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校科研团队冲突可以通过团队内聚力对团队效能产生影响。在对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回顾与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校科研团队冲突、内聚力和团队效能关系的理论模型,并通过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对三个变量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高校科研团队冲突对团队内聚力有显著影响;高校科研团队内聚力对团队效能有显著影响;高校科研团队内聚力在团队冲突与团队效能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变革型领导、团队文化与科研团队创造力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关研究表明变革型领导对创新与创造力有积极的推进作用,但是其中的作用机理并不明确。基于文献研究和实际调研,本研究建立了包含变革型领导、团队文化及团队创造力之间相关关系的理论模型。通过对78个科研团队的有效样本进行数据分析,实证结果发现,变革型领导对团队创造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变革型领导通过团队支持文化、团队灵活变革文化和团队市场绩效文化影响科研团队创造力,但层级规范文化对变革型领导与科研团队创造力之间的关系不起中介作用;研究还发现,变革型领导对团队层级规范文化有推动作用。研究结果对科研团队领导和创造力管理具有积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不同于以往研究,从团队层面对科研团队稳定性进行测度,同时聚焦学科多样性在其中的调节作用。以2009年和2010年的69个美国国家科学院生物学领域院士科研团队为研究对象,在通过作者共现网络和聚类分析方法识别主要成员和团队的基础上,以团队生产力和团队影响力衡量团队绩效,运用负二项回归模型对团队稳定性与团队绩效的关系以及学科多样性的调节作用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团队稳定性对团队绩效呈倒“U”型影响,表明团队并非越稳定越好,适当的团队成员流动更有利于团队绩效的提高;团队的学科多样性对团队稳定性和生产力关系有正向调节作用,因为学科多样性可以降低团队成员流动带来的学习成本和磨合时间成本,使成员流动对团队绩效的影响更显著;而学科多样性因容易造成团队的知识冲突以及团队资源分配分散等问题,导致对团队稳定性和影响力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显著。为提高科研团队绩效,要关注团队成员的流动情况,优化团队进入和退出机制,同时开展更多的跨学科人才合作。  相似文献   

4.
社会资本为研究异质知识流动提供新的思路,但目前缺乏社会资本对跨学科合作知识整合作用机制的研究。借鉴团队认同理论,分析跨学科研究团队社会资本的三个维度---结构资本、关系资本和认知资本对知识整合的作用机制。以团队认同为中介变量,任务互依为调节变量,构建有调节的中介模型。基于C9某研究型高校46个跨学科研究团队的346名成员的问卷调查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发现:社会资本的三个维度均显著正向影响团队认同,团队认同显著正向影响知识整合;团队认同完全中介结构资本和关系资本与知识整合的关系,部分中介认知资本与知识整合的关系;任务互依正向调节团队认同的中介作用。本研究为社会资本和知识整合研究做出了贡献并指导跨学科合作实践。  相似文献   

5.
基于跨学科研究是科研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情境,探讨了国家层面的支持、跨学科研究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评价机制、跨学科组织及其与产业界的联系对提升研究型大学跨学科科研生产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通过203份问卷样本的回归分析,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国家层面的支持未显著影响研究型大学跨学科科研生产力的提升,健全的跨学科研究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评价机制、合理的跨学科组织及其与产业界的联系对研究型大学跨学科科研生产力提升有着显著、非常显著或极显著的正向影响;跨学科研究评价机制对研究型大学跨学科科研生产力提升的影响作用最大,次之是跨学科研究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跨学科组织与产业界的联系,而跨学科组织对研究型大学跨学科科研生产力提升的影响作用最小。  相似文献   

6.
陈艾华  陈婵 《科学学研究》2023,(3):491-499+555
高校跨学科创业团队是推动高校学术创业的关键载体,对实现高校组织创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以高校跨学科创业团队为研究对象,剖析跨学科创业团队异质性、角色认同、学术创业绩效之间的关系,通过实证分析对研究假设进行验证,结果发现:高校跨学科创业团队社会性异质性中的年龄异质性和教育背景异质性,以及高校跨学科创业团队功能性异质性中的产业经验异质性均对学术创业绩效有显著正效应,而高校跨学科创业团队功能性异质性中的职能经验异质性对学术创业绩效有不显著的负效应;角色认同中的学术认同在功能性异质性中的产业经验异质性与学术创业绩效之间发挥着完全中介作用,学术认同在社会性异质性中的年龄异质性、教育背景异质性与学术创业绩效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角色认同中的商业认同在社会性异质性中的教育背景异质性与学术创业绩效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因此,从研究样本而言,在促进高校学术创业过程中,不仅需要识别和选择合适的学术创业伙伴,而且需要关注团队成员的角色认同。  相似文献   

