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泽苔草的花器官发生过程,观察结果表明:花萼以螺旋状方式向心发生,花瓣以接近轮状方式近同时发生,不存在花瓣雄蕊复合原基。雄蕊和心皮均以轮状向心方式发生,6枚雄蕊分两轮分别在对萼和对瓣的位置先后发生,至发育的后期排成一轮,但仍分别处于对萼和对瓣的位置;随后发生的第一轮3个心皮原基与3枚萼片相对,第二、三轮心皮原基分别为1~3个,与前一轮心皮相间排列向心发生。本文首次揭示了泽苔草花被的外轮3个萼片螺旋状发生方式,这种螺旋状方式很可能是泽泻科植物的花部结构在进化过程中适应环境而保留下来的一种较原始的叶性特征。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研究商陆科的系统位置提供花器官发生和发育的证据,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了商陆Phytolacca acinosa、多雄蕊商陆P. polyandra和垂序商陆P. americana的花器官发生。结果表明: 商陆属植物花被的发生均为2/5型螺旋发生。在同一个种不同的花蕾中,花被的发生有两种顺序:逆时针方向和顺时针方向。远轴侧非正中位的1枚先发生。雄蕊发生于环状分生组织。在单轮雄蕊的种中8-10枚雄蕊为近同时发生;两轮雄蕊的种8枚内轮雄蕊先发生,6-8枚外轮雄蕊随后发生,内轮雄蕊为同时发生,外轮雄蕊发生次序不规则。心皮原基也发生于环状分生组织,8-10枚心皮原基为同时发生。在后来的发育过程中,商陆的心皮发育成近离生心皮雌蕊;其他2种心皮侧壁联合发育成合生心皮雌蕊。对商陆属植物花器官发生的类型及发育形态学做了分析,结果支持商陆科在石竹目系统发育中处于原始地位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运用扫描电镜和石蜡切片方法对非洲商陆Phytolacca dodecandra L′Her.的花器官发生过程及花器官各部分的位置排列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非洲商陆萼片5枚,以螺旋向心方式发生;没有观察到花瓣原基的发生;雄蕊为螺旋离心方式发生,前4枚雄蕊分2对出现在对萼位置,但此后发生的雄蕊的发生顺序明显区别于其他种;心皮4-5枚,与内部雄蕊互生。本文探讨了时空因素对花器官发生的影响,基于对非洲商陆花器官发生的观察,否定了“商陆属源于二轮雄蕊样式”的假说,并为商陆属中“五基数花起源于三基数花”的观点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4.
 运用扫描电镜观察了眼子菜的花器官发生过程。结果表明:花原基从花序轴的基部开始以三数 交互轮状的方式发生,在花原基发生的早期具有明显的苞片原基形成。花器官是以向心的方式发生的,  二枚侧方花被片原基首先形成,紧接着产生二枚中间花被片。四枚雄蕊分两轮分别在与侧方花被和中  间花被相对的位置发生,四枚雄蕊原基在发生时均呈长条形。上述四轮花被和雄蕊虽然在时间上以二  数轮状的方式发生,但在空间上花被片和雄蕊各自分别排成一轮。最后,二个心皮原基在花原基顶端略  偏于一侧并与雄蕊相间的位置同时发生。有些花的二枚心皮原基发生后其中一枚很早即停止生长或仅  有一枚心皮原基形成。本文结果支持了眼子菜属心皮数目逐渐向简化的方向演化的观点。在花原基早期发育的过程中苞片原基的存在表明眼子菜属植物成熟花中缺乏苞片是简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在扫描电镜下观察了马桑绣球Hydrangea aspera孕性花的发生及发育过程。马桑绣球的花器官向心轮状发生:花萼原基以2/5螺旋式相继发生,花瓣原基几乎同步发生。花瓣开始发育时,与花萼相对的雄蕊发生。与花瓣相对的雄蕊原基与心皮原基几乎同时出现。初始心皮向上扩展,分化出花柱和柱头,向下延伸,嵌入花托,发育为下位子房。花发育成熟时,隔膜于子房的下部连续,而中部和上部不连续,即子房为不完全2室。经过与绣球属已观察过的另外5种1亚种花器官发生和发育比较,发现马桑绣球与藤绣球H. ano mala subs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从比较三白草科属间小花个体发育及分析花器官数量变异入手,探寻花器官在发生顺序、数目变化及排列方式等方面的演化趋势,揭示系统发育在个体发育中一定程度重现的事实及属间的进化关系。结果简述如下:首先,雄蕊和心皮发生顺序由中部优先演化到两侧优先。其次,由于远中雄蕊和心皮经历了从发育延迟、生长减缓到最终消失的历程,中部雄蕊和心皮由成对演化为单生。此外,两侧生雄蕊对由各自独立的原基发生演化到共同原基发生或减化为1枚,假银莲花属近中1枚雄蕊原基二裂成1对,蕺菜属3枚心皮发生于一环状共同原基等,都是该科花器官演化的重要事实并可归结为融合、减化和复化的结果。文章根据花器官的演化趋势及过渡类型的剖析,论述了三白草科属间的系统进化关系。  相似文献   

