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日两国古时都是农耕社会,在农业生产技术、文化风俗等方面交流甚远,两国的新年活动在很多方面看来是近似的或有着相同的文化内涵等,然而随着历史的延伸和两国城市化的发展,新年活动也随之发生了一些变化,本文旨在从这些演变了的新年活动出发,从表象中探究中日两国正月风俗变化的趋势,提倡既保留传统文化又健康、合理地过新年。  相似文献   

2.
中日两国舞蹈文化艺术交流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现从中日两国舞蹈审美意识的差异性,窥探日本对唐代舞蹈中软舞与健舞的吸收与摈弃情况。文章提出审美意识可分为形态美感和意识美感两个方面,并以此为基础浅析中日舞蹈交流史上唐代舞蹈在日本的吸收情况。  相似文献   

3.
周晨  杨秀云 《考试周刊》2015,(31):10-11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友好邦交的历史源远流长。有文献可考的两国关系,至少已有21个世纪。遣隋使、遣唐使就是最好的见证。可以说中日间关系如何、交流程度和谐与否直接影响亚洲甚至是整个世界的稳定与发展。纵观中日间交流的历史,我们发现:中日间的交流从来都是双向的。两国在经济、政治、文化、教育方面的交流频繁进行的同时,同时汉字圈的中日两国在文字方面的交流一直都在发生,并且也是双向的。语言历来都是交流的媒介之一,中日间的交流不停止,中日间在文字方面的互相引入也必定持续进行。中日建交、中国改革开放后,两国在经济、政治、文化、教育方面的交流逐渐增多,人员往来逐渐频繁,两种语言的接触也随之频繁。汉语中的新词层出不穷,其中不乏来自日语的日语外来语。本文从词汇的角度探讨当代汉语中日语借词的分类、特点,以及存在的原因和意义,并挖掘它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以及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的便利。  相似文献   

4.
中日两国虽然同属于汉字文化圈,历史上有着频繁的交流,但事实上两国文化存在很大的差异。由于大量具有文化伴随义词语的存在,文化的差异会影响词语甚至句式的选择,从而导致日本留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词语偏误。本文结合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语料库,从文化的角度对日本留学生的词语偏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3):F0002-F0002,F0003
2010年5月13日至5月27日,美国短期留学生Jonathan Burgin一行六人到我校作短期交流学习。在此期间,外语系和对外合作交流处为他们开设了汉语课、中西文化交流、昭通文化简介、民族文化欣赏等课程。还组织了英语角、篮球赛、文艺演出等丰富的课外活动。通过这次交流活动,使中美学生之间相互了解了两国的历史、民俗及传统文化,促进了中美两国大学生的友谊。  相似文献   

6.
中日两国文化交流至少有两千年的历史,中国的大唐文化、律令、典章制度,以及佛教典籍,使得日本文明化的历史进程缩短了千年.中日两国的民间吉神有很多相似之处,是古代日本大量地从中国吸收了民俗文化,并结合自己本民族的文化习俗形成的.中日双方交流的范围之广泛,内容之丰富,造成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极为深远.  相似文献   

7.
《大连大学学报》2015,(5):26-30
中日两国沿海港口城市作为本国与外国交流贸易及文化的窗口,在近代东亚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因此,中日两国港口城市的开港问题的研究遂显得尤为重要。整理上海与神户两个城市近代以来由开放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把两个城市的比较臵于大的时代背景之下,探索中日两国面对"西力东渐"所采取的不同应对方式,以及两国的近代城市发展进程,以取得以小见大的效果,应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8.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由于历史的原因两国存在不少文化背景的差异,这使得两国语言文化也各具特点。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对外交往日益频繁,两国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广泛,越来越紧密。作为语言教师要认识到语言文化差异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要全面提高日语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大幅度地提高学生的综合日语应用能力就必须重视语言文化。  相似文献   

9.
《今日教育》2009,(7):5-7
2009年1月3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西班牙久负盛名的塞万提斯学院总部与西班牙文化界人士和青年汉学学生进行了交流。温家宝总理介绍了中国选择和平发展道路的历史文化渊源,希望同样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中西两国,能进一步加强人文领域的交流,共同促进世界文明多样性。  相似文献   

