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向高,明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历任国子监司业,礼部、吏部侍郎,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内阁首辅.他历官三朝,两次辞职,是明朝著名政治家.鲜为人知的是,叶向高亦是藏书家、著述家,有着浓厚的文献情结.  相似文献   

2.
叶向高是明末一位十分重要的政坛人物。他历官三朝,两入中枢,为官期间,著述不辍。因清初禁书等原因,其著述流传甚少。本文就笔者所知见,汇同考异其著述,分为:“叶向高撰写的著作”、“叶向高汇纂、选辑、评注、校刻、删订等编著”、“其它典籍载录的叶向高零星诗文”等三类。  相似文献   

3.
在国子监念书,免不了要跟两样东西打交道,一是课簿,也就是作业本;二是倣书,也就是练字本。这两样东西,每当写满之后,都要上交礼部,礼部审查一遍,看看有没有骂朝廷骂政府反社会反人类的话,如果没有,打个对号,盖个大章,自己留存一部分,其余的,转发户、吏、工、刑、兵等  相似文献   

4.
纪昀与目录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霞 《档案》2008,(4):9-11
纪昀(1728—1805年),字晓岚,又字春帆,晚号石云,谥文达,直隶献县(今属河北)人。纪昀出身望族,19岁考取乾隆十九年甲戌科进士,先后官编修、侍读学士、内阁学士、兵部侍郎、左都御史、礼部侍郎、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太保。但是,纪昀不是因官高闻名,而主要是由于他担任《四库全书》的总纂官,一生致力于《四库全书总目》(又名《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编撰。  相似文献   

5.
张东光 《兰台世界》2013,(13):129-130
<正>解状又称家状,是唐代中央级考试考生的个人信息文书。中央级考试包括礼部常科贡举考试和吏部(含兵部)铨选考试。参加礼部常科贡举考试的考生称为举子,参加吏部(含兵部)铨选考试的考生称为选人。中央政府诸司和地方州县级政府为所属的举子和选人出具的包含举子和选人主要个人信息的报名材料,就是解状。就唐代人事档案管  相似文献   

6.
《浪迹丛谈》十一卷《浪迹二谈》八卷 《浪迹三谈》六卷 梁章钜 梁章钜,字闳中,又字茝林,晚号退庵。福州人。乾隆四十年(1775)生,道光二十九年(1849)卒,年七十五岁。嘉庆七年进士。历任礼部主事,军机章京,礼部员外郎,湖北荆州知府,江苏、  相似文献   

7.
范知欧 《历史档案》2011,(1):119-123
于慎行(1545-1608年),字无垢,一字可远,号谷山,谥文定,东阿(今山东平阴县境内)人.明隆庆二年(1568年)成进士,选庶吉士,历任翰林院编修、侍讲学士、礼部侍郎、吏部侍郎、礼部尚书,官终东阁大学士,赠太子太保.于慎行"学有原委,贯穿百家"①,集德义、文章、经济于一身,活跃于当时的政界、文坛和士林,是晚明著名...  相似文献   

8.
明代南京国子监刻书经费来源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军 《图书馆杂志》2006,25(7):77-79
明代南京国子监刻书在官府刻书中具有重要地位。其刻书经费来源多途,分别从礼部、工部负责书板的刻补、书籍的刷印,由户部、工部、礼部进行拨款,募集地方官署赎锾、官员捐俸和变卖庵寺银以及组织监生参与校勘、缮写、刊板等途径筹措。这极大地限制了南监刊补书籍的职能,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刻书的数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9.
理藩院清代官署名。掌内外蒙古、青海、西藏、新疆及四川土司等地区的少数民族事务,咸丰十一年(1861)前并办理与俄罗斯、廓尔喀等国的交涉、通商及其入贡事宜。崇德元年(1636)七月初设“蒙古衙门”,三年六月更名理藩院,置承政、左右参政以及副理事官、启心郎等官,制同六部。顺治元年(1644)改承政为尚书,参政为侍郎,副理事官为员外郎,并增设堂主事、校正汉文官、司务、副使、笔帖式等职。顺治十六年(1659)改属礼部,以“礼部尚书衔掌理藩院事”、“礼部侍郎衔协理理藩院事”。顺治十八年(1661)复定理藩院官制体统与六部同,尚书入议政之列,位在工部之后,并置录  相似文献   

