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中,第五章第3节《平行线的性质》设置了一个通过测量探索平行线性质的探究活动,内容如下:图1利用坐标纸上的直线或者用直尺和三角尺画两条平行线a∥b,然后,画一条截线c与这两条平行线相交,标出这些角(图1).度量这些角,把结果填入下表:角∠1∠2∠3∠4度数角∠5∠6∠7∠8度数各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度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写出你的猜想: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再任意画一条截线d,同样度量并计算各个角的度数,你的猜想还成立吗?此探究的设计意图是运用测量探索平行线的性质,使学生…  相似文献   

2.
对人教版七年级(下)第一章“人的由来”这节教材,教师如何开展有效的探究活动?下面介绍几则相关素材,以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3.
乔红 《生物学教学》2007,32(12):56-56
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章“血流的管道———血管”一节中,给各类血管的定义是: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静脉是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学生有了一个概念,毛细血管的两头一边连着最小的动脉,一边连着最小的静脉(最小的动脉→毛细血管→最小的静脉)。进入第五章的学习,在“尿的形成和排出”一节中,接触到肾单位的概念。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肾小球是毛细血管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许多毛细血管蟠曲而成,这些毛细血管汇集成出球小动脉。…  相似文献   

4.
张敏 《吉林教育》2006,(12):41-41
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1年初审通过并于同年出版发行的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的探究实验“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在之前的旧《生物学》教材“动物行为”部分就有。  相似文献   

5.
庄锋 《生物学教学》2007,32(3):52-52
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章“植株的生长”一节有一个“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探究活动。其目的是让学生运用测量的方法探究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教材一并给出了实施探究的提示,用钢笔自幼根尖端向上等距离划四条线。然后将幼苗放在培养皿中培养,第二天测量四个区的之间的距离与第一天比较,第三天重复第二天的工作,并与第二天测得的距离进行比较,看又有什么变化。很多教师做了多次探究,可能少有成功。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风筝》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其中的“傲然”一词编者没有作注。  相似文献   

7.
贵刊今年第9期刊有《“朝霞在西”“晚霞在东”有误》一,章认定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课《看云识天气》中“朝霞在西,表明阴雨天气在向我们进袭;晚霞在东,表示最近几天里天气晴朗”的说明有误。以为只能是“朝霞在东”、“晚霞在西”。  相似文献   

8.
学完了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以后,我们应当及时复习,并进行必要的延伸拓展,以提高学习效果.下面就来回顾一下我们在"一元一次方程"一章中所学到的知识.  相似文献   

9.
1对“寻找教室里的纸蝴蝶”活动的改进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1章第4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一节的教学以“寻找教室里的纸蝴蝶”活动为起点,引入生物对环境适应的知识,趣味性强。学生容易接受,这个活动实际上也是一个模拟性的实验探究活动,有利于训练学生模拟实验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实验教材七年级《数学》(上册)第126页有一道拓广探索题,让我们探究直线相交最多有多少交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本部分习题是对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各节课后习题的补充.这些题目大都是本人依据中考题精心改编而成的.可作为同学们课外练习及教师布置作业之用.同学们不妨一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正> 为了更好地体现新课程理念,挖掘教材中的探究素材,使广大教师有效地开展探究活动,下面介绍几则探究素材,以配合人教版七年级(下)“人体的营养”“人体的呼吸”及“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章的教学,以供参考。1 探究常见食物的营养成分活动目的:使学生养成关注常用食品营养成分的习惯,培养学生对食品包装袋上的信息进行分析加工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三章第二节中,安排了探究“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的实验,但大多数教师反映很难找到水蚤,同时实验难以成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在教学《羚羊木雕》(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即将结束时,师生共同讨论:“父母逼孩子要回送人家的礼物,这种行为对不对?为什么?”全班分正方和反方展开了一场辩论。  相似文献   

15.
本部分习题是对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十章各节课后习题的补充.这些题大都是本文作者依据中考题精心改编而成的,可作为同学们课外练习及教师布置作业之用.同学们不妨一试.  相似文献   

16.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27课节选了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一诗,其中有这样一句:"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量词"朵"和流星的搭配堪称神来之笔。有许多参考资料都这样品评:"说朵是把流星比作花,花是美好的事物,象征了牛郎织女在天上过着美好幸福的生活。"乍看似有道理,可细一推敲却不然,作者用朵来修饰流星本来就是为与下文的灯笼照应,而灯笼  相似文献   

17.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看云识天气》,中有“朝霞在西,表明阴雨天气在向我们进袭;晚霞在东,表示最近几天里天气晴朗。所以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显然语句中把谚语“朝霞不出门”理解为“朝霞在西,表明阴雨天气在向我们进袭”;把谚语“晚霞行千里”理解为“晚霞在东,表示最近几天里天气晴朗”。这样理解有悖情理。何谓“朝霞”、“晚霞”?新华词典说,“朝霞是早晨东方的云霞”,“晚霞是日落时天空出现的彩云”。朝霞、晚霞出现的时间、地点说得很清楚。而课却说“朝霞在西……晚霞在东……”,这个句子本身对“朝霞”、“晚霞”的理解和使用就出现了错误。生活经验也告诉我们:清晨东方天空中有红霞(多为血红色),则近两天内将有阴雨;傍晚西边天空霞光绚丽(多为橙红、橙黄色),则第二天必定天气晴朗。故谚语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或“朝霞雨凄凄,晚霞行千里”之说。  相似文献   

18.
人教版七年级《语》上册有《〈世说新语〉》两则,其一《咏雪》:   谢大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拟?”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相似文献   

19.
我站在高山之颠。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 这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中的《黄河颂》。地理课上学的和地图上显示的都是黄河奔向渤海之边,而不是“黄海之边”。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行道树)一文,笔者以为有以下一些瑕疵。[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