7.
虚拟化、综合化、多元化趋势是科研团队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的重要特征,研究新趋势下影响科研团队绩效的因素对科技工作者的未来发展以及国家科技创新实力的提升具有重大意义。在广泛的文献调研基础上,探讨团队规模、团队成员机构多样性、国别多样性、跨学科性、资金来源丰富性以及团队不稳定性六个因素对科研团队绩效(学术论文产出数量与产出质量)的影响,并通过实证分析予以验证。研究表明:科研团队产出数量与团队规模、机构多样性、资金来源丰富性正相关,与国别多样性、跨学科性和团队不稳定性负相关;产出质量与资金来源的丰富性正相关,与机构多样性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汪雪锋  张娇  李佳  乔亚丽 《科研管理》2018,39(4):157-165
目前国际上比较有前景的新兴学科大多具有跨学科性质,跨学科研究也成为当代科学探索的热点范式,其主要是通过超越以往分门别类的研究方式,实现对问题的整合性研究。基于“投入-产出”原则,本文分别构建了研究团队(“投入”)及其研究成果(“产出”)的跨学科测度方法,并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资助的重大研究计划项目为案例对象,探讨跨学科研究团队是否有助于产出跨学科研究成果。实证研究表明,跨学科研究团队与跨学科研究成果产出之间并无明显的相关关系,但存在较为明显的学科差异。研究结果有助于为相关管理部门或研究机构推进跨学科研究工作具有借鉴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采用43个团队的样本数据,用层次回归分析和多重中介效应检验方法,研究在以学术带头人制为管理模式的科研团队中,变革型领导和团队创新氛围(TCI)四个维度在变革型领导和团队创造力之间的多重中介效应。结果表明变革型领导对团队创造力和TCI四个维度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创新导向和任务导向显著正向影响团队创造力,以及中介与变革型领导和团队创造力的关系;团队目标和参与安全对团队创造力的作用不显著,中介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我国8省(市)4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研究两类TMT断裂带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TMT任务相关断裂带与创新绩效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TMT社会分类断裂带与创新绩效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团队信息深化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显著。CEO权力能显著调节TMT社会分类断裂带对团队信息深化的负向影响,而在TMT任务相关断裂带对团队信息深化正向影响中调节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我国大学知识共享行为处于何种水平、受何种机制影响,本研究提出了大学科研团队知识共享的概念模型,探究大学科研团队内知识共享的知识治理机制,并结合中国情境分析了知识治理如何通过主人翁精神的中介作用及学科归属感和科研网络的调节作用来影响知识共享行为。基于409份对中国大学科研团队成员知识共享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表明:正式和非正式知识治理对知识共享均有显著影响;中国特色的主人翁精神对正式知识治理与知识共享的关系起部分中介作用,对非正式知识治理与知识共享的关系起完全中介作用;学科归属感能调节非正式知识治理和知识共享的关系,而科研网络则能调节正式知识治理与知识共享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将风险偏好作为自变量,研究其对战略选择的影响,以MBA学员为研究对象,通过ERP沙盘模拟实验法进行数据收集。数据分析结果显示,高管团队和CEO风险偏好与战略选择具有显著相关关系,且CEO风险偏好和高管团队风险偏好有显著相关关系。结果进一步显示,高管团队风险偏好各类型与战略选择各类型分别有着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团队认同是团队成员对团队的一种归属感,是团队成员在团队活动中一项重要的心理变量。而科研活动是一类有风险的不确定性的创造性活动,需要调动团队成员的心理资源,因此,科研团队的绩效产出与团队成员的认同有密切联系。但现有研究在团队认同与科研团队创造性绩效关系问题上并没有达成一致的结论,而且少有研究涉及团队认同的前因变量。基于魅力型领导、团队认同和团队绩效的相关理论,提出三者之间的关系假设,并通过对30个科研团队共209名科研人员的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发现科研团队成员的团队认同在魅力型领导与科研团队绩效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来自于73个高校科研团队的432名高校科研团队成员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探讨高校科研团队创造力形成的影响机制,并验证团队知识整合能力是否在其中起到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任务的复杂性、任务的自主性、领导魅力、获取支持、一般异质性、专长异质性、创新支持、参与安全感和互动频率对团队创造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团队任务特征、团队领导特征、团队成员特征和团队过程特征对团队知识整合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团队知识整合能力对团队创造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团队知识整合能力在团队任务特征、团队领导特征、团队过程特征与团队创造力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而在团队成员特征与团队创造力之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提升我国高校科研团队创造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肖余春  杨丹 《科研管理》2013,(7):112-118
