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中学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习惯把一些学习成绩优秀、各方面表现较好的学生称为"优等生",而与其相对的则是"中等生"和"后进生"。一般说来,教师大都认为"中等生"潜力无穷,"后进生"令人头疼,往往习惯于关注这两个群体,把他们作为思想教育和心理辅导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中学优等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这个群体的心理问题往往被人们忽视,笔者通过问卷调查探索了中学优等生心理问题的表现症状和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认为加强对中学优等生进行挫折教育、生命教育、人际关系指导、考试心理指导、性心理健康教育等五个方面的教育是解决途径,也会给我们今后的教育工作带来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3.
贾君 《吉林教育》2000,(1):58-58
优等生,通常是指学习上表现突出、成绩优异的学生。由于优等生大多天资聪颖,学习成绩好,往往使教师和家长产生光环效应,主观上认为他们其他方面也优秀,造成只重视优等生学业上的提高,忽视了其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和健康心理的培养。长此以往,使优等生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上处于一种居高临下的位置,得到过分的关注和爱护、赞扬和荣誉,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4.
“优等生”虽然多方面表现优秀,但同样存在着一些心理问题不容我们忽视。自高自傲、“成就焦虑”、心理相对脆弱等,是他们常见的心理问题,教育工作者应结合“优等生”心理特点,通过学生自我教育、他人帮助、实践锻炼、合力教育等手段,实施塑造型预防化教育模式,促进“优等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雷先顺 《班主任》2002,(7):29-31
大家还记得,9年前在《中国教育报》上刊登的《夏令营的较量》一文中,日本领队对中国领队说:“你们这一代孩子不是我们的对手!”中国领队面对着自己选拔出来的优秀学生震惊了,教育局的负责人震惊了,党和国家领导人震惊了。有关专家对此大声疾呼:学生要“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  相似文献   

6.
杨金 《天津教育》2020,(17):6-7
所谓弱势群体,就是指徘徊在社会边缘的群体,也指经济条件、权利与权益、社会声望等处于弱势地位的群体。在新时代,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党和政府也出台了大量关于帮扶弱势群体的政策。在学校教育中,教师要加强对弱势群体子女的关注度与重视度,尤其是弱势群体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基于此,下文详细分析了新时期农村中学弱势群体子女存在的心理问题以及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 6名优等生英语听力策略使用情况的调查 ,分别说明语言策略和非语言策略对实际听力教学的启示 ,并指出语言策略的根本性和非语言策略的辅助性。  相似文献   

8.
王海龙 《考试周刊》2012,(80):176-176
本课题组分析了当前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教学状况,对少数优秀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训练,确保他们通过训练后成为初中学习、生活中的佼佼者.树立榜样.以此激励其他学生尽快调整自我,适应初中新生活。  相似文献   

9.
高侠 《宁夏教育》2004,(6):65-66
在传统的评价中,往往将学习成绩优秀、尊敬师长、听话懂事的学生称为“优等生”。他们备受家长、教师的喜爱和称赞,被称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而在这个“全面发展”中常常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心理健康。那么,这些“优等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否也都能打“优等”呢?  相似文献   

10.
农村中学男女生心理问题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问卷法对一所中学的415名初、高中学生的心理状况从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它等10个因子对农村中学生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农村中学男女生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偏执等四个因子上有轻度表现外,其余均处于较好水平.女生在10个因子中除其它外,其余的得分值均高于男生,其中农村中学男女生仅在抑郁、恐怖等两个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因社会和家庭方面的诸多因素,弱势群体的子女特别是中学弱势群体子女的教育也成了问题。久而久之,他们的性格变得自卑、孤僻、暴躁,甚至有些孩子青春期很叛逆,如果长期这样发展下去,状况会很糟。针对此情况,有必要引起社会对这个群体的关注,即时给予疏导和治疗。  相似文献   

12.
传统应试教育加重了学生的身心负担,给许多学生带来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绩优生作为一个相对特殊的群体,其心理问题也具有特殊性。积极探索绩优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策略,对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冒亚林 《考试周刊》2013,(41):167-167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心理教育成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课题。而优等生群体,特别是农村非寄宿制班级的优等生,存在忽视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对于学校来说,教育作为培养和塑造人的活动,它不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开发人的智力潜能的过程,更是培养人的世界观,培养精神上充分发展的、有理想、有信念的人的过程。教师与家长都应该做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如果教师忽视心理教育,就谈不上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更谈不上公平教育。如果家庭忽视心理教育,则培养的孩子即使成绩再好身心也会有问题。为了对每个家庭负责,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我校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从家庭教育入手,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沟通渠道,通过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配合与协调,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4.
提高中考成绩是初级中学的生命线。提高中考数学成绩,需要分析优等生在数学学习上的特征,找出他们学习数学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还要在考前采用正确的复习指导策略。  相似文献   

15.
《中学教育》2006,(6):54-54
近日,江苏省镇江中学专门为尖子生开辟学习特区,给他们“开小灶”,学生的生活和学习都享受豪华待遇,这一“分层教育”在当地引起强烈争议。  相似文献   

16.
17.
用问卷法对一所中学的415名初、高中学生的心理状况从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它等10个因子对农村中学生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农村中学男女生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偏执等四个因子上有轻度表现外,其余均处于较好水平。女生在10个因子中除其它外,其余的得分值均高于男生,其中农村中学男女生仅在抑郁、恐怖等两个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贫困大学生普遍存在着人际关系敏感、心理焦虑、抑郁、内向和不稳定、自卑和心理负担过重等心理问题。其成因与经济贫困、文化落后、父母教养方式、校园文化环境等有着密切关系。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引导策略主要有:贫困观教育与人格教育相结合、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与改善社会环境相结合、提供经济资助与培养自尊意识相结合、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  相似文献   

19.
朱竹 《山东教育》2004,(19):110-110
人生大约有三分之一是在不断学习不断考学中度过的。回想起自己那三分之一人生较之今人三分之一人生迥然有异,叙写出来,时人对己或许均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财政支出的不断加大,高校积极落实国家资助政策,基本解决了贫困大学生的经济问题.但是,贫困生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精神上的贫困日趋严重,严重影响了贫困生的健康发展.贫困生的心理问题不仅牵动着教育工作者的心,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结合笔者亲身感受,对贫困生较普遍的心理问题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