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苏联近二、三十年来对世界影响较大的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乌克兰共和国功勋教师,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曾获两枚列宁勋章,得过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他出生于贫农家庭,1933年初中毕业后经一年师资培调,即任小学教师。同时参加师院语文函授学习,1938年得中学教师合格证。曾参加苏联卫国战争,重伤复员,当中学语文教师、区教育局长等职。1948年任十年制巴夫雷什中学校长,直至52岁逝世。  相似文献   

2.
有人认为,苏氏主要是一位进行教育实验的实践家,而在教育理论上很少创树。这种看法是值得商榷的。综观苏氏的论著和论文,就不难看出,他在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已经构建起自己独特的教育理论体系,而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是他的德育理论体系。一、明确的德育目标无产阶级学校的德育,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共产主义道德的革命接班人。对此,苏氏的观点一直是十分明确的。他把整个教育体系构建为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协调发展的大系统,而这个大系统亦即“共产主义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出与共产主义观点和信念完全一致的积极进取的个性”。  相似文献   

3.
苏霍姆林斯基毕生精力投入教育事业,在教育的实践和理论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的教育思想业已引起世界教育界的重视,要全面阐述他的教学观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此仅就以下几个方面作一些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4.
<正>瓦·阿·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苏联近二三十年来颇负盛名的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作为一名教育实践家,他从17岁初中毕业就开始从事教育工作,整整35年都坚守在教育岗位上,并从繁忙的教学和领导工作中挤出时间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积累了丰富的一线教育经验;作为一名教育理论家,在他从教的35年里,结合亲身教育经验写下了40多本书和600多篇论文,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教育遗产。由于苏霍姆林斯基  相似文献   

5.
德育思想及其实践原则与方法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闪光点之一。其德育思想体现为培养公民精神,形成道德信息。其实践原则与方法在于重视早期教育,营造德育环境,关心亲人,以普通劳动者为榜样,教育别人与自我教育等。  相似文献   

6.
苏霍姆林斯基的德育理论是全面而深刻的,结合我国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即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应起主导的作用,而不能流为形式化的政治口号;进行有效的德育应落实在培养和训练学生思想品德的各个方面,而不能只进行概念化的空洞说教。这样学校德育才能合乎科学、富有成效。  相似文献   

7.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道德教育中,激起"道德——审美情感"是很重要的,它是"道德信念、原则和精神力量的血肉"。把社会主义荣辱观(以下简称荣辱观)教育贯穿于语文教学中,是语文教学的神圣使命,也是语文教学走向生活的  相似文献   

8.
苏霍姆林斯基德育思想中的三个基本概念(人、精神和关),是苏霍姆林斯基德育思想的基本内容。苏氏的德育思想,在当代德育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是开展德育工作的经验来源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9.
前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生前任帕夫雷什中学校长及前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的瓦·阿·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认为学校必须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聪明的人”、“幸福的人”、“个性得到全面发展的人”,要达到上述目标,就要进行“和谐的教育”。“所谓和谐的教育,就是如何把人的活动的两种职能配合起来,使两者得到平衡:一种职能是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界,另一种职能就是人的自我表现,自己的内在本质的表现,自己的世界观、观点、信念、意志力、性格在积极的劳动中和创造中,以及在集体成员的相互关系中的表现和显示。正是对…  相似文献   

10.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全面发展的人,体育是全面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不能就体育而论体育,而应当把它放在与德育、智育、美育、劳动教育的有机联系中来进行考察。而且,体育并不只是体育课和课外运动小组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涉及学生合理的作息制度、饮食制度、脑力劳动卫生、体  相似文献   

11.
“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强大的源泉。”苏霍姆林斯认为,美的源泉是不依人们的意识为转移而存在的客观世界;但它又是可以用理智和情感来认识的。美育不仅诉诸理智,而且更多地诉诸情感。它可以通过自己所特有的手段(音乐、美术、文学等等)触及人的情感深处,起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和教育作用。常常有这种情况,教育者的话已经不起作用,不能打动学生的心,不能“穿透”学生的“情感麻木的铠甲”,而美育的手  相似文献   

12.
苏霍姆林斯基的智育观点,概括起来有如下一些:(一)从个性全面发展的整体中来看智育苏霉姆林斯基反对“单纯智育”的观点,认为智育和其它各育是有机联系、相互渗透的,不是“单独地”、“孤立地”进行的。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主导怍用,但这并不意味着学校可以在一段时间里单单抓德育,而放松对其他各育的注意。同  相似文献   

13.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苏联近20年来在国际国内享有盛名的教育家。他17岁初中毕业后,就当农村小学教师,29岁起担任一个农村完全中学的校长,直到52岁逝世,始终没有脱离学校的实际工作。他既是校长,又是任课教师;既教一门学科。又当班主任;既是实际工作者,又是教育科学专家。他一生中写了40多本书,600多篇论文,1000多篇供儿童阅读的童话、故事和短篇小  相似文献   

14.
五、劳动教育观点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劳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方面。他说:“我们是紧密联系德育、智育、美育来看待劳动教育的。我们认为学校教育的使命就在于,要使劳动进入个性的精神生活、进入集体的生活,要使热爱劳动早在少年时期和青年时期就成为一个人的最重要的品质之一。”“劳动教育的理想是,要使每一个人早在少年时期和青年时期就找到这样一种劳动,在这种劳动中能够最充分、最鲜明地展示他的天赋才能,并给他带来精神创造性的幸福。”  相似文献   

15.
二、智育观点(五)“不要让知识和能力之间关系失调”苏霍姆林斯基既重视知识,又重视能力。他认为,智育是在知识掌握过程中进行的,但智育又不能只归结为知识的积累。知识量与智力发展水平之间不能划等号,尽管后者依赖于知识量。问题的实质在于怎样在复杂的人类活动中运用知识。从智力教育的第一步起,就应特别注意知识的活跃性、积极性。换言之,就是注意知识的运用。知识与技能的协调、记忆的巩固、创造能力的发展,这一切都依赖于知识的存储状态:要末作为死的学问堆放在人的脑子里,要末呈活跃状态,处于经常活动之中,  相似文献   

16.
17.
苏霍姆林斯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В·А·Сухо-млинский1918——1970年),苏联教育家,俄罗斯联邦共和国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57年),乌克兰共和国功勋教师(1958年),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8年)。 他出身于乌克兰基罗沃格勒一个贫农家庭。1935年起开始从事教育活动。1938年毕  相似文献   

18.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苏联现代著名的“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 苏霍姆林斯基生于乌克兰基罗沃格勒州的一  相似文献   

19.
德育教师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德育工作过程运用语言的功力和水平,这一点早就为我们的前辈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所关注,并在他的著作中予以专门描述和讨论,他那些诚恳精道的话语现在听来仍然掷地有声,让人回味良久!  相似文献   

20.
德育教师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德育工作过程运用语言的功力和水平,这一点早就为我们的前辈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所关注,并在他的著作中予以专门描述和讨论,他那些诚恳精道的话语现在听来仍然掷地有声,让人回味良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