近年来,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对如何有效地提高学习效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团队学习作为一种新兴的学习方式迅速发展,但是关于多团队学习的研究并不多见,多团队学习与效能间的关系研究更是新兴课题。本文对多团队学习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多团队学习的概念构思,采用心理学实验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研究以216名学生为实验对象,采用双盲法在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组织行为学》网络平台验证多团队学习与学习效能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非多团队学习与多团队学习对效能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多团队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程度与多团队效能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网络作为学习的辅助手段,对学生的学习效能有显著影响。多团队学习的研究为提高学习效率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6.
科研团队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郑小勇  楼鞅 《科学学研究》2009,27(9):1248-1438
 在团队绩效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开展团队创新绩效的研究,从创新有效性和创新效率两个维度来架构团队创新绩效,探索了团队个人因素、团队结构因素和团队环境因素对团队创新绩效的影响。并在团队理论已有的概念模型基础上,提出科研团队创新绩效影响因素对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模型,以院校科研团队为例的探索结果表明团队互动在团队结构因素及团队环境因素两者与团队创新有效性之间,以及团队个人因素与团队结构因素两者与创新效率之间有中介作用,而科研任务类型对团队互动与团队创新有效性和创新效率两者之间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徐珺  尚玉钒  赵新宇 《科研管理》2019,40(8):263-272
与以往领导影响下属创新行为的研究多从正向促进视角切入不同,本研究探讨了高校科研团队中领导者积极/消极语言框架对科研人员创新行为的促进/抑制双向影响路径。通过采用三阶段式问卷调查法对高校科研团队中228位科研人员及其直接领导进行实证调研,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领导者积极语言框架与科研人员创新行为显著正相关,领导消极语言框架与科研人员创新行为显著负相关;同时,科研人员认知评价中介了领导者语言框架与科研人员创新行为间的关系;而且,领导—下属交换关系正向调节领导者积极语言框架对下属挑战性评价的影响作用。本研究对阐释高校科研团队中,领导者影响(促进/抑制)科研人员创新行为的心理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高校科研团队内部隐性知识共享绩效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高校科研团队为研究对象,构建了高校科研团部内部隐性知识共享绩效的影响因素模型,对江苏省8所高校243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调查数据进行信度分析和效度分析,通过因子分析将隐性知识共享动机分为生活动机和社会动机,然后分析团队成员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对隐性知识共享相关指标的差异性,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高校科研团队隐性知识共享绩效影响因素进行路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团队成员人格对成员隐性知识共享动机有显著正向影响;隐性知识特性对高校科研团队隐性知识共享绩效存在显著负向影响;成员隐性知识共享能力、团队隐性知识共享环境和团队成员间信息对称性对隐性知识共享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9.
高校科研团队合作程度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许治  陈丽玉  王思卉 《科研管理》2015,36(5):149-161
科研团队是大科学时代最基本的科研组织形式,但现实中科研团队缺乏有效合作却成为中国科技发展痼疾。论文从科研团队合作网络角度分析对科研团队合作紧密程度的影响因素,并以华南地区部分高校92个团队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小规模团队(10人以下)在合作网络密度与合作强度上均优于大规模团队(25人以上),且成立时间短的团队合作程度最高;(2)样本团队成员中不同学科背景对学术合作没有显著影响,也反映现实中团队成员跨学科合作并没有有效实现;(3)团队角色的完整性与均衡性对合作网络密度、合作强度有显著正向作用,表明团队角色完整性与均衡性对团队有效合作至关重要;(4)团队冲突对科研合作有负向作用。为此,在推动高校科研团队发展中应尽可能控制团队规模;尤其要注重团队中角色的完整性与均衡性,团队成员需要有明确的角色与功能分工;建立规则化解冲突机制,减少合作冲突。  相似文献   

20.
余荔 《科研管理》2021,42(11):182-189
    本文基于2014年中国大学教师微观调查数据,采用OLS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教师校外兼职参与以及兼职类型对科研产出的影响,并探究了教师科研偏好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表明:(1)我国高校教师的校外兼职参与和科研产出存在互补效应。具体而言,校外兼职与教师国内论文发表数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其他形式的科研产出不显著相关。(2)与没有参与校外兼职的教师相比,教师在公共部门从事校外兼职主要对国内论文的发表和专著出版有正向促进作用,而在私有部门兼职有利于高校教师获取更多的发明专利。(3)教师科研偏好对校外兼职与科研产出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研究结果为我们更好地引导和规范我国高校教师参与校外兼职,规避潜在角色冲突提供了实证证据与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