7.
通过扫描电镜对澜沧荛花Wikstroemia delavayi花部的形态发生过程进行了观察和分析,旨在为该属的系统学研究提供花部发育形态学资料。澜沧尧花花部的发生和早期发育呈远轴面向近轴面的顺序,但这一式样由于近轴面的器官在早期发育之后生长加速发生了转变。因此,花开放时所表现的所谓辐射对称,显然是由同一轮器官的异率生长所导致的次生现象。花盘发生于花萼筒基部的远轴面上,与花萼、雄蕊的发生间隔时间较长。花盘原基在下轮雄蕊着生处凹陷或间断,与之相对应,花盘裂片与下轮雄蕊呈互生。由此,花盘显然不是花托的一部分,也不是象花萼、雄蕊和心皮一样的独立结构,将其解释为雄蕊群的一部分更合理。花盘的发生和早期发育及其着生位置同其他花部器官的发生和发育式样具有明显的相关性,这种相关性对进一步阐明瑞香属Daphne和荛花属Wikstroemia的系统发育关系具有—定意义。根据对雌蕊群的发生和发育过程观察,该种的子房是由一个近轴面的可育心皮和一个远轴面的不育心皮融合而成的单室子房,为假单心皮雌蕊。尽管荛花属和瑞香属均属于单室产房,但澜沧荛花的子房维管束中的腹束排列于中轴位置,而目前资料显示瑞香属植物的腹束接近于侧膜位置,这方面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花朵是植物给人类最美好的礼物,在承担着繁衍重任的同时,还给人类带来丰富的感官享受和无穷的艺术灵感。除了赏心悦目的外表,对称均衡的美感也是花朵为人所喜爱的重要因素。多数被子植物的花朵都是由好几轮器官组合而成的,由外至内分别是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由单个或多个心皮构成)。这些花器官总是沿着某种对称方式生长排布,可谓巧夺天工。怪物的故事  相似文献   

9.
枇杷     
《中国科技信息》2003,(21):32-33
枇杷,学名Eriobotrya japonica(Thunb.)Lindl,蔷薇科。常绿小乔木,高达10米,小枝黄褐色,密被棕色绒毛。叶革质,披针形,倒披针形,长1230厘米,宽39厘米,上面光亮多绉,下面密被棕色绒毛。圆锥花序顶生,花直径12-30毫米,萼简浅杯状,花瓣白色,长圆形或卵形,长5-9毫米,宽4-6毫米;雄蕊20枚,子房5室,花柱5枚。果黄色卵球形。蜜源植物,蜜期采收著名枇杷蜜。果入水果。  相似文献   

10.
报道了产于中国新疆天山的翠雀属(毛茛科)一新种——文采新翠雀花Delphinium neowentsaii C. Y. Yang。该种的叶为肾形,叶柄基部不扩展,花较小,组成稀疏总状花序,花梗被贴伏短柔毛,上萼片的距圆锥状钻形,长13-15 mm,基部宽约3 mm,外面疏被短柔毛,萼片蓝色,与西伯利亚的疏花翠雀花D. laxiflorum DC.很相似,但其花瓣和退化雄蕊均为淡黄色而易于区别。  相似文献   

11.
从花发育研究的方法、花发育与被子植物花部结构的多样性、花发育与被子植物的系统发育以及 花发育的分子遗传学等四个方面对近年来被子植物系统学中花发育研究的主要进展作一综述,例举了  一些重要结果。同时,对该领域今后研究的方向和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作了简要评论。作者认为植物的 形态结构可以看作是一个时空过程,在系统学研究中对花部性状的分析和认识应该树立动态的观点。 今后应该从动态的角度开展被子植物花的发生和发育以及性状在不同类群间的比较等方面的广泛研究,并加强对在被子植物花的起源和演化中起重要作用的花部同源异型现象的发育过程的观察。  相似文献   

