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李凌 《语文天地》2010,(1):11-11
长颈鹿一边吃着树叶一边说:“更高!” 猎豹一边追着兔子一边说:“更快!” 大象一边踩着蚂蚁一边说:“更强!” 变色龙一边变着色一边说:“绿色!”  相似文献   

2.
做人上的矛盾——“言教”与“身教”摄影/杨卫东“言传身教”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教育的永恒命题,“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的这种“身教胜于言教”的教育法则,在几千年后却被我们给扭曲了。许多父母一边给孩子讲“粒粒皆辛苦”,一边却随手扔掉不合口味的食品;一边给孩子讲“孔融让梨”,一边却争先恐后地挤车抢坐;一边让孩子尊重父母,一边却不尽赡养父母的职责和义务;一边给孩子讲“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大道理,一边自己一年不摸书本,甚至沉溺于扑克、麻将桌上;一边要求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一边却又…  相似文献   

3.
杨延 《上海教育》2005,(6A):40-41
一边是“沉重”的学业负担,一边是“快乐”的课外活动;一边是“严厉”的惩罚教育,一边是“纵情”的校园狂欢……新加坡的基础教育自有其“摆平”矛盾的办法。  相似文献   

4.
“老师,苹果皮为啥一边红一边绿呢?”甜甜问“那是一边被太阳晒着了,一边没有被晒着的原因呀?”老师答。  相似文献   

5.
学一知二     
《家教世界》2011,(10):38-38
学生:“老师,苹果为什么一边红,一边青呢?” 老师:“因为一边被太阳晒了,一边没有晒着。” 学生:“我懂了,西瓜瓤里是红的,一定是太阳钻进西瓜里啦!”  相似文献   

6.
在没有上下文制约时,“一边说,一边唱”通常能表示两种意思: A这一边说,那一边唱 B边说边唱 A句中的“一边”是“一部分、一侧”意,意义  相似文献   

7.
沉重的翅膀     
“飞飞,快点,要迟到了。”妈妈一边忙着将准备好的早餐放在桌上;一边向楼上的女儿喊道。一切准备好了,妈妈看看挂在室内的钟表“七点整”,“这孩子,怎么还不下来。”妈妈一边絮絮地说着一边快步走上楼梯……  相似文献   

8.
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六组教材的训练重点是“一边读一边想”。为了配合这项训练,《在炮兵阵地上》的课后作业第二题,要求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想下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窗中梅李     
一篇成功的作品,应该有自己的观察和表现角度。“从窗的这一边望那一边,从窗的那一边望这一边”,正是这篇作品独特的视角。在这样的观照中,“千年的古镇”与“年轻的梅李”统一在“一份自在的恬淡”之中,家乡独有的特色便鲜明地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10.
一边是社会对优质学前教育的迫切需求,一边是学前教育本身硬件软件“缺口”的填补;一边是“抵御”幼儿教育学科化的风潮,一边是办学理念和师资队伍的现实差异。一切从儿童的需求出发,一切按成长的规律施教,是协调矛盾的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11.
《古井》一文是一篇重点讲读课文。本组教材的重点训练项目是“一边读,一边想”,教学的要求是要使学生了解“一边读,一边想”的基本读书方法,并逐步养成一边读书一边思考的良好习惯。1.抓住情景描写,启发学生领会风土人情美。《古井》第二自然段中,我引导学生重点...  相似文献   

12.
孙传松 《语文知识》2002,(10):29-29
互文是古汉语中最常见的修辞手法。由于成语多数源于古书成句、历史典故、古代寓言,与古汉语有直接的渊源关系,所以互文现象在常用成语中比比皆是。 唐朝贾公彦说,互文“是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举”是提出、出现的意思。“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就是本来应该上下文都“两边”并举的事物,上文却只出现“一边”,而省去下文所提出的“一边”;  相似文献   

