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适应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高等教育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即将到来的 2 1世纪 ,高技术将得到加速发展 ,高技术产业将成世界各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以及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国家兴衰的重要象征。高技术产业的核心是以智能为代表的人力资本 ,发展高技术产业要有相应大量的高素质人才。新时代是以高科技为竞争基础的时代 ,是人力资本竞争的时代。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核心要素的变更 ,产业结构呈规律性的变化 ,从而对人才的要求也发生重大变化。如作为高技术产业核心的电子信息产业 ,是目前世界上最有生命力的新兴高技术产业 ,它正以其他技术从未有过的速度向前发展 ,而这样的产业 ,其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综述国内外有关高技术产业发展与创新人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并界定高技术产业发展与创新人才培养的推力效应、拉力效应和联动效应概念;分析高技术产业发展与创新人才培养互动机理;通过选取高技术产业集群水平和创新人才集聚水平衡量指标、测算拉力效应、测算推力效应三方面,构建高技术产业发展与创新人才培养联动机制评价模型;提出优化提升创新人才对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拉力效应、优化提升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环境、继续发挥政府对高技术产业集群的政策引导与鼓励作用等对策,以推进区域高技术产业与创新人才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3.
高技术产业的主要特点是高智力、高投入、高竞争、高风险、高效益、高潜能.目前乃至21世纪重点发展的高技术领域有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航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和海洋技术等.世界高技术发展迅速,已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了重大的变革.我国发展高技术产业以及用高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也成为经济建设的热点.  相似文献   

4.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是党中央和国务院批准实施的我国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它是一项对国家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高技术研究发展任务,在我国科技事业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其宗旨是,在所选的高技术领域,瞄准世界前沿,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带动相关领域科学技术进步,造就一批新一代高水平技术人才,为未来形成高技术产业准备条件,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向更高水平发展和国防安全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5.
进入90年代以来,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骨干的高技术产业正在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增长的支撑力量,对高技术产业起促进作用的创业投资(风险投资)的发展,其重要性日益凸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开始重视并采取多种措施培育和扶持高技术产业。1998年政府九届一次会...  相似文献   

6.
通过揭示技术突变引发高技术产业调整的规律,阐述了技术突变给发展中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带来的机遇和风险,进而提出发展中国家应对技术突变的高技术产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7.
高技术产业是指用当代尖端技术(主要指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和新材料等领域)生产高技术产品的产业群,是研究开发投入高、研究开发人员比重大的产业。高技术产业发展快,对其它产业的渗透能力强。目前国际上公认的高技术包括六大技术群,即电子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海洋技术、航天技术,几十年来,我国在高技术产业方面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快。  相似文献   

8.
人类即将跨入21世纪。在各国瞩目于21世纪发展而展开的综合国力竞争中,高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居于突出的战略地位。 高技术的发展,决不仅仅是一组单纯的技术现象。从经济上看,当代世界高技术产业  相似文献   

9.
知识经济是以高科技的产业化为核心的、知识和信息成为制约发展的最重要因素的经济形态。信息产业是知识经济的支柱。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是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结果。在过去十年中,OECD成员国的高技术产品在制造业产品中的份额和在出口中的份额翻了一番多,达到20%~50%。在过去三年里,美国的经济增长中,有27%要归功于高技术产业。显然,知识经济在生产中以高技术产业为支柱,而高技术产业以高科技为其最重要的资源依托。这里的“高科技”是特指的,不是传统工业技术的简单创新,按联合国组织的分类主要有:信息科学技术、生命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10.
<正>当前,以开发高科技和建立高技术产业为特征的新技术革命正在迅猛开展,世界正步入高科技时代。高技术已日益成为国际范围内科技、经济、军事激烈竞争的焦点。它正在向世界经济、社会和各个方面渗透和扩散,导致生产力的新飞跃和世界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新变化,不断地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促进世界各国的繁荣富强。 (一)、高技术的性质和特征。什么是高技术?目前国内外尚无明确统一的界定。近年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高技术产业创新和应用将带动区域内整体经济快速发展,对其效率分析意义重大.利用DEA模型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分析的结果表明,丝绸之路经济带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不高,其人才、经费开支、固定资产投资存在不合理问题.需要大力培养和引进高技术人才,加强新产品开发经费投入,合理整合固定资产投资,提高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带动丝绸之路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重要作用.岳阳经济发展中的严重缺憾是高技术产业不发达,因此,必须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以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  相似文献   

