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体性是人作为对象性活动的主体所具有的本质特性,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学生主体性培养目标的抽象规定。学生的主体性培养目标在理科教学中有着具体的、丰富的内涵和形态,主要包括主体意识、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  相似文献   

2.
李政增 《考试周刊》2010,(14):164-164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特定的认识主体和信息交换的主体。学生主体思想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主体性教育是以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主体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是塑造和建构学生主体、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育。但在具体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发挥往往很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习惯于“满堂灌”或“一言堂”。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这样学生便成了学习的机器,缺乏主观能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只是被动接受,这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是相悖的。这就要求广大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真正树立起学生主体的思想,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尊重、相信学生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3.
我们所构建的教学体系能否让全体学生都在主动学习中生动活泼地、全面地发展,是每位教师必须认真思考和努力探索解决的主要问题.以下就此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邵红玲 《考试周刊》2011,(43):132-132
老师是主导,学生是中心,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交流、互动的过程。要想提高教学效率,离不开学生的主体性有效参与,即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5.
新的课标,带来新的挑战.主体性教育是体育教学中发展的方向,要体现主体性的教学,教师必须从自己做起,从课堂的设计到教学的实施,都要有新的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必须建立一个美好的教学环境,才能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新一轮课改中,老师以全新的观念,积极投身课改,在改革与探索中不断实践课程标准理念,收获很多。在此,我就谈谈自己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是如何实践"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这一理念的做法,与同行探讨。一、老师在教学设计中必须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设计,主要是老师从主观愿望出发,以老师为中心,以教材  相似文献   

7.
素质教育提倡将学生放在课堂主体的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解和灌输。课堂是开展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是各科教学的目标之一。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当探索和研究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他们真正体会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学习来获取知识的成就感、快乐感,进而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初中英语课堂学习中,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8.
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要不断提高受教育的主体意识,使其成为能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求发展的社会主体。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相似文献   

9.
“学生的主体性”原则,是现代教学论中的一个重大理论课题,现以得到专家学者及广大教育者的认同。但如何在文言文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却还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在今大的教材形势下,文言文教学同样可以实现学生的主体性。要使文言文教学高效化,必须摆正师生教与学的关系,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个性,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即在文言文教学中,让学生积极参与文章的阅读,知识的获取问题的思考。教师的“教”要服务于学生的“学”,在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基础上,发挥教师的导读、导学、导思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素质教育是充分弘扬人的主体性,注重发展和发挥人的主动精神,注重形成人的精神力量的教育。学生的学习不仅是继承性的学习,更是创造性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主动地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愿意积极参与,从而发挥他们的主体性。具体说来,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体现:   1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的培养和发展能使学生有高昂的情绪、饱满的精神和旺盛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能转化为学习动机,而且也能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据 Denis Girard(19…  相似文献   

11.
一、在基础知识领域的学习中推崇"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就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学生通过自学掌握知识与技能,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和价值观,教师只起导学、服务作用.这种教学方法在教学的初始阶段最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促使学生提高自学能力.如何体现学习初始阶段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我们特别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许多教师反映作文难教。学生进行大量作文训练之后,作文水平仍然难以提高。其实导致作文教学难教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学生缺乏主体性。  相似文献   

13.
真正高效的课堂,应该是学生主体的课堂,是学生喜欢的课堂,并在课堂上有所思有所得.王崧舟老师说:“一堂好的语文课,存在三种境界:人在课中、课在人中,这是第一种佳境;人如其课、课如其人,这是第二种佳境;人即是课、课如其人,这是第三种佳境.境界越高,课的痕迹越淡,终至无痕.”大德无言,大教无痕.课的最高境界乃是无课,最美的课堂就是在无痕中出效率.这样的课堂是学生主体的课堂,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课堂.  相似文献   

14.
顾婷 《考试周刊》2013,(89):150-151
文章提出职业学校德育过程中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可以从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选择能力的培养。健康个性的养成.道德信念的形成,良好的意志品格的培养等方面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5.
1多给学生质疑、释疑的机会1.1要鼓励学生勇于质疑教师要给学生创设质疑问难的情境和机会。如新课之前,让学生谈预习中遇到的疑难及自己的初步感受;在课堂中多问一些如"谁还有不明白的地方""谁还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活动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和积极性,使他们在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方法、提高能力。语文作为一门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学科,更需要学生能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获得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时刻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相似文献   

17.
董海燕 《学周刊C版》2011,(1):180-181
阅读是个综合过程。阅读教学必须有学生的参与、思考、品味和体验。语文教师首先应营造一种宽松的氛围,进而借机启发、引导学生。这样学生就能主动感悟,大胆质疑。放飞思绪,勇于体验,成为阅读的真正主人。  相似文献   

18.
主体教育理论认为:主体是指人作为活动的主体的本质属性,是人在一切对象性活动中与客体相互作用而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学生既是教育对象,又是学习、认识和发展的主体,一切教育的影响作为外部客观的东西,只有通过学生主体活动才能内化为主体的素质。因此数学教学应积极创设“活”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究、合作交流获取知识,锻炼思维、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19.
孟盈 《现代语文》2006,(10):76-76
阅读是通过与作的对话达到作与自我的双重发现,最终达到知识的传递与精神的升华,使自己内在的生命本质获得一种更高层次的新的形式。新课程标准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这种多重的对话关系的中心应该是每个学生个体作为阅读主体与本作心灵的对话。因此新课程标准又认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相似文献   

20.
英语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主体性是指在教学活动中,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处理同外部世界关系时所表现的功能特征。中学英语课堂应以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为宗旨,努力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在语言学习中主动探索,不断发展语言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