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场电影     
一场电影叶青读中学时,教我语文的是从重点中学调来的卢老师,我对他的深深敬意,是从一场电影开始的。一天傍晚,我路过电影院,看到了即将上映的《七天七夜》的电影预告。当我得知这是部战斗故事片,又想到首映那天正好是星期五、下午只有一节自修课时,便用早饭的钱买...  相似文献   

2.
德莱塞的“欲望三部曲“通过弗兰克这一人物一生的商场和情场的经历向读者展示了新时期一代巨人的崛起.通篇充斥着对女色和金钱的欲望,在三部曲中,女性的形象都是美丽的化身,这种描写是对女性的尊崇还是对男权的肯定?通过对作品中男性和女性行为和关系的分析,可以发现德莱塞作为作者和男人身份对创造作品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开始,性主题的创作最初乃是为突破"文革"以来意识形态对人性本能的不正当压抑。90年代中期开始,一些女性作家秉承西方女性主义者用"躯体写作"去寻找"性别自我"的初衷,严肃刻画在女性躯体欲望的表面展现之下的深层冲突。流风所播,后来者则发展为几乎完全回避躯体文化的内在冲突,为颠覆而颠覆、为欲望而欲望,造成"躯体写作"的形而上建构意图淹没在躯体欲望的张扬之中。颠覆过度,建构阙如,最终如巴赫金所说的单纯"性"的躯体将丧失完整的躯体存在,沦于"欲望躯体"的行列。  相似文献   

4.
写作是一种很私人化的东西,是一种很享受的东西,我不否认。甚至一些人写作是为了功利,我也不否认。我要说,写作是一种欲望。当你的脑海中蓦地冒出一连串奇思妙想,你无疑会产生一种欲望,想把这些记载下来,把承载思想的重担交给一个个方块字。你有欲望,无非是交给文字去攀登语言的绝顶。写完这些,我感到浑身淋漓畅快,焦热转为清凉,浸透全身。一些学生总是苦叹作文难写,其中有缺  相似文献   

5.
张爱玲善于挖掘人物的心理深度,她的人物几乎都具有很强的心理深度.而《金锁记》应该是张爱玲对人物心理挖掘最深刻、最触目惊心的作品.《金锁记》描写了性压抑和金钱欲望对女性的心灵扭曲,是一部关于黄金和情欲的心理传奇.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王安忆"三恋"文本的分析,了解她在作品中对于女性生命欲望深层的探求与把握,从而使女性自身的意识得以彰显,获得了女性文学写作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法国中尉的女人》一直以来被广大学者定义为一部“理想的女权主义虚构作品”。研究者们认为萨拉作为福尔斯笔下的女主人公具有强烈的自主性,大胆摆脱了维多利亚时代对女性顺从、贞淑、柔弱形象的束缚,成为自由独立的典型女性人物,也由此证明了福尔斯是一位地道的女权主义者,是女性运动的旗手。然而细读文本发现,福尔斯笔下的萨拉虽然具有某种程度上的自主性,但实际上仍是男性视角下的失语者,是被男性拯救的他者及被男权话语赋予“疯狂”特质的欲望客体。《法国中尉的女人》表面上是女权主义的进步作品,实际上却宣誓男性权威,拥护父权主义。  相似文献   

8.
听一场电影     
这是一场特殊的电影,一个志愿者组织的一次尝试。观众是30位盲人。  相似文献   

9.
听一场电影     
这是一场特殊的电影,一个志愿者组织的一次尝试。观众是30位盲人。  相似文献   

10.
魏爱玲 《现代语文》2007,(4):66-66,43
丁玲早期的小说创作具有鲜明的女性意识,集中于对女性心理、情感欲望的大胆表现和女性命运的探寻。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和时代主流话语的转变,丁玲也不自觉地陷入“革命加恋爱”题材的小说创作的模式中,其作品中的政治意识和阶级意识日益突出,性别意识日渐淡化。  相似文献   

11.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生死劫》、《红颜》三部当代女性电影以全新的女性视角和肆意的“阴性书写”观察社会,观照中国现代女性生存现实,表现出鲜明的女性意识和女性情感。在男权依旧膨胀的现代社会,女性电影的探索历程势必是艰辛、漫长和充满矛盾的。讲究方法策略,正视性别问题,重建个性尊严、自由平等的社会正义,这理应是中国当代女性和女性电影共同的理想彼岸。  相似文献   

