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到底有没有“倒底” “到”和“倒”本为两个字,现代人使用它们也各有习惯和传统,似乎没有想过去比较二者的关系。日前上网搜索相关资料,忽然发现一片“倒底”,视野一下子模糊起来:是“到底”,还是“倒底”?是都对,还是有别字?我又发现,自己居然一时难以决断。  相似文献   

2.
声音     
《神州学人》2014,(2):28-29
我的中国梦就是发展“中国芯”,我感到自己学习和工作的一切都贴上了“中国芯”的标签,“爱国”这个字眼永远令我热血沸腾。  相似文献   

3.
韩磊 《八小时以外》2011,(10):81-85,80
“角色能打动观众,观众会觉得很真实。我演的每一个角色都有我的影子。我演晏阳、小草,我和晏阳、小草比较像的地方是我们都比较坚强,知道自己要什么,有自己的目标。”演员要把自己带进每一部影视作品的角色中。身体里的两个“我”常常会“纠缠”,需要努力寻求那个平衡支点,为此姚芊羽会硬生生地把自己逼到一个又一个极限,塑造角色的同时也在挑战自己的承受能力。  相似文献   

4.
告诉你,我最恨别人叫我“胖猪”!我不过就是胃口比较大,一次能吃三个汉堡包而已,爸妈都没说我胖。不过现在,我希望自己能稍微瘦点,不然上体育课实在有点“小”喘……上次体检居然查出了“脂肪肝”!  相似文献   

5.
《论语》的“身”、“己”、“我”具有丰富的自我道德功能与意义.“身”是表现个人内在面貌的外在具体形体仪态,是传释和绽放个人生命道德意义的“身体符号”,是自我管理的重要对象.“己”在管理自己个人的灵魂的同时,也令“身”通过一个有形可察的身体实践——“行”将个人无形的内在自我体现出来.“我”在自我道德教育中最突出的功能是实现主体自我身份认同.“身”、“己”、“我”的相互关系复杂,“己”可约“身”,“身”又可“塑”“己”,“身”、“己”互动成为一体,“我”则是对“身”、“己”实现自我管理的主体,同时也可能是自我管理和教育的对象.  相似文献   

6.
作客和做客     
两词都是动词,“作客”指寄居在别处,如作客异乡。“做客”指访问别人,自己是客人,如我到邻居家去做客。  相似文献   

7.
今天的生活,我们的选择多了,却并不意味着我们的心灵更快乐。我们每一个人面临的是心灵的安顿,我们的心到底想要什么呢?我想到觉悟这个词,“觉”下面是一个“见”字,“悟”是“心”旁加一个“吾”,我想它最根本的含义应该是“见我心”,也就是说真正的觉悟是你自己看见自内心的真正愿望。人这一生,有多大眼界就有多大世界。有些人终其一生,有梦想,有使命在肩,有情怀在胸,一直希望在这个世界上建一座城池,能够安顿他人,也能够安顿自己。  相似文献   

8.
鲁燕 《四川教育》2009,(5):25-25
今天,又该是孩子们拿着“回头看”这把“金钥匙”去学习的时间了。走进教室,刚在黑板上写下了“我的复习我做主”几个字,孩子们就开始欢呼了。平常,每学完两三个单元,他们就会缠着我问啊问:“鲁老师,什么时候上我们自己复习的那种课啊?”我们一起给这种“自己复习”的课取了个名字叫“我的复习我做主”。  相似文献   

9.
谈“自主”     
什么叫自主?按照词典的解释,自主就是自己做主。自己的事自己做决定,自己负责,自己承担后果.就是最一般意义的自主。什么是自己?自己就是“我”,就是那个思想或行动的主体.那个思想或行动的担当者。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个活着的人似乎都是“自己”,都在自己做事、自己思考、自己对自己负责。  相似文献   

10.
何为语文味?把“语”字拆开来看,“言”加“吾”,就是我的语言。“我的语言”有口头的,有书面的。所以把文章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感悟,通过口头的、书面的表达出来,这样的课就是语文课,这样的课就有“语文味”。拥有这样的“语文味”并非易事,其中通过“读”是不错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1.
崖涯 《今日教育》2013,(2):41-41
2013年,跟众多年轻又能干的同事们相比,我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老”新手。 初一时候我的班主任说:“当学生多好啊,自己努力就可以把学习搞好;可是当老师,只有自己很努力是不够的!”可是,我一直只会自己努力当一个好学生,却不知道怎么“教”别人一起努力。如果学生没有学习动力,我该怎么教他呢?  相似文献   

