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玉函山房辑佚书>广征群书,详明出处;校勘辨伪,审慎考证;排比篇第,辨章源流.其书网罗遗佚,卷帙繁富,为前此任何辑佚之书所不及.这部空前的辑佚巨著,不仅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而且在辑佚体例上也体现了自己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2.
郭国庆 《图书馆学刊》2009,31(12):28-30,43
清代学者所辑侠书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较高,在辑佚的凡例方面也多有创获。从查检范围的时间限断、考师承家法、分析书名的演变、分析同人异称、运用比较法确认佚文、非彼即此推论法、以文辞义例推循、据注补侠文、据佚书通例补侠文、在读书过程中积累侠文10个方面,对清代学者查检佚文的方法加以初步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3.
清代辑佚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辑佚学研究,清末至20世纪70年代末是开创时期,为后世的研究奠定了基本格局.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学术研究的复苏,对清代辑佚学的探讨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在理论探索层面和个案研究上皆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存在粗浅之处,今天应立足于时代.融贯中西,充分发掘其中的优秀遗产.  相似文献   

4.
清代是经学的“复盛时代”,乾嘉学者以其辑佚补亡之长技,对三家《诗》佚文遗说进行了全面搜讨,至清代后期,凡属保留了三家《诗》义的典籍,已被搜寻殆遍。清代学者在三家《诗》辑佚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限于时代和学识,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定局限。  相似文献   

5.
宋明以来,特别是清代以来辑佚工作十分活跃,辑佚文献层出不穷,久已成为一种特定的文化现象和一门独立的学科。在作者看来清代辑佚兴盛发展的根源有三:(1)"本经"运动的需要;(2)"西学中源"论的佐证需要;(3)实学思想的推动。  相似文献   

6.
辑佚是以佚书、佚文的搜辑、整理为中心的文献整理活动和方法。清代是辑佚发展的兴盛期,清代《四库全书》的纂修、目录书的编撰、古经解汇编都与辑佚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论文说明了三家注对《古史考》的引用在甄别、补充《史记》的某些史实,理解《史记》的历史观以及对地望、典制的考证等方面均有益处,籍以窥见《史记》三家注在历史文献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笔记”作为一种独立文体,至宋代才日臻成熟.流传至今的宋人笔记大约有500余种,是宋代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文化和文献价值.清代开馆修《四库全书》时,四库馆臣从明《永乐大典》中辑录了37种宋人笔记.这些笔记多是旧本久佚或湮没不传者,或可补史传之阙、于考证有益者.此外,四库馆臣还对所辑宋人笔记做了大量的校证工作,为后人的深入整理与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赵次公<杜诗先后解>是杜诗学史上一个首开先河的注本,其命运与世沉浮,从最初竞相为注家引重,到清代的散佚,与其注释内容特点密不可分.朱鹤龄<杜工部诗辑注>十分重视该注本,对其大量引用和驳正,从而使我们了解清初注家对赵注的看法及其散佚之缘由,亦可据<杜工部诗辑注>进行辑佚.  相似文献   

10.
清代学术最有功于中国文化的,是对古典文献的整理和研究。本文将主要论述清代校勘学家、辑佚学家臧庸的生平和学术成就。 一、 臧庸的生平简介 臧庸初名镛堂,字在东,一字西成,号拜经,江苏武进人,生于乾隆三十二年(1767),卒于嘉庆十六年(1811),终年四十五岁。臧庸曾拜校勘学家卢文 为师,“遂通九经三史,尤明小学”(阮元《 经室二集》卷五)。这为他后来成为校勘学家和辑佚学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臧庸的高祖臧琳,是康熙时的经学大师,著有《经义杂记》等书。臧琳的治学思想对臧庸有着深刻的影响,在他初涉学术之门时,便产…  相似文献   

11.
明修《元史》未立《艺文志》,清代学者对其进行了补撰,其中影响较大的有金门诏、黄虞稷与卢文弓召、钱大昕三家。三家补志著作对填补《元史》无《艺文志》之空白,反映元代图书之繁盛,在分类方法之创新及著录内容中对《元史》和其他志书之补正上,都有所成就,从而为后人研究元代学术文化指示了门径。  相似文献   

