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新媒体是以互联网为传播渠道,以数字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为手段,能够实现信息传递、沟通和互动的一种新兴媒体形态。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新媒体具有传播速度即时化、传播方式多元化、传播范围全球化、传播内容个性化、传播效果数量化的特点。作为一种新兴媒体形态,网络新媒体能够实现信息传播、用户参与、社交互动、营销推广等新型传播功能。  相似文献   

2.
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和前进的动力,对人类的组织生活具有强大的导向作用,可以使人类在社会生活中维持良好的秩序。而文化则依赖于传播所存在,文化传播从广义上讲是文化迁移的过程,通过不同的方式使文化散布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出现很多新的媒体形态,比如网络、数字电视、手机杂志等,继之前的报纸、杂志、广播和电视这四大媒体之后,被成为“第五媒体”。与传统的媒体相比,新媒体对文化传播方式的影响很大。从新媒体的内涵和基本特征出发,阐述在新媒体语境下文化传播方式的现状和发展的瓶颈,并探讨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社会的信息传播方式日趋多样化,特别是在网络时代,信息传播成本大大降低,网络自媒体及其他媒体的数量大增。这就导致在现代媒体环境下,为了在激烈市场竞争中保持自己的媒体存在,虚假消息频出。并且由于主流媒体的影响力在这样的时期没有占据重要的宣传阵地,因此现在的新媒体环境呈现出"权力真空"的状态,大学生作为"统治阶级的后备军"其思想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外在环境特别是媒体营造下的舆论环境的影响,只有在新媒体环境下实事求是地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提升大学生的思想觉悟。  相似文献   

4.
新媒体是通过整合现代数字传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移动通讯技术等现代科技发展而来的新型媒体形式。新媒体具有用户参与的广泛性、参与形式的高度自主性、强大的互动性等特点,使一般用户能够参与到信息的收集和传播过程中。新媒体在大学校园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大学生道德教育既带来了广阔的发展机遇,又提出了严峻挑战。在新媒体环境下,探讨新媒体对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影响,探索利用新媒体进行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成为新时期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崭新课题。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技术也快速发展起来,并且网络生态环境也在随着发生改变。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衍生出各种各样的新媒体,从而引发出一系列的网络群体性事件。通过对网络事件的分析,不难发现,有些事件直截了当地反映了社会大众的正当需求,但是,也有一些网络事件不利于社会的稳定性。新媒体的发展不仅仅为社会大众的言论自由拓宽了渠道,同时也会使一些网络违法犯罪活动有机可乘。对新媒体传播的法律法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和研究,找出当前我国新媒体法律规制存在的问题,从法律法规、舆情引导、网络自律等方面进行新媒体传播的法律规制探讨,对于推动我国新媒体的良性、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6.
网络社区、手机报、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和深度融合,形成-种新的校园网络形态.师生的媒体使用形式和内容的变化,要求宣传思想工作的干预理念和信息传播方式随之变化.科学认识新媒体传播形态、结合工作实践,深刻把握新媒体传播规律、探讨基于新媒体环境开展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基本策略,有利于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者直面校园网络形态的新发展,转变工作观念、创新工作机制、构建适应新媒体环境的宣传思想工作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信息的传播方式已由传统的平面媒介转向为数字媒体媒介传播,在信息的表达形式上也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本文从新媒体技术的传播特点出发,结合公益广告信息传播的特殊性来进行阐述,分析出新媒体技术为公益广告的表达带来的影响,新的技术的出现也促使公益广告传播的形式出现了多元化趋势。  相似文献   

8.
走人3G时代的手机新媒体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在传播行为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功能性突破。手机新媒体作为一种电子媒介,它基于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四大媒体,依托无线移动通信网络,以个人移动终端为平台,以人机之间、人人之间的互动传播方式和海量信息(文本、音频、视频等)的多向传播为主。手机新媒体的出现对大学生  相似文献   

9.
王宇 《中国电化教育》2022,(7):I0004-I0004
21世纪以来,互联网技术和终端设备的发展将人类社会推向信息时代。网络、新媒体、电子出版物等传播模式的呈现是对传统传播模式的一次深刻变革。信息时代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模式,人们的价值观念在时代环境变迁下产生巨大变化。信息时代的新媒体技术对于大学生思政教育影响是巨大的,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政教育传播模式既没有经验可循,又无捷径可走,新媒体时代思政教育传播成为需要时代破解的重要课题。孙永鲁老师着眼于大学生思政教育传播的时代背景之变迁,从不同学科领域进行解析、研究,注重对新媒体时代思政教育传播各因素之间关系的梳理,深入探讨新媒体时代思政教育的教育教学方式、路径传播及受众接受效果,填补了新媒体时代思政传播学传播规律与传播原则的空白,将新媒体时代思政教育传播的理论成果和前瞻性创新理念收于孙永鲁所著的《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学创新研究》(新华出版社)一书中。  相似文献   

