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发展长河中,战争一直就是古老而又常新的文学主题。但在当今和平年代,如何从新的文化视角和理论维度去重新审视战争文学显得十分重要。为进一步推动当代战争文学的主题研讨,促进战争文学理论与创作的繁荣和发展,2013年7月,在湖南怀化召开了中国新文学学会第29届年会暨“和平文化与战争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日本、加拿大、马来西亚和中国大陆、台湾近180位国内外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围绕和平文化理论与战争文学叙事、战争文学整体研究、战争与人性以及日本的战争文学、台湾的战争文学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2.
抗战期间,"民族形式"论争因其特殊的战争背景,使得论争中文学属性淡出,更多体现为不同政治意识形态的碰撞与交锋。政治文化和战争因素构成了论争的核心,并最终决定了论争的进程和战时文艺民族化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3.
抗战期间,国民党党、政权力向乡村基层社会的延伸,是因应战争局势的急迫需要,统制人力物力实施战时总动员的重要举措。国民政府着力构造的党政基层控制双轨,既是蒋介石个人及国民政府的战时动员理念使然,又是内外情势交迫下的现实选择。这一模式的实际运行,对战时动员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衍生了一系列无法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4.
在抗战的特殊背景下,基于战争的现实诉求及对教育的探索与实践,杨东莼逐渐形成了系统全面、理论丰富的战时教育思想。杨东莼的战时教育思想是战争时期的一种非常态教育理念,他以抗战需要为起点和归宿,以教育、文化为切入点,统合了战争与教育的互助之效,对战时教育的任务、内涵、原则与策略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探究了争取抗战胜利之良途与教育出路之所在。  相似文献   

5.
转向文学是指由于政府的介入而不得不放弃共产主义理想的作家写的作品。而战时文学是指日本举全国之力投入战争之后一些作家发表的恐惧战争的作品。不管是转向文学还是战时文学,其根本是反映了日本人不得不与良心对抗的矛盾与斗争,包含着良心的呼喊。而这些作家不太出名的根本原因也是他们的文学与本心背道而驰的缘故。  相似文献   

6.
转向文学是指由于政府的介入而不得不放弃共产主义理想的作家写的作品。而战时文学是指日本举全国之力投入战争之后一些作家发表的恐惧战争的作品。不管是转向文学还是战时文学,其根本是反映了日本人不得不与良心对抗的矛盾与斗争,包含着良心的呼喊。而这些作家不太出名的根本原因也是他们的文学与本心背道而驰的缘故。  相似文献   

7.
中央苏区经济动员立法涉及的众多经济领域,是中央苏区经济立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推动和促进了战争环境下的经济建设,为革命战争的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物质保障,并改善了苏区人民的生活;同时为抗日民主政权和解放区的战时动员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提供了丰富的经验,也为今天中国战争动员法的制定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交通运输组织良好与否是关系到战争胜负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为了尽可能地组织和动员有限的交通运输力量以满足战事的需要,先后设置了一系列的战时交通运输管理机构,并形成了一套战时交通运输管理体制。国民政府的战时交通运输管理体制的运行与变迁,表现出明显的过渡性体制特征,这一体制特征也影响了中国战时交通运输的效率。  相似文献   

9.
刘鑫 《文教资料》2007,(6):121-122
“一战”期间,美国政府为进行战时经济动员而在国内实行了统制经济体制。政府通过建立机构、政策和法律三大体系,控制了国民经济的命脉,保证了充分的经济动员,为战争胜利提供了保障。在这一体系下形成的政府管制经济的模式也对“一战”后的美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论七月诗派的共同主题游友基七月诗派迎着全民抗战的硝烟与人民解放的炮声诞生、成长。它同时代、现实、革命和战争如此紧密地“拥抱”,是新诗史上未曾有过的文学现象。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一种“战时文化一战争文学一战地诗歌”,为新诗注入了新的特质。它继承井发展了...  相似文献   

11.
中日战争压力下,20世纪30年代的宣传学研究颇受瞩目,梁士纯是其中关键人物。1934至1937年,接受美国新闻学教育和实践熏陶的梁士纯担任燕京大学新闻学系主任,他将宣传学纳入新闻学教育课程体系,提倡对宣传现象的系统研究。从梁士纯的宣传研究看,其《实用宣传学》在美国宣传、舆论研究基础上,尝试对宣传活动进行普遍的学理阐释;另一方面,他以宣传的视角解读战时新闻,其价值是将新闻活动与宣传活动切分开来,为新闻事业的专业化取向提供了学理支撑。  相似文献   

12.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是党根据不同阶段的客观历史条件和中心任务现实需要而设计运行的,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调适。这一制度涉及组织结构、人员选拔、履行职责、工作方法和纪律要求等一系列工作规程和行动准则,受革命战争环境等诸多因素影响,具有革命性、战时性和动员性特征。党的巡视工作必须因时因地制宜,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必须加强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和群众路线,必须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党内早期巡视制度运行设计的基本经验,对新时代党的巡视制度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纳粹"精英们"的意识形态理想中,妇女是作为"民族母亲"这一传统身份而存在的.但当面临夺取"生存空间"这一更为迫切的反现代主义的现实需求时,纳粹政权实施了战时妇女就业动员政策.虽然该政策实施的效果并不理想,但那些就业妇女却具有了更多的现代性特征.纳粹政权正是利用这些现代性工具来实现其现代主义目标的.  相似文献   

14.
起源于北美殖民地时期的志愿兵役制因其固有的弱点,无法应付大规模的总体战;而内战中出台的义务兵役制则从根本上克服了前的缺陷,确保了兵力来源,对以后的人力动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堪称美国历史上人力动员的一次革命。  相似文献   

15.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为了激励军队广大官兵效命沙场,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重要的优抚措施和制度。这些举措对于保证战时军队的动员、征集和鼓舞士气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国民党政权的性质以及抗战期间国民政府财政困窘,其优抚措施的多数内容仅停留在字面上,没有得到有效地贯彻和落实。  相似文献   

16.
教育知识动员即知识动员在教育领域的运用,其核心在于协调和融合教育研究和教育实践之间可能存在的差异。在对教育知识动员进行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引入利益相关者的理论框架,将我国教育知识动员中所涉及的各类利益相关者分成确定性利益相关者、预期性利益相关者、潜在性利益相关者三类,并分别进行了分析。处理好与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关系,采用不同的策略进行沟通和协调、管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可以为我国教育知识动员的未来发展提供更科学的保障。  相似文献   

17.
国民参政会作为中国战时民主的象征,承载着历史赋予的重大责任。国民参政会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国内外诸多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受到美国"压力策略"的推动。文章以国民参政会三届三次大会为例,探讨抗战时期美国的"压力策略"对其的影响,由此对中国的政治改革提供些许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一战以前的美国战争动员专注于人力动员,经济动员未受到应有的重视。美国政府从历次战争,特别是宣扬总体战的内战的经验教训中。认识到了经济总动员的重要性。一战时,美国采取了对经济进行全面动员的措施,从而保障了战争的胜利。  相似文献   

19.
重庆电影业经过历史的发展,到抗战时期,形成了制片、发行、放映一体化的生产流程,这标志着陪都电影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在战时机制下,陪都抗战电影形成了一套特殊的传播理论,普遍重视电影的宣传教育功能,艺术要求降为次要。同时汲取苏联电影业的经验,变更电影体制从民营转变为国有。本文从电影传播的角度为切入点,以求把握战时状态下中国电影的传播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