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管鳗     
当你漫步在红海海滨的时候,你会看到,在近海浅滩的海底上,这里一堆,那里一丛,长着许多“海草”,它那细长的“茎”从海底向上延伸,在水中徐徐摆动。可是,当你走近一看,就会惊奇地发现,每一条“海草茎”的上端都有一对大眼晴,一张嘴,两片鳃盖和很小的胸鳍。如果有什么东西突然扰乱了海水的平静,这些“海草”就会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连在海底沙上都不留下  相似文献   

2.
如果人喝了海水,会越喝越渴,最后甚至渴死。可是終生生活在海洋中的魚、鸟、爬行动物等却不会有这种危险。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它們都有自己独特的海水淡化“装置”。科学家們最近已陆续揭开了它們的装置的秘密。魚只要一张嘴,水就灌滿了口腔。但是,这些水大都会通过鰓縫流出去,不会进入腹中。可是,在它吃东西的时候,部分海水就会随食物进入腹中了。此外,按照物理学規律,如果把容器用一个半渗透  相似文献   

3.
杨洋 《百科知识》2010,(13):24-25
一望无际的海洋,碧波翻滚,让人迷恋而又迷惑:这么多的海水究竟从何而来?辽阔的海洋占有地球表面近四分之三的面积,地球总水量96.53%是海水。可见,海水是地球水的主体。那么,海水是从哪里来的?海水中为什么含有盐?今后海水是否会越来越咸?这些问题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兴趣。  相似文献   

4.
海洋酸化是指由于吸收大气中过量的二氧化碳,导致海水逐渐变酸的过程。人类活动向大气释放的二氧化碳,以每小时100万吨以上的速率被海洋吸收,在吸收过程中,二氧化碳与水反应释放出氢离子,使得海水的pH值下降。海水应为弱碱性,海洋表层水的pH值约为8.2。但到2012年,海水表层pH值降低了0.1。海水酸性的增加,会改变海水的种种化学平衡,使多种海洋生物乃至生态系统面临巨大威胁。因此,除了全球变暖,海洋酸化被称为与二氧化碳排放相关的另一重大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5.
<正>一项最新的研究发现,气候变化不仅仅会威胁海洋生物的生存,还会影响它们的味道。随着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海水吸收的二氧化碳也将越来越多,其酸度也会将随之增加。研究人员把数百只北极甜虾分成两批,一批饲养在p H为8的海水中,另一批则饲养在p H为7.5的海水中,来评估海水酸碱度对虾口味的影响。前者的酸碱度与目前海水的酸碱度一致,而后者是根据气候变化模型预测的2100年时的海水酸碱度。  相似文献   

6.
海水中的各类化学元素中,盐所占的比重最大。根据估算,世界海洋中盐的总含量足有5万兆吨。不妨做这样一个设想:如果将海水中的盐分全部提炼出来铺在世界陆地上,将会有大约150米厚,也就是足足40层楼的高度;如果将这些总体积23000立方公里的盐丢人北冰洋,填平整个洋面还绰绰有余。  相似文献   

7.
冬清 《科学中国》2007,(11):9-9
远洋货轮船长将它们视为潜伏在水中的灾难绕道而行,气候科学家则把它们当作全球变暖的先兆。但是,海洋生物学家则对近年来脱离南极洲的数以万计的冰山抱有更乐观的看法。因为,科学家们发现,这些漂浮在海洋表面、寒气袭人并有一种荒凉之美的巨大冰块,原来是海洋生物活动的热点。不仅如此,它们还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的积聚。  相似文献   

8.
正某天,日本一艘新型自动化远洋货轮正驶向澳大利亚。这艘货轮的船长随身佩戴一只无线话筒,在船上的任何地方,他只要对着话筒发出操纵货轮航行的口令,船上的主控电脑就能接收并予以识别。这艘货船采用的是一项自动化新技术——声控技术。这项技术随着电脑技术、微电子技术的日新月异,近年的发展突飞猛进。国际电子产品市场上,不断涌现出能"听"会"说"的新产品,它们也采用了声控技术。这些新产品是怎么长出"耳  相似文献   

9.
<正>我们常常认为,挖掘文物应该是在陆地上进行的事情,其实,海水中的文物也很多。以前,由于航海术不发达,船在遇到海啸或者台风时,常常会沉入海底。在许多年后,沉船被打捞起来,考古人员发现船上的一些物品仍然可以保存完好,比如竹木漆器、丝绸、皮革和骨角器(用兽骨、兽角研磨制成的器具)。这些文物如果埋到土壤中或许早就坏掉了,但沉在海底却仍然完好,貌似海水保护了它们。  相似文献   