10.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大学生自杀事件常常引起媒体和社会公众广泛关注,成为当前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和学校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在分析新媒体时代特征及大学生自杀成因的基础上,探索大学生自杀事件应对机制建设,以降低或消除大学生自杀事件对高校和社会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1.
当今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比较集中,突发性事件报道屡见不鲜。新技术——web2.0自媒体产生带来了媒介的新发展.使传统媒介不再是突发性事件报道的唯一主角。微博正在改变信息传播方式的同时也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微博的研究对转型期的中国具有意义。文章以微博信息传播方式的角度出发,探讨突发性事件中微博的传播模式、微博传播效果、微博舆论引导、微博谣言的控制和引导等切实问题。  相似文献   

12.
<正>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情况下,高效的传播方式、短小精炼的形式、更具冲击力的内容已经成为这个时代文化传播的特征,我们把这个时代称为"微时代"。新媒体作为微时代下信息传播的主要途径,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为特点、具有创新形态的媒体。近年来,新媒体已成为微时代下的主流媒介。而大学生由于其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这一特点,成为使用新媒体的主要群体。不可忽视的是,团  相似文献   

13.
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价值核心由社会本位向个体本位变迁、价值取向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变迁、价值目标由理想化向功利化变迁,新媒体的传播方式、传播内容、具体形式都是大学生价值观嬗变的影响因素.因此,高校可以从整合资源、加强媒介素养教育、打造新型工作队伍、强化校园媒体文化建设四个方面来重塑大学生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
新媒体技术在当前迅速发展,并以其独特的传播方式和丰富的内容,对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我们要充分认识和把握新媒体技术给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努力探索新媒体视野下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在新形势下更为有效地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相似文献   

15.
网络环境错综复杂,新媒体技术不断发展,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高校辅导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是一种信息传播活动。信息化时代,任何现实生活中信息的传递不畅都可能上升为网络问题的传播,形成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对抗,给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基于霍夫兰说服理论,从传播者、传播方式、传播内容等方面分析入手,构建辅导员与学生之间有效的传播体系,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人类进入新媒体时代,以网络媒体、手机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改变了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方式,对社会各个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分析了新媒体的内涵、传播特征以及对高校危机管理的影响,针对我国高校危机管理的现状,提出了以下对策:提高危机管理意识,普及新媒体素质教育;构建网络舆情动态监测机制,搭建高校危机管理信息平台;注重高校危机管理信息公开,维护知情者权益。  相似文献   

17.
《嘉应学院学报》2019,(1):49-52
新媒体泛娱乐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深刻影响。为防止泛娱乐化现象发展,研究新媒体传播方式,从心理学、传播学角度运用涵化理论,对传播方式和传播内容进行分析,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媒体传播涵化模型,形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识,对助力社会正能量环境形成,年青一代健康成长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兴媒介在社会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于传统媒体的冲击力是巨大的,探索两种媒体传播方式的融合,对于社科期刊数字化发展非常重要。基于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的视角,解释与重新定位了新兴媒体与数字化的概念,分析社科期刊数字化传播渠道及存在的问题,社科期刊主要通过数据库、非盈利性系统、自身门户网站、新媒体等方式传播,几种传播方式各有利弊。提出社科期刊数字化传播对策:出版者作为社科期刊数字化传播主体需把握好传播源头、重视期刊人才培养机制的完善、积极探索与传播技术提供商的有效合作模式、把握好社科期刊传播模式的终端读者等,以期对探索两种媒体传播方式融合背景下社科期刊数字化传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新媒体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信息网络、无线通信网、卫星等介质为依托,以有线或无线等方式进行信息传送的一种媒体形态。正确应对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充分发挥新媒体技术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当前思想政治工作者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要紧紧抓住新媒体技术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服务的契机,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搭建新平台;要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的传播特点与当代大学生的成长特点及发展规律相契合的优势,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提供新的生长点;要在积极应对挑战中深入挖掘新媒体技术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开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网络、手机短信等新媒体的日益普及和使用,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新媒体去中心化的传播方式、图文声像并茂的传播特点,在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更多样的传播途径、更丰富的信息内容、更多元的校园文化的同时,也面临传播方式可控性弱、传播内容良莠不齐、冲击主流文化的问题。面对新媒体环境下校园文化建设的契机和挑战,大学应通过创新主流文化的引领思路,促进新旧媒体的融合发展,加强网络监控引导,培养新媒体素养,关注网络诉求解决等方式,积极构建和谐繁荣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