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语言是文化身份的构建基础和重要表现形式,同时受到文化身份的制约,两者相互影响。随着英语的国际化和本土化,英语拥有了多种文化身份。中国英语,作为一支英语变体,是英语全球化及其在中国本土化的共同产物,用符合英语规范的语言内核表达中国的文化、习俗,符合中国人的思维,代表双层的文化身份,即英语所代表的基督教文明和中国本土的汉文化,其在跨文化交际中表现出英语文化对中国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2.
现代英语呈现全球化趋势,体现本土化特征.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两种不同的语言表现形式.中国英语作为一种使用型的英语变体,中式英语作为英语学习者在未掌握规范英语前所形成的一种过渡语系,最终终会趋向同一,融入标准英语的大家庭.  相似文献   

3.
关于礼貌的研究由来已久。礼貌,作为人类社会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其主要功能就是运用礼貌的语言行为来维护社会秩序,建立和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避免交际中不必要的误会与冲突,达到交际的目的。礼貌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文化不同,语用礼貌也会有所不同。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差异研究将会帮助中国的英语学习者更透彻地了解英美文化,更好地掌握英语语言,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本文从语用的角度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了比较研究,揭示了他们的语用差异,说明礼貌用语的差异性在跨文化交际中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以及对二语教学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英语教学与研究相关文献的审视,指出了当前中国英语教学与研究所存在的误区,即忽视或摒弃自身语言文化和身份特性。在教学中,刻意模仿第一语言英语,试图达到英语为母语说话者准确、流利、自如地使用英语的程度。在科研中,一味效仿西方英语研究模式,其关注点往往是有待完善的学生英语。与此同时,本文结合中国英语教学与实践的现状,对中国式英语进行反思,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式英语重新定义。运用传统的中国儒学原理,并融入相应的西方学习理论和语言学习理论,笔者提出了全新的中国式英语教学模式,旨在于帮助中国英语学习者在本土化双语学习语境中更有效地掌握和运用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能力,达到最大的学习效果。更重要的是,以儒学原理为指导的教学模式,将使我们在教学和科研过程中进一步完善自我,不失民族及文化特征,对学生和教师都提出了一个明确可达到的学习和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对几篇以英汉两种语言形式存在的同一文章标点符号使用情况统计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在英汉两种语言学习过程中的体会,参考相关资料,对英汉两种语言中常用标点符号的形态及功能差异粗略地进行比较,供学习英语的中国人或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长期的英语词汇学习中,人们多注意背单词,而忽视对英汉两种语言词法差异的对比和研究。本文通过对英汉名词、动词、介词、形容词及副词等进行对比和分析,说明研究英汉两种语言词法差异对英语学习者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词汇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英语全球化在为世界经济和科技交流提供了语言工具的同时,也因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语言和文化接触而繁衍了很多本土化变体。该现状导致了英语中性观以及英语属于其使用者的思维倾向。文章通过分析英语全球化历史和现状、英语与其本土化变体间的关系、英语全球传播的动因和危害,揭示了此观点和思维的偏误,指出英语全球化扩大了语言帝国主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张育智 《海外英语》2014,(20):229-230,243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英语热在中国已持续数十年,人们对英语与汉语之间的相互影响争论已久。在其背后,是英语语言和英语文化与汉语和汉语文化的相互交流与影响。通过对中式英语、英式汉语和中国英语的成因及表现的对比分析,使人们进一步理解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帮助人们正确认识英汉两种语言与文化,促进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9.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使英语成为世界沟通交流最广泛的语言,这使得英语打破了地域的局限,开始广泛传播和交流,这种文化交流使得英语出现“地区化”和“本土化”,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英语逐渐发展。因此该如何面对这种中国本土化英语以及该如何学习英语成为英语学习者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从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的区别出发,分析了中国英语的发展历程和产生原因,从而进一步探讨中国英语的可发展性,最后得出了中国英语发展前景光明和广阔的结论,并号召广大英语学习者正视中国英语,不断创造,发扬中国英语。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今天,英语作为一种国际性的通用语言。对于中国的英语学习者而言,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必然会发生英语和汉语的不同思维方式的碰撞、调和、融合,最后以汉语的独特思维方式进行转换输出。写作作为语言的基本输出形式,反映了英汉两种不同思维方式的相互作用。写作中出现中式英语表达主要是由于受到母语思维方式的干扰而产生负迁移。旨在通过分析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对中式英语的影响及其几个表现,帮助学生在写作中尽可能减少使用中式英语,提高英语写作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1.
英语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出现了诸多变体,但其在中国的变体最近20几年才逐步得到学术界认可。在目前阶段,学术界对于中国英语作为"英语本土化产物的语言变体"并未完全达成一致,实证研究尚未形成体系,但是中国英语所特有的表现力以及融入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方式必然会更加广泛地为人们所接受。  相似文献   