13.
世界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新动向及我国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1世纪后,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高技术产业已成为国际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大国争夺的战略制高点,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基础。国际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特点和趋势,我国对此积极响应,采取应对措施,推动我国高技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人类社会最显著的特征是什么?高技术社会亦或消费社会?高技术社会表明了日新月异的高新技术已经将我们人类生存的空间打造成了一个数字化的世界,技术已极大的改变了现代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消费社会凸显了自工业社会以来,消费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高技术社会的消费呈现两大趋势:技术消费和逃离技术消费,这两大消费趋势看似相背离,其实质是高技术背景下技术消费发展过程中一种必要的张力和平衡。随着技术的发展,消费客体和消费方式的演变表明了技术消费的核心在于价值的共享和创新。  相似文献   

15.
产业集聚是当今世界经济中颇具特色的经济组织形式,特别集中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集聚区内 的企业通过合作与交流可以发挥规模经济效应,同时可产生强大的溢出效应。本文主要从高技术产业集聚的含义 及一般特征出发,分析了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的促进效应,并提出了我国促进高技术产业集聚实现区域经 济快速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1知识经济的内涵及特征 所谓知识经济,是指“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它是以科学技术为主的知识生产、分配、使用和消费为重要因素的经济,并以高技术产业为第一产业支柱,以智力资源为首要依托,通过知识或有效信息的积累和利用来促进经济乃至社会的全面发展。知识经济具有如下特征:第一,知识成为发展经济的资本。在经济活动中,知识作为一种产业投入的作用越来越大。第二,知识经济增长的无限性。这和利用自然资源的有限性经济形成鲜明的对比。第三,知识经济是“低耗高效”型经济。发展知识经济的成本主要在开发阶段。第四,高技术产…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是高技术的世纪,发展我国的高技术及其产业已成为全国人民的共识。70年代末,特别是80年代以来,以开发高技术和高技术产业为特征的新产业革命迅猛发展,世界技术发展史随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即高技术时代。世界许多国家根据形势的发展和本国的具体情况,都在调整自己的国家发展战略,研究制定高技术发展规划,纷纷把发展高技术作为兴国的战略重点和关键措施,以增强自己的综合国力。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就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它既不同于农业经济,也不同于以传统工业为产业支柱,以稀缺资源为主要依托的工业经济。它是以高技术产业为第一产业支柱,以智力资源为首要依托,以知识和技术的不断创新、持续发展为动力的经济。知识和创新是其灵魂。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都是科学和技术的革命引发了产业革命,也就是知识的创新和利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由此看出,我国必须实行科教兴国。这是我国21世纪的国策,是实现强国的根本。  相似文献   

19.
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国经济的未来发展,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是高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业的高技术产业竞争力构成要素主要分为创新竞争力、生产竞争力、市场竞争力.基于高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和层次聚类法.对我国各省份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领域的高技术产业竞争力进行评价与分析,可以找出不足与差距,从而采取不同的措施,促进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领域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知识经济是近几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新概念,它的兴起正改变着国家的产业结构,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按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认为,知识经济是建筑在知识和信息基础上的经济,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为直接依据的经济,知识是提高生产率和实现经济增长的驱动器。它具有以下特征:以知识型企业为标志,反映企业发展新动向;以高技术产业为主导,体现产业发展新途径;以高技术为杠杆,推动传统产业知识化;以高技术为武装,促进服务业新发展;以新增长理论为向导,促进企业经济长期繁荣;以现代管理理论和技术为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