10.
钱谦益与图书编撰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丹 《编辑学刊》2001,(5):52-55
钱谦益(1582-1664),字受之,号牧斋,世称虞山先生,江苏常熟人.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后官至礼部右侍郎.崇祯元年,(1628)因温体仁讦其贪肆不法而削籍南归,福王时复召为礼部尚书.顺治三年,(1646)预亲王多铎定江南,钱谦益迎降,被授以礼部侍郎管秘书院事,并充明史馆副总裁,但任职仅六月,便告病南归,自此隐居故里,以著述自娱,直到康熙三年(1664)过世,终年83岁.  相似文献   

11.
礼部尚书伍龄安等为太医院院使王炳病故左院判等人挨次升补事奏折 乾隆二十五年七月十四日 □□□□礼部尚书·□红旗汉军都统兼管户部□□事务·管理□□太常寺鸿胪寺事务降□级留任□□□□□□□□□□□□□□□臣伍龄安等谨奏,为请旨事.  相似文献   

12.
纪晓岚轶闻     
纪晓岚是清代著名学者:曾任乾隆年间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和《四库全书》总纂修官。纪晓岚博学多才,机敏、乖巧、恢谐、幽默,每每君臣之间,同僚之间,多有酬唱应答,妙语佳对,赢得广泛赞誉。  相似文献   

13.
玉牒     
王澈  霍华 《历史档案》2004,(2):F003-F003
玉牒是清朝历代皇帝的族谱,也是中国现存的系统的皇族家谱。顺治十二年(1655年),专门掌管爱新觉罗家族事务的宗人府会同内国史院、礼部开始纂修玉牒。十三年,开设玉牒馆,并规定,每十年开馆一次,玉牒修成后闭馆。每届开馆之  相似文献   

14.
1876年12月2日,这个历年高考试卷中从未出现的日子,在中国外交史上却有着重要意义。这一天,一位年近花甲的老人,拖着病残之躯,以清政府钦差大臣、署礼部左侍郎、总理各国事务大臣的身  相似文献   

15.
辛欣 《兰台世界》2014,(10):90-91
唐朝推行“崇圣尊儒”的文教政策,中央官学由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两大体系构成,相关的教育政令由礼部制定,国子监则主要负责管理“六学”。唐太宗时期中央官学的学习系统是比较完备的,从低级到高级,逐步趋于完善。  相似文献   

16.
唐朝推行"崇圣尊儒"的文教政策,中央官学由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两大体系构成,相关的教育政令由礼部制定,国子监则主要负责管理"六学"。唐太宗时期中央官学的学习系统是比较完备的,从低级到高级,逐步趋于完善。  相似文献   

17.
《集韵》成书后,久不显于世,究其深层原因有五:1.北宋科举制度的改革和学术风气的转变;2.《礼部韵略》和《平水韵》两个系列韵书的风行和广大士人的尊崇,减少了对《集韵》的需求;3.科举考试所需的音韵、文字和训诂的各种知识,大都能够从《集韵》的简缩本《礼部韵略》中得到满足;4.《集韵》异读字下不标注又切,难于检索;5.《集韵》没有处理好传统音系与创新音系的关系,势必导致宋以后文人的抵制。  相似文献   

18.
纪晓岚姓纪,名昀,字晓岚.生于1724年,卒于1805年.河北献县人.清乾隆十二年,他24岁中顺天府乡试第一名(解元),乾隆十九年,31岁中进士.历任侍读学士、礼部尚书(国务大臣)等职.是清朝著名学者、文学家.  相似文献   

19.
温肇炘  温肇涵 《图书馆杂志》2003,22(6):80-80,F003
《佩文斋书画谱》是康熙帝玄烨在康熙四十四年十月初九日,命礼部侍郎孙岳颂、都察院左御史宋骏业和翰林院侍读学士王原祁等五人,历时三年,至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才纂辑而成的一部中国书画艺术的类书。全书共一百卷。计论书十卷、论画八卷、  相似文献   

20.
整个有清一代,纪晓岚可以算是文化方面屈指可数的几位代表性人物之一。总括他的一生,除了在仕途方面很有些得意,在满清王朝初期特别是"崇满抑汉"的大背景下,一直做到了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的高位之外,在文化方面他最大的成就就是在乾隆皇帝的直接授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