12.
比较研究了花柱卷曲性植物草豆蔻 Alpinia hainanensis两种表型(上举型和下垂型)的传粉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草豆蔻的花柱卷曲运动节律与其他已报道的山姜属Alpinia植物基本一致,而下垂型花的花柱卷曲运动明显滞后于上举型花约2 h。草豆蔻的花柱卷曲运动中存在一些不同步的现象,甚至在同一花序上的两朵花的花柱运动节律亦会表现出不一致的现象,但上举型花的花药开裂时间却严格同步,都发生在同类型个体的柱头全部位于花药上方之后进行。草豆蔻上举型花的花蜜分泌量、单花花粉量、花粉/胚珠比率(P/O)均明显比下垂型花多,而两种表型的胚珠数、花蜜糖含量、氨基酸含量无显著差异。在草豆蔻的单花期内不同时间段进行人工授粉,上举型花在其柱头位于花药下方时进行人工授粉,其结实率明显比柱头位于花药上方时人工授粉的处理高,下垂型花则没有显著差异。在自然居群中,草豆蔻的主要传粉者是无垫蜂Ameglla sp.和两种木蜂Xylocopa sp.,但存在传粉者不足而影响结实率的现象。完全套袋、去雄和去雌(去柱头)处理的均不结实,表明草豆蔻中不存在无融合生殖、主动自花授粉和滞后自交的生殖保障现象。而人工自交和异交均具有较高的结实率,表明草豆蔻为自交亲和植物。草豆蔻的繁育系统是具花柱卷曲性运动的异花授粉的交配系统。  相似文献   

13.
比较研究了花柱卷曲性植物草豆蔻 Alpinia hainanensis两种表型(上举型和下垂型)的传粉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草豆蔻的花柱卷曲运动节律与其他已报道的山姜属Alpinia植物基本一致,而下垂型花的花柱卷曲运动明显滞后于上举型花约2 h。草豆蔻的花柱卷曲运动中存在一些不同步的现象,甚至在同一花序上的两朵花的花柱运动节律亦会表现出不一致的现象,但上举型花的花药开裂时间却严格同步,都发生在同类型个体的柱头全部位于花药上方之后进行。草豆蔻上举型花的花蜜分泌量、单花花粉量、花粉/胚珠比率(P/O)均明显比下垂型花多,而两种表型的胚珠数、花蜜糖含量、氨基酸含量无显著差异。在草豆蔻的单花期内不同时间段进行人工授粉,上举型花在其柱头位于花药下方时进行人工授粉,其结实率明显比柱头位于花药上方时人工授粉的处理高,下垂型花则没有显著差异。在自然居群中,草豆蔻的主要传粉者是无垫蜂Ameglla sp.和两种木蜂Xylocopa sp.,但存在传粉者不足而影响结实率的现象。完全套袋、去雄和去雌(去柱头)处理的均不结实,表明草豆蔻中不存在无融合生殖、主动自花授粉和滞后自交的生殖保障现象。而人工自交和异交均具有较高的结实率,表明草豆蔻为自交亲和植物。草豆蔻的繁育系统是具花柱卷曲性运动的异花授粉的交配系统。  相似文献   

14.
BackgroundEthylen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regulation of floral organ development in soybean, and 1-aminocyclopropane-1-carboxylate synthase (ACS) is a rate-limiting enzyme for ethylene biosynthesis. However, whether ACS also regulates floral organ differentiation in soybean remains unknown. To address this, we constructed an RNAi vector to inhibit ACS expression in cotyledonary nodes. Linear DNA cassettes of RNAi-ACS obtained by PCR were used to transform soybean cotyledonary nodes.ResultsIn total, 131 of 139 transiently transformed plants acquired herbicide resistance and displayed GUS activities in the new buds. In comparison to untransformed seedling controls, a greater number of flower buds were differentiated at the cotyledonary node; GM-ACS1 mRNA expression levels and ethylene emission in the transformed buds were reduced.Conclusion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otyledonary node transient transformation system may be suitable for stable transformation and that the inhibition of ACS expression may be an effective strategy for promoting floral organ differentiation in soybea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