12.
有许多的中学生朋友来信询问,“鲁迅小说中的我是不是就是鲁迅自己?”这个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回答是或不是。鲁迅小说中的“我”有些有他自己的故事,有些则未必,而有的并非以“我”出现的人物则又有鲁迅的影子,但无论哪类作品,鲁迅的小说都有他自己鲜明的个性、特色。下面就从叙述、故事、“意思”(鲁迅语)三个方面加以说明。[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我喜欢我自己,因为我认识很多字。”“我喜欢我自己,因为我长得很漂亮。”“我喜欢我自己,因为我很喜欢画画。”“我喜欢我自己,因为我唱歌很好听。”……  相似文献   

14.
学完古诗《回乡偶书》后,我让学生默写,收上来一看,我大跌眼镜:只有一半学生默写得全部正确,另一半学生问题全出在“乡音无改鬟毛衰”的“衰”字上,有的写成“哀“字,有的写成“衷”字。我在教这个字时还把中间部分描红,看来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怎么办7思忖片刻,我决定还是把球踢给学生。由学生自己解决。[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鼻”字的本字为“自”字。东汉许慎《说文》一书中说:“自,鼻也,象鼻形。”也就是说,“自”是一个象形字。其本义就是指鼻子。由于人们在说到自己的时候经常会指着自己的鼻子.故“自”的字义后来逐渐演变为作第一人称代词“我”“自己”解.  相似文献   

16.
今日,翻阅《课堂写真集》(我把自己的教学日记美其名曰“课堂写真集”),发现我在教《暖流》一课中“滕王阁”的“滕”这个生字时,对三届学生采用了三种不同的教法,收到了三种不同的效果。前年教“滕”,我先是工工整整地把它写在黑板上,然后对学生强调:不要将此“滕”写成彼“腾”。批改完作业,发现全班62名学生有27人将此字写错,错误率达43.5%。其中,多数是把“滕”写成了“腾”,小部分是把“滕”字右下的部件写成了“水”。过后,我反思这么多学生出错的原因,觉得是自己上课强调、比较得不好,加重了学生的前摄抑制,使学生对两个字产生了混淆…  相似文献   

17.
王颖俊 《学语文》2007,(3):55-55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要取得突破性进展,就必须在原有的基础上求变。如何变?本文将就此谈谈自己的一点浅见。一、“变”的前提是教育思想观念的突破教书育人。长期以来,“教书”谈得多,研究得也比较多,“育人”并未放到足够重要的位置。我认为,“育人”不能只一  相似文献   

18.
我的名气是越来越大了,终而至于成了所谓“另类”。不久前,市电视台“有话好说”栏目甚至以“另类教师”为题,对我进行了专门介绍。我自己自然知道,“另类”一词,在过去,在现在,总不是什么好称谓。然而,有什么法子呢?按常理,人生在世,总得按左右的看法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如此这般,既稳妥又快捷,可我偏苦于不能。“我与我周旋久,  相似文献   

19.
明代文学流派公安派主张创作要“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中流出。不肯下笔”(袁宏道《小修涛序》)。所谓“性灵”就是作家的个性表现和真情流露。强调文章要“真”,要有真知灼见、真情实感;要“个性”.要是属于自己独有的、别人无法取代的性格。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作文个性化”。因此。在作文中要表现自己独特的体验.感悟,要写出自己的心跳,展示出“我”的境界。语言也要个性化,要“能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鲁迅语)。怎样才能在作文中亮出自己的个性,带给读者全新的体验和感受呢?我认为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0.
说起写“我”,有些人认为好写,理由是对自己熟悉,可写的事情很多,也能准确把握住自己的个性;也有些人认为并不好写,原因是由于对自己太熟悉了,以致于理不出头绪,不知从何写起,甚至不能突出自己的个性“。我”这类作文究竟怎样才能写好呢?要写“好我”这类文章,关键之一就是要写出自己的独特个性。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我”,都是独特“的这一个”。因为每个人的个性爱好、情感体验以及人生感悟等各不相同,甚至截然相反。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只要认真审视自己,你一定能写出一个有真情实感又与众不同的“我”。要写“好我”这篇文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