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史互证是我国文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它存在的历史悠久,经陈寅恪的完善得以成熟.本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文史互证方法的根源追溯,第二部分则是以《元白诗笺证稿》为例,从三个方面对陈寅恪文史互证的精妙之处予以论述.  相似文献   

2.
“文史互证”是陈寅恪先生在中国近代学术史上的一大贡献.无论是在思想内涵方面,还是在文学研究方法领域,都为后学留下了可供继承的宝贵遗产.结合其代表性著作《〈秦妇吟〉校笺》,可对陈寅恪先生的“文史互证”的文学研究方法进行具体探究.  相似文献   

3.
现代学术大师陈寅恪所倡立的文史互证研究方法对学术界有深远影响.因而可以结合其代表性著作<元白诗笺证稿)一书,来具体探究和学习他文史互证的文学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4.
"文史互证"的学术方法,源于钱谦益的《钱注杜诗》,后来由陈寅恪发扬光大。在陈寅恪的史学研究中,他最擅长将诗人的文学创作与当时反映的历史事实来相互证明。林霆的《被规训的叙事——十七年农业合作化题材小说研究》(北岳文艺出版社2014年,以下出自本书的引文,均只注明页码)一书,在学术研究方法上就采用了陈寅恪"文史互证"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胡传志教授的《元好问传论》于2021年9月由中华书局出版,该成果的显著特征是对“文史互证”研究方法的融会贯通,既详尽剖释“古典今典”,又具备“了解之同情”,还着重立足文学本位,修正了“文史互证”之法中“重史轻文”的不足,充分做到了思前人之所识,发前人之所未发。这是元好问研究的最前沿成果,其关于“文史互证”重新“发现”,为未来的元好问研究指示了方向。  相似文献   

6.
陈寅恪先生对魏晋南北朝史研究最精湛的部分,也是他超越前人的方面在于:一是史料的扩充,如诗文与史实的互证、考古与音韵资料的应用、域外记载的采撷:二是分析方法的改进,即史法的进步。陈寅恪在考据学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但他又受到新思潮以及在国外从事研究经历的影响,故不  相似文献   

7.
"诗史互证"包括"以诗证史"、"以史证诗"和"诗史互证"三个方面。自中国文学传统始,诗歌与历史同根共源,有着内在不可分离的联系。作为学术研究方法的"诗史互证",充分结合了此二种文体的内在机制,以历史真实与文本真实相互参照,对文学作品的阐释视野进行了极大地拓展。本文以陈寅恪《读<莺莺传>》的研究方法为例,讨论"诗史互证"研究方法在文学研究中的实践与缺憾。  相似文献   

8.
陈寅恪先生是享誉中外的史学大师,亦是学贯中西的大学者。学术界从20世纪30年代已有学者开始对陈寅恪学术思想和有关观点进行研究和评价,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进入新世纪以来,学术界开始以更具学理性的态度从事陈寅恪研究,研究领域也不断拓展,其中对于陈寅恪文学研究方法与思想的研究所占比例不算很大,但通过梳理"诗史互证"方法、"了解之同情"方法、比较分析法的研究现状,探讨其取得的学术价值及其中的不足,试图探寻关于陈寅恪文学研究方法的空白点,有利于进一步理解陈寅恪的学术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9.
以前史学界关于岳飞是否民族英雄的问题,有很大争论,现在普遍倾向于认为:由于以女真族为主体的金朝也属于中华民族,所以岳飞不应当被称作民族英雄,称抗金英雄更为恰当。然而关于岳飞之死的根本原因,由于《宋史》记载的忌讳和含糊,至今史学界还聚讼纷纭,莫衷一是。但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岳飞死于奸臣秦桧之手,似乎已成了定论。如果从大材料的视角,利用陈寅恪先生提出的文史互证的方法进一步研究,这个问题有着不同的答案。  相似文献   

10.
近来因疫情之故,总在想,若干年后我们的后代如何了解这段历史.他们可利用的文献,除正史外,还有笔记、日记等资料,当然也包括时下记录疫情的诗歌.这就好比我们今天读古诗一样,通过诗歌可以了解当时的历史.毫无疑问,诗歌也是一种史料.陈寅恪先生早已指出,中国古诗包含时、地、人三个基本要素.借助这些要素,可以“诗史互证”.陈先生曾以元稹、白居易诗歌为例所做笺证,已成为文史研究范式.元、白之外的其他唐代诗人,其诗歌与历史的关系也很密切,细读之下,可丰富唐史更多细节.在这种意义上,邓小军等著《唐诗说唐史》不仅展示了“以诗证史”研究法的具体操作,而且其部分成果还可补充正史之缺漏.  相似文献   

11.
宗白华的《美学散步》具有三个显著的特征:立足中国传统艺术文化,依其丰富的美学思想对之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梳理与表达;文史互通、诗史互证的研究方法;建立真正的艺术人格,体现中国艺术美的精神是全书的主旨所在。  相似文献   

12.
欧阳詹<李评事公进示文集以诗赠之>中"李评事"有职无名,不知为何人.文章用文史互证的方法从年龄、任职、诗文成就等三方面论述了"李评事"可能是"大历十才子"之一的李益.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中国本土宗教的道教与文学之间的联系十分密切。明代道教因其独特的历史背景而呈现出新的特点:世俗化和商业化。文章以道教新特点对白话小说的影响为考察对象,运用文史互证的方法对其间的关系尤其是道教之对小说的影响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4.
明清是中国小说史上的繁荣时期,大量优秀的小说可以作为史料使用。在使用小说作为史料时,需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文史互证,二是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生活、风土人情是作者生活的时代,而不是小说中故事发生的时代。  相似文献   

15.
明清是中国小说史上的繁荣时期,大量优秀的小说可以作为史料使用。在使用小说作为史料时,需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文史互证,二是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生活、风土人情是作者生活的时代,而不是小说中故事发生的时代。  相似文献   

16.
今年三月中旬,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中华大典·文学典·隋唐五代文学分典》主编卞孝萱教授因公来校,曾应邀作《文史互证的学术意义》的学术报告。《(戎幕闲谈)新探》一文,即报告内容的一部分。卞先生是著名的唐传奇研究专家,早有专著《唐代小说与政治》问世,饮誉海内外。本文结合中晚唐之际的政局及士人间的党派分野,以“正史”同“野史”相互参证,从而从荒诞不经的佚闻闲谈中,发掘出严肃的政治内容。不仅显示出作者文史兼通的博洽与精见卓识,亦可从中窥见其“文史互证”的治学思路与方法。本刊先期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文史互证等方法,对唐代书法中八分书作家蔡有邻、梁升卿、韩择木三人生平情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考证,初步确定了三人的生卒年,又全面稽考了三人的仕宦经历,这都是书法史研究方面尚未有人做过的开拓性工作。  相似文献   

18.
当前,社会科学界对三角互证的争论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在哲学层面上,主要是三角互证属于何种范式之争,正确做法应该是将三角互证看作一种技术而避开方法论上的抽象争论;在逻辑层面上,三角互证的反对者明确指出了三角互证所犯的严重逻辑错误.  相似文献   

19.
欧阳詹《李评事公进示文集以诗赠之》中“李评事”有职无名,不知为何人。文章用文史互证的方法从年龄、任职、诗文成就等三方面论述了“李评事”可能是“大历十才子”之一的李益。  相似文献   

20.
范英梅 《天中学刊》2013,28(3):13-17
邓小军的学术研究继承了熊十力、陈寅恪等现代学者的传统,故在当代学界中自成一家。他在儒家思想、陶李杜诗与诗史互证、现当代古典诗词研究与创作、古代文学教学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