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辅相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必须始终不渝地抓好法制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法治与德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法治与德治有机结合,必将促进全民公德意识提高、社会进步;法治与德治有机结合,有利于调整民族社会心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重要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2.
法律需要强制,道德需要自律.德治与法治的关系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获得了新的涵义,并赋予二者新的关系.德治与法治是社会健康发展的强力保障,我们既要依法治国,还要以德治国.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并在实践中正确运用这一重要思想,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王树义  周迪 《高校理论战线》2014,(2):114-124,159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执政党为何反复提生态文明建设?何谓生态文明?如何建设生态文明?本文从上述问题入手,指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在环境保护领域,应当通过加强环境法治,转变环境法治运行思路,推动和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美丽中国的梦想。  相似文献   

4.
对当前中国市场经济形势下干部的队伍进行分析后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法治和德治。  相似文献   

5.
在当代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过程中.要十分重视道德建设的作用,这种道德建设的作用即德治是法治明重要组成部分。德治对法治明,突出了它的精神上的功能。我们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来促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对当前中国市场经济形势下干部的队伍进行分析后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法治和德治。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生态文明法治理论根植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生态法治观的理论创造,是对中国传统生态智慧与法制理念的继承与发展。不断变异的新冠病毒折射出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协调,将环境保护设为优先因素是新生态文明时代有效应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基本依托,也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法治理论的重要内容。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法治理论为抓手,进一步推进环境法治建设应当从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规范体系、健全生态环境保护执法体系、构建新时代生态司法制度体系、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守法普遍化四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8.
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而良好的法治环境是建设西部生态文明的根本保障。当前,在建设西部生态文明进程中,法治环境存在着生态立法滞后、环境执法不力以及民众法治意识淡薄等问题。因此,必须完善有关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法律法规的国家立法和地方立法,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执法机制和生态文明教育机制。  相似文献   

9.
教育治理既离不开德治,也离不开法治,在教育治理过程中,所有的教育活动都应当符合教育法律的有关规定,所有的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在从事各类教育活动时都应当遵守或不违背教育法律的规定和精神。德治是教育的理念、态度和方法,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精湛的教学技能,更要有一颗热爱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在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要将德治与法治紧密结合,才能使我们的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更接近教育的本质。  相似文献   

10.
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 ,只有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有机结合 ,使德治和法治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才能保障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生态伦理学成为一门显学时,就突显了“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之争。两种生态伦理观都有其合理性,但共同的悲哀是割裂了人与自然的统一关系也就遮蔽了人的本真自我。十七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写进党的报告,说明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备受关注的一个重要论域。因此建构和谐社会视野下的新的生态伦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相关著作中蕴含着一定的生态伦理思想,它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诸多启示,如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物质变换,资本逐利性本质以及所造成的资本主义双重危机和适度消费模式等。由此观之,马克思哲学不但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理论根基,而且还提出了解决思路和方法。在当今生态文明建设中,马克思生态伦理思想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理论先导和前瞻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明的提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生态文明的理念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指出了一条健康、有序发展的道路。这条道路的通达,需要对现有的环境法理论基础进行革新,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体系,完善各项法律制度,加强体制机制的改革。环境法作为法律体系中的重要一部分,理应为生态文明的实现做出自己的贡献。从环境法指导理念的转变,到法律原则的变化,再到立法模式和法律体系的今后发展方向,我国环境法的发展要始终围绕着生态文明这个主旨。虽然我国的环境法仍存在很多不足与缺陷,但是通过不断的修正与完善,结合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的实际情况,不断健全相应的法律体系,从而更好地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4.
通过探寻荀子的生态伦理思想并结合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展开分析,指出荀子的生态伦理思想对于指导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集中体现,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保证.依法治国不仅要有一套完备的法制体系,还要有社会公众对法律秩序所内含的基本价值的信仰.法律信仰是法治化进程的精神动力,增强全体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关键.培养法律信仰的基本路径包括:破除权力本位,树立法律权威;增强社会公众的权利意识;加强对国家公职人员特别是执法、司法人员的教育和管理;疏通从利益需求认同到法律价值认同的渠道;完善赏罚机制,促进司法公平.  相似文献   

16.
人类已经进入新世纪新千年之"为伦理思考所支配"生态文明时代。作为上层建筑的政治理当回应时代文明发展趋势把生态文明纳入价值视野,以谋求一种与传统政治要素结构相容的新的政治观,即生态政治。马克思主义关于生态环境与政治关系的论述揭示出人与自然矛盾的根本解决有赖于社会制度的变革。这种变革在当今政治领域主要表现为政治过程的生态化,包括以各国政府决策的生态化和国际环境正义新秩序的确立为内容的双重构建,以实现遵循"环境正义"的"理治社会"。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生态文化可以分为物质、精神、制度和文化四个方面。繁荣生态文化对于建设生态文明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生态伦理的立规立范与生态文明建设是同一社会发展范畴下道德与文明依次递进的伦理哲学命题。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低碳经济时代,推动着生态伦理与生态文明建设并行发展的同时,提示着生态伦理的建设就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生态伦理的立规立范和教育用语研究发展,并经过生态伦理教育实施向生态法制伦理建设的强化,上升到生态文明建设当下性发展的逻辑命题。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的四个道德规范和个人品德规范为参照和思维对应,从日常社会生活中探寻生态伦理规范用语的提炼为基点,力求提出供学界探讨的生态道德用语研究及其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当下性发展论题。  相似文献   

19.
政治文明是人类政治发展过程中的不变追求,它可以带来国家的兴旺、民族的繁荣和人类的和平。法治是政治文明的本质体现和根本保障。现代法治不仅展示了政治文明发展的价值追求,更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优选途径。我们必须吸收和借鉴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有益经验,以政治民主为核心,以政治法治为外围框架,结合中国的政治现实,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