13.
教材小象邦邦小象邦邦第一天上幼儿园,小伙伴们一起围着他。小袋鼠说:“他的鼻子真长!哈……”小猴说:“他的个头真大呀!”“你会跳远吗?”小袋鼠一边问,一边把后腿一撑,跳给邦邦看,邦邦直摇头说:“这个我不会。”“你会荡秋千吗?”小猴一边问,一边跳到树上荡来荡去。邦邦又摇摇头说:“这个我也不会。”“你会用后腿走路吗?”小熊一边问,一边  相似文献   

14.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以儿歌导人,营造儿歌写作教学氛围 老师一边写“家”字一边读儿歌,然后一边写“家”,一边让学生跟读儿歌。[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有一道谜语叫“一边绿一边红,一边怕水一边怕虫”,即使不要后面的那半句也能猜得出来是个“秋”字。然而,有一次这道谜语得出的却不是原来的答案。  相似文献   

16.
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几个句子存在着一定问题,兹摘录出来加以评改,供有关老师作参考。1.清晨,林中谁最快乐?是可爱的小鸟,叽叽喳喳,蹦蹦跳跳,一边唱歌,一边梳理蓬松的羽毛。(第二册《“红领巾”真好》)说小鸟一边唱歌,一边梳理蓬松的羽毛,是不合逻辑的。“一边……一边……”是并列关系的关联词语。《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表示一个动作跟另一个动作同时进行”。如“他一边散步,一边嘴里哼着小曲儿”。然而,小鸟“唱歌”与梳理羽毛是无法同时进行的,因为无论是“唱”还是“梳”都必须用嘴。其实,这里应该用另一对关联词语“一会儿…  相似文献   

17.
关于“一边……一边……”这个关联词语,大量的辞书基本上是这样一个解释:“表示一个动作跟另一个动作同时进行。”老师在批学生所造“小明一边走路,一边唱歌”之类句子时,都会迅速地打上钩,究其原因,在于:走路由脚,唱歌由嘴,走路、唱歌两动作完全在同一时间(分  相似文献   

18.
高中第二册课文《兰亭集序》中有一个这样的句子:“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这个句子中的“一”字如何解释?有的人认为它是名词“一点儿”的意思,因为课文下面的注解中就将“一觞一咏”翻译成“喝点酒,作点诗”;有人认为它是分指代词“有的人”,“一觞一咏”即“有的人喝酒,有的人作诗”;还有的人依据教师用书中“一边饮酒一边赋诗”的翻译将“……一…….”理解为并列关系的连词“一边……一边……”。  相似文献   

19.
姑妈的身体痊愈了,她决定带牛仔猴、飞行猪们好好去玩玩。一边绿应是“禾”,一边红应是“火”,答案是“秋”字!绿,灯谜大会可真热闹呀。答案是一边绿,一边红。(打一字)他们一行人一起到了当地最大的公园,公园里正在举行猜谜大会。我也出个谜语!你们看汤姆。“头重脚轻”,大家请  相似文献   

20.
高中第二册课文《兰亭集序》中有一个这样的句子“: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这个句子中的“一”字如何解释?有的人认为它是名词“一点儿”的意思,因为课文下面的注解中就将“一觞一咏”翻译成“喝点酒,作点诗”;有人认为它是分指代词“有的人”,“一觞一咏”即“有的人喝酒,有的人作诗”;还有的人依据教师用书中“一边饮酒一边赋诗”的翻译将“一……一……”理解为并列关系的连词“一边……一边……”。笔者认为以上几种解释都不够准确。“一觞一咏”虽然可以意译为“喝点酒,作点诗”“一边饮酒一边赋诗”,但并不能据此将“一”解释成“一点儿”、“一边”,不论是古代汉语词典还是现代汉语词典,“一”都没有作名词或连词的解释;至于将“一”理解成“有的人”,将“一觞一咏”理解成“有的人喝酒,有的人作“诗”,则既找不到佐证,又不符合文中所反映的实情。在聚会中,明明是大家都喝酒都作诗,怎能说成是“有的人喝酒,有的人作诗”呢?《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出版)认为“一”可以作副词,解释成“有时,或者”,如“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在现代汉语中,它也有这种用法:用在相对的动词前面,表示两个方面的行动协调配合或两种动作交替进行,如“一唱一和“”一张一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