12.
英语的全球化必然带来英语的“本土化“.“别琴英语“(Pidgin English)和“中国英语“(China English)就是英语在中国本土化过程中的产物.本文试从历史以及语言文化的角度对英语在中国本土化的百年历程进行审视和分析,并就英语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对于“中国英语”的研究甚为活跃,不少人赞同“中国英语”作为新的国别英语加入世界英语大家庭。文章认为,英语是中国对外交流的首选外语,在中国的本土化无法避免,但本土化的结果是提高了英语的表现力,而不意味出现了作为国别变体的“中国英语”,建议用中国文化相关的英语来冠名在中国本土化且带上中国文化色彩的英语。  相似文献   

14.
关于中国英语,已有二十多年的研究历史,中国英语连续体理论对研究中国英语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回顾语言连续体和中国英语连续体的发展与应用的基础上,从中国英语语音变化、词汇发展和它的可理解性与可接受性的发展过程三方面,对中国英语连续体作进一步的研究,以证明中国英语的客观存在,并为中国英语教学提供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5.
从古英语,中古英语到现代英语,英语发展的每一个阶段无不烙上了时代的痕迹.英语不断地从各民族中扩充词汇不断丰富发展、英语词汇的开放性还体现在它的区域性变体上,英国英语、美国英语、加拿大英语、澳大利亚英语等等各有其不同的风格中国英语作为英语的一种地域性变体,也必将得到广泛的认同。  相似文献   

16.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卓有成效的考试。是一笔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 ,应该得到充分利用 ,发挥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促进作用。提出利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阅读理解测试题作为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课外阅读材料 ,并阐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阅读理解测试题的科学性和可用性。  相似文献   

17.
中国英语不同于属于语用错误的“中式英语”,它是英语在中国使用过程中符合英语规范的一种使用型变体,是英语本土化的产物,其存在有客观合理性。基于中国英语的研究现状与前景,应着手进行中国英语语料库的规划与建设。  相似文献   

18.
英语已经成为世界通用语,英语的全球化导致英语的本土化,中国英语就是英语与中国本土文化和思维方式结合产生的英语变体.中国英语在语音、词汇、句法、语篇等层面呈现出自身的特点.基于此,从思维与语言的关系出发,探讨中国四种特殊的思维模式,即形象思维、主体中心思维、整体综合思维及螺旋式思维对中国英语语篇特征的影响,从而得出相应的...  相似文献   

19.
英语在中国的传播带有帝国性质,然而在全球化背景下英语的广泛传播已将世界变成了名副其实的英语地球村,英语使中国能够作为地球村的一员共享人类文明成果。因此,在意识到英语帝国性的同时分析英语对我国经济发展、语言文化以及科学技术领域产生的积极影响,并进一步得出如何解决英语帝国性和英语对我国社会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影响之间的矛盾,对我国社会发展有着不可忽略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种国别英语变体,中国英语的研究最早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30多年来,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二者的定义、异同以及在其他学科和英语教学中的功能和作用等。中国英语是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的新生产物,它从萌芽、产生、发展到成熟,这一生长过程类似于生物学上各物种的生长过程。从生态学视角研究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二者之间以及与世界英语或其他国别英语变体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正是生态语言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