12.
《现代出版》2013,(4):70-70
纵观数千年中国学术史,清代校堪学勘称鼎盏。而清代校勘学家中,顾千里诚为卓苹者。顾千里,名广析,号思适居士,千里乃其字。江苏元和人,少年丧父,家境清贫,好学不倦,人称“万卷书生”.尝游钱大听门下,又为惠栋之高足。然仕途坎坷,“以诸生屡应乡试不利”,靠孙星衍之保举,方得为“衍圣公典籍”。  相似文献   

13.
书院是中国古代介于官学与私学之间的文化教育机构和学术研究机构.自唐至清,书院在中国古代存在时间达千余年之久.清代是中国古代书院的鼎盛时期,其书院数量之多、种类之全、规章制度之严密以及学术成就之突出,均是前代书院所无法比拟的,对中国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清代书院主要有四种类型:以科举考课为主的书院,以讲习理学为主的书院,以博习经史辞章为主的书院,晚清西学书院.各类型书院均极为重视道德教育,其长期积累的一些有益经验,在今天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塔娜 《中国出版》2017,(18):65-68
家刻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出版形式之一,曾以底本好、校勘精、工艺专的优势与官刻、坊刻并称三大刻书系统。一方面,文人士子从事家刻能够满足其对书籍数量与质量的要求,由文人士子构成的学术共同体从能力、目标和需求等方面都与家刻相辅相成,从而促进了家刻在清代的发展。但另一方面,学术共同体又具有地域、关注焦点的限制,它也同样将家刻发展的方向限定在了狭小的范围之内,阻碍了家刻作为一种"产业"的发展,因此也成为家刻向近代出版业转型的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15.
清代学术是对数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所进行的整理和总结。近代以来,有关清代学术的研究一直是个热点问题。陈祖武先生用力于此数十年,著述丰硕,尤其《清代学术源流》一书,爬梳文献,探源溯本,理清了一代学术发展的清晰脉络,挖掘出其蕴涵的历史与现实价值,这对当下弘扬传统文化,建设实事求是学风,都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新社会史研究已经深入到史学研究之中,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研究深化更离不开与社会史的结合。张杰《清代科举家族》试图把科举史与宗族史结合探寻政治史研究的新路径就是这一式的实践。  相似文献   

17.
正石家庄市制酒厂1947年开始筹建,1948年1月,"公营石家庄酿酒厂"正式建厂。是石家庄市第一届人民政府收购历史悠久的五家老烧坊组建而成,隶属华北人民政府,是名副其实的公营酿酒开国第一家。建厂66年来,石家庄市制酒厂生产的产品超过百余种,曾荣获河北省优质产品、石家庄名特食品、河北轻工畅销品牌等称号,连续六届获"省消费者信得过产品"荣誉。上世纪90年代出品的"天庄"一时洛阳纸贵,一酒难求,白酒和黄酒产品出口日本及东南亚各国。开国大典所使用的献礼酒即为石家庄市制酒厂支援给北京的品牌和技术。  相似文献   

18.
刘冰 《图书馆学刊》2010,32(2):F0002-F0002
盛京是满族肇兴之地。清太祖努尔哈赤于天命十年(1625年)定都于此。太宗天聪八年尊为盛京。世袒定鼎北京,以盛京为留都。康熙皇帝为“追述祖宗功德。纂修《大清一统志》,以昭示来兹。爱敕奉天府尹先修《盛京通志》.以便汇辑,为诸省弁冕”。奉天府尹董秉忠“檄令各属咸至.量能援事,分类采辑;更取各属新志,增删订正,数月而稿成。”  相似文献   

19.
由包和平研究馆员撰写的<中国少数民族文献学研究>一书,发展和完善了民族文献学的理论基础和学科体系,是民族文献学的奠基性著作.该书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指导,将文献学的基础理论同民族文献学的原理紧密结合,解决了我国民族文献学研究领域所面临的一些基本问题.本文从完备的体系、新颖的内容、精辟的论述、流畅的行文等方面论述了该书的特点及学术价值,并指出其美中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20.
关于清代史学,陈寅恪先生曾以为远不逮宋人,清代经学发展过甚,所以转致史学不振;但也有学者力辨陈氏所言之非,认为中国史学,至清代始迈入一新境界。近期,王记录先生以史馆修史和社会政治的关系为突破口,广搜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