12.
电影《乘风破浪》是一部以男性作为表现对象的电影。从表面看《乘风破浪》体现出了一定程度的女性关怀,实际上,电影中对女性角色的关怀与呵护其实是一种性别化和边缘化的女性立场。本文试图从女性主义电影分析的角度来对该电影进行具体解读,剖析电影欲望化的性别话语表达和叙事中女性意识的缺席,从而揭示电影背后隐藏着的女性立场。  相似文献   

13.
杜拉斯立足于女性的欲望与情感,在文本创作中建构女性的主体身份,让长期处于失语状态下的沉默的一个人数众多的“少数族群”得以发出自己的声音,让长期在“菲勒斯”中心话语的历史中被湮没的女性声音得以被听见、被重视乃至被认可。笔者试图以女性主义为工具,从杜拉斯文本中的男性解构与女性主体入手,在传统的文本细读和国内已有的相关研究基础上,探讨杜拉斯的女性关怀,做一种尝试性的言说。  相似文献   

14.
今天,我和爸爸到余杭科技馆看4D电影。看4D电影我可是盼了好久时间了,这次我终于能亲身体会一下了!进入科技馆,工作人员给我们每人一幅眼镜。我好奇地问爸爸:“这眼镜是干什么用的?”爸爸说:“这是专门来观看4D电影的。如果没有眼镜,就感受不到4D电影的乐趣了。”我兴奋地点点头。  相似文献   

15.
陈染是女性写作的代表作家,其小说<私人生活>体现出明显的女性主义特征,本文旨在分析此小说的特色所在.从内容方面,它表现了女性意识的成长过程,既有对性的欲望化追求又有对男性"菲勒斯中心主义"的颠覆.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三个视角审视<瓶中之水>,阐释"瓶"之意,水之"蕴",剖析作品结构格局,探寻小说主题意境,凸显其女性主义的价值取向;通过小说主线情节展示了两位女性的内心世界及其精神追求,显示出了强烈的女性自我色彩;通过小说副线情节展示了两位女性的异性情缘,渲染了女性在男权意识为主流的社会群体中的现实困境及其内心欲望.  相似文献   

17.
在以书写快乐为特征的"70后"美女小说作家群外,同样出生于七十年代的映川却以其深刻的智性写作抵达女性精神深处,以其冷静的理性表达迥异于欲望化写作.映川小说中对信念与理想的坚守、女性自审意识的挖掘和拯救男性的努力,是对男女两性对抗和女性中心意识的反拨,为新世纪女性写作注入了新的血液.  相似文献   

18.
1.《泰坦尼克号》 一个人一生可以爱上很多的人,等你获得真正属于你的幸福之后,你就会明白一起的伤痛其实是一种财富,它让你学会更好地去把握和珍惜你爱的人。  相似文献   

19.
1在电视剧《将夜》中,本命物是指修行者到达一定境界后才能感知到的东西,也是与修行者关系最为亲近的存在,电影于我而言,便是这样的本命物. 小时候,父母工作繁忙,没空照顾我,我独处的时光漫长,幸好家里有电视机.我人生中的第一部电影便是在电视机前看的,那是一部20世纪90年代的香港电影,自此之后,我便正式迈入了缤纷绚丽的电影世界,并沉迷其中.家人不满我整天看电视,常常将遥控器藏起来,我每每假装乖巧,当他们前脚离开家门,我后脚就翻箱倒柜地找出遥控器,一边看电影,一边津津有味地吃着妙脆角.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第一批女导演的出现使中国的银幕上出现了女性微弱的声音。但几千年传统文化的发展造成男权文化的过于凝滞,后现代对主体性的消解和愈演愈烈的消费文化更使女性电影的发展遭遇一系列困境,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逻辑混乱的情节设置;回归传统的人物塑造;模糊不清的叙事视角。在这种迷途中创作的女性电影,“女性”又一次成为被放逐的主角。女性电影的困境折射出女性生存的整个社会文化环境,要解决这些问题,最主要的是从根本上改变大众由来已久的男权思想,为女性电影的发展提供一个宽容的文化语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