革命,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是一种机遇和挑战。在这场挑战面前,马克思《资本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否还适用?本文试就这个问题谈一些看法。一《资本论》研究的对象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这是由《资本论》的方法决定的。《资本论》的研究方法是唯物辩证法,用这种方法研究社会发展,必须研究生产力的变革。因为,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中,生产力起决定作用。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而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经济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