10.
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人们普遍认识到的一个问题,然而并不是全球每一个角落都会在这个大趋势之下变得越来越热,科学家预言说,北欧很可能反而会变冷。造成这种奇怪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海洋气流的变化。人称“大西洋传送带”的大西洋南欧环流,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洋流,它会将赤道地区的表层温暖海水带到北方地区,再将北大西洋下层的冰冷海水送回到赤道地区,从而实现赤道与北大西洋海域的冷暖交换。千百年来,正是因为有了这条暖气片一样的洋流,才使得北欧地区不至于过于苦寒。然而现在,由于全球气温的升高,这条洋流正在逐渐减弱。在过去12年中,大西…  相似文献   

11.
正事件日前,唐山市曹妃甸海水淡化项目已取得批准,预计最快将于2019年投产并开始向北京输水,这个项目可日均淡化100万吨海水。当前,全球有150个国家在实施海水淡化技术。取之不尽的海水真能拯救我们这颗缺水的星球吗?海水淡化是否会带来新的生态问题?截至2013年,全球的海水淡化厂超过了1.7万家,分布在约150个国家,3亿多人部分或全部依靠淡化水满足日常之需。——国际海水淡化协会  相似文献   

12.
海水的颜色     
人们往往有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浅海的水是蓝绿色,而深海的水是蓝色,甚至会是黑色的呢? 答:我们知道太阳光的可见光中包含红、橙、黄、绿、青、蓝、紫各种频率的色光。由这些色光就构成了白光。而太阳光照射到海水中被吸收的程度主要与两个因素有关,一个是色光的频率,另一个是海水的深度。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技信息》2002,(11):51-52
尽管海水取之不尽,但每个国家几乎都缺少淡水.虽然许多国家已建起海水淡化工厂,费用却很昂贵.这些海水淡化工厂,一般采用蒸馏方法淡化海水,需要消耗大量能源.所幸的是海湾国家有丰富的石油资源,采用蒸馏法淡化海水,不会出现能源困难.可是,在那些能源缺乏的国家和地区就很难了,因为他们没有那么多能源来淡化海水.  相似文献   

14.
住在北方海边的同学,都有这样的印象,在寒冷的冬季,温度低于0℃时,海面还没有结冰。结冰是一种凝固现象。每一种液体都有自己的凝固点。比如,纯水的凝固点是0℃;乙醇(酒精)的凝固点是-117℃;汞(水银)的凝固点是-39℃。而海水由于溶解了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镁等一些盐类,凝固点下降,在0℃以下了。海水为什么在0℃时还不结冰?!江苏海门@晓秋  相似文献   

15.
正海水里也能产稻米?没错,"盐碱地"也可变身"良田"!袁隆平院士领衔的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在青岛市李沧区签约落户。我国内陆约有15亿亩盐碱地,其中有2亿亩具备种植水稻潜力。按照每亩产"海水稻"200~300千克计算,可增产粮食500亿千克,多养活约2亿人。  相似文献   

16.
“近日地下水越来越咸了,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呀!”农村一些喝井水的人经常这么议论。地下水为什么会越来越咸呢?我也非常纳闷。有人说这和海水倒灌有关系。可是海水为什么会倒灌呢?以前为什么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的好奇心上来了,决定查个究竟。我们首先想到了无所不知的“老师”———网络。上网搜集资料后,我们明白了其中的联系:过度开采地下水会引起地面沉降、海水入侵、海水倒灌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在目前地下水资源开发条件下,全国已经出现了区域性地下漏斗56个,总面积达8.2万平方千米。环渤海平原由于海水倒灌影响面积已经达到186万亩…  相似文献   

17.
<正>有些很微妙的因素也能影响到全球的气候变化,譬如说海水的粘滞性。我们都知道,液体有粘滞性,比如当一个物体在水中下沉时,除了水的浮力,还会受到一定的阻力。这个阻力就来自水的粘滞性。液体的粘滞性一般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换句话说,同样一个物体,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下沉时所受的阻力要小一些,所以会沉得更快。我们知道,在海水中,漂浮着许多浮游生物。它们吸收溶解在水中的二氧化碳,然后通过光合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不易降解的塑料袋给海洋动物带来了威胁,比如海龟、鲸鱼、懦艮(美人鱼)等。这些海洋动物会把漂浮在海水中的塑料袋误当作美味的水母一口吞下去,然后悲惨地死于窒息或者饥饿。  相似文献   

19.
我们都知道海水是不能喝的。海水不但苦涩、难以下咽,而且越喝人越渴,在海上得不到淡水补充的渔民甚至会被渴死。可是,你们想过没有,为什么那些终生生活在海洋中的鱼、鸟和爬行动物不会有这种危险?  相似文献   

20.
当一个班主任,就会面对各式各样的学生。其中当然会有不少"差生",有成绩落后的,有常违反纪律的,有自私小心眼儿的,有横行霸道的,有爱说谎话的,有作业拖拉的,有值日偷懒的……这些学生每天都会发生这样那样的"意外",在班级中显得那样不和谐。如不纠之,在班级中影响不良,且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同时还影响班主任的心情。当然,每一位班主任都不会姑息他们。怎样处理班级管理中的这些杂音尤有讲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