10.
1.历史交流中国和日本一衣带水,比邻而居,独特的地理因缘,使中日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同时又各自具有其独特性的文化风俗。  相似文献   

11.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都是亚洲乃至世界的大国,发展中日关系不仅有利于两国,而且对亚洲及国际社会都具有重要影响。一、古代中日友好交流古代中日文化交流以友好往来为主要特征,历史源远流长,内容极其丰富,对两国政治、经济、文  相似文献   

12.
汉字文化深刻影响着日本文字的形成与发展,公元3世纪左右,汉字传到日本,日本以汉字为基础,创造出自己的文字,从古代假名时代逐渐过渡到现代假名时代,并不断进化,形成了今天的日语文字。日语文字承载着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功能,是中日两国文化往来的历史见证,也是中日两国未来发展所应始终坚守的原则。唯有不断推动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推动各自独特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日语文字才能更好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日两国由于历史条件、经济发展速度和文化意识不同,表现在广告领域的状况也不同。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经济高速发展,广告事业也得到迅速发展,已步入世界广告先进国家的行列。日本是世界广告大国.广告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支柱产业之一,有力地推动了日本经济的发展。探讨和研究中日两国广告发展的状况及其各自的特点,必将会使中日两国的广告事业在互相交流、学习、借鉴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盂兰盆节在中日两国甚至是整个东亚地区的节日体系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反映中日两国民俗以及历史文化的异同也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对中日两国盂兰盆节日节俗的比较研究,归纳出存在于两国节日习俗中的同质性与差异性,并从节日历史发展过程和文化思想角度对其产生原因做了初步分析。中日两国盂兰盆节日在发展传承、佛教影响和祖先信仰等决定节日特点的方面上,呈现出主体内容的一致性和关联性以及局部的差别性,最终形成了两国相互联系又区别的节俗。  相似文献   

15.
日本,我们一衣带水的邻邦。从传说中的“徐福带五百童男童女东渡日本”,至唐代两国在社会、文化、生活中各个领域的频繁交流,中日两国友好交往的历史可以上溯数千年。然而,近代的日本却是一个在所有中国人记忆里烙下深深血印的邻邦。甲午海战、“九一八”事变、“七七”事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8,(58):18-19
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它承载着了一个民族的文化内涵。而谚语作为流传于民间的一种言简意赅的语言形式,被认为是"民族文化的精华"。因此,通过对中日两国谚语的对比研究,可以剖析中日两国在文化和价值观上的异同之处,从而更好地进行两国间交流。  相似文献   

17.
近代,随着西方音乐文化的大量涌入,中国和日本的传统音乐文化也相对出现了变化,新的音乐体裁和音乐形式不断出现。通过对此时期中日两国对西方音乐文化接受过程中的不同状态及音乐现象的客观描述和分析,进一步总结中日两国接受西方音乐文化的历史经验,真正认识到对西方音乐文化的接纳及吸收并不是用其代替我们的传统音乐文化,而是能将两者合二为一,形成一种新的形式,最终达到发展、弘扬传统音乐文化的目的。这对我们着眼于当代推动中外音乐文化更广泛、更深入的交流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17世纪,中日两国都实行了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官方贸易几乎完全停滞,民间贸易却出现了繁荣的景象.此期,中日民间贸易主要表现为商船往来与货物交流两种形式.繁荣的民间贸易对两国社会文化,尤其是对日本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唐朝时期,中日交流是迄今为止两国交流史上的高潮。中国彪炳千秋的唐代文化,对日本的影响之大可谓前所未有。无论在政治、经济上,还是教育、文化、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习惯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渗透。中国古代先进的文明,使日本历史“蛙跳式”地直接从原始氏族社会进入封建社会,并成为日本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维系因素。  相似文献   

20.
中日两国在茶文化上都具有悠久的历史,通过介绍中日两国茶文化的历史,让我们了解到中日在历史上就有友好往来。日本在受到我国茶文化的深远影响下,发展了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茶文化——茶道。同时,提倡我们应该学习和保护我国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