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从写实和夸张两方面论证了数字在诗词中的运用,并结合丰富的诗词例句分析了数字在诗词中体现的诗的意境、诗的形象、诗的美感及令人耳目一新、回味无穷的委婉、含蓄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纵观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数字入诗入词的现象十分常见普遍。数字不仅参与构建意象、营造诗境,且在配合艺术手法、丰富诗词表现力和强化诗词节奏、增强音乐美感及充当特殊诗词结构等多方面都表现出神奇功能,成为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独特文学现象,值得我们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3.
魏艳  陈喜贝 《海外英语》2011,(11):188-189
模糊语言理论为数字模糊语义翻译开辟了新的途径。英汉数字在民间语言和文学作品中具有模糊语义,起到修辞和增加语势的作用。该文从英汉数字模糊语义出发,探讨毛泽东诗词英译中数字模糊语义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4.
王敏 《考试周刊》2011,(43):56-56
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教学中我一直感到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不高,积极性不强。虽然造成这一不良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但总结起来不外乎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部分学生不喜爱学习诗词体裁文章;二是部分学生认为诗词文章不容易学习;三是部分学生没有掌握学习诗词的一般方法。我认为,学生学习诗词兴趣不高的根本原因在于教师的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不足。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进而增强诗词教学的效果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5.
一提起数字,我们常常就想到它的“单调、乏味、枯燥”。因为数字很难唤起人们的审美感受和艺术情趣,与诗词更是“风马牛不相及”,然而,当我们细致地看过古典诗词作品,就不难发现数字与诗词的关系是源远流长,许多诗人正是因为巧妙地运用了数字,才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美学效果,并获得了独特的艺术魁力。 数字在古典诗词中往往可形成“对偶、比喻、夸张、铺排”的修辞,使文章更生动形象、意境深远。王维在《送粹州李使君》一诗中便恰当地运用数字开拓了意境。“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抄百重泉。”这是全诗的前两联,作…  相似文献   

6.
魏群 《语文天地》2015,(4):42-43
古代文学家精心选择数字入诗词的比比皆是,大体上说,数字入诗萌芽于先秦,形成于两汉至南北朝,鼎盛于唐。唐代诗人偏爱数字,甚至达到了离开数字便无法成诗的地步。唐代许多杰出的诗人都是活用数字入诗的高手,盛唐的李白、杜甫,中唐的刘禹锡、孟郊、柳宗元、李贺,晚唐的杜牧、李商隐等都能在诗歌中将数字运用得出神入化。简单的数字能在诗人的匠心独运中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一般来说,数字入诗词,主要有以下几种作用。  相似文献   

7.
薛涛诗词中专有名词甚多。在其现存的91首诗词中,有68首诗词中都出现了专有名词。薛涛诗词中专有名词英译的研究在整个薛涛诗词英译研究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结合“功能对等”理论,对薛涛诗词中专有名词英译的具体翻译策略进行了探讨,以期对薛涛诗词英译的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诗词中数字"万""千"频频出现,将磅礴气势,豪情万丈推向极致,而如何将这种虚化意象在英译中原汁原味地体现出来,则是本文讨论的重点。本文选取毛泽东诗词英译领域具有代表性的文本为分析对象,探讨数字"万""千"的翻译策略,以期再现原诗数字所体现的磅礴气势与美学意趣。  相似文献   

9.
模糊语言理论为数字模糊语义翻译开辟了新的途径。英汉数字在民间语言和文学作品中具有模糊语义,重在表义、言情、显势。本文从英汉数字模糊语义出发,结合毛泽东诗词中“万”字的翻译探讨数字模糊语义的翻译原则和翻译方法,寄望于对模糊语言研究和模糊语义数字翻译研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0.
谶语诗词是《红楼梦》中重要的信息传递者、情节推动者和结局预言者,具备强大的信息传递功能,对全书主题思想的深化和情节结构的展开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从信息功能的层面来分析《红楼梦》中谶语诗词的翻译,结合赖斯、韦努蒂等人的翻译理论,比较大卫?霍克斯与约翰?闵福德译本和杨宪益、戴乃迭夫妇译本,总结和分析了《红楼梦》谶语诗词中不同类别谶语信息的翻译方法,并对中国古代具有类似信息功能的文学作品的翻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音韵、词汇与修辞、意蕴三个层面上分析格律诗英译中的翻译和变通问题。翻译诗歌要尽可能保留原诗的音韵之美,格律诗中的平仄押韵等与英诗的音步韵格之间存在可译性,因此应在不损原意的基础上表现出原诗的音韵之美;中国诗歌的用词、文法和修辞要有适当的译入语与之对应;上乘的译品能再现原作的意蕴。作者提出论点并结合大量翻译实例予以论述。  相似文献   

12.
汉诗是中华文化之精华,在全球化语境下汉诗英译对本土文化身份的重构以及世界文化版图的重新确立意义重大。汉诗英译重在意象的传递。汉诗英译的意象传递是译者以"异化"的道德态度,充分调动诗学创作和信息传递的双重主体性,运用抵抗或通顺的话语策略,产出具有异化效果的可读性译文的过程。汉诗英译的意象传递策略包括完全抵抗策略和部分抵抗策略(意象的调整、加工、舍弃、加译)。  相似文献   

13.
古典格律诗英译的等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军营  张换成 《培训与研究》2007,24(3):123-125,130
等值论是现代西方翻译理论的一个中心议题,关于等值概念本身以及能否达到、如何做到等值,翻译界并无定论。针对诗歌翻译的等值,许渊冲先生提出了“三美论”,即:意美、音美和形美,被认为是诗歌翻译的最高境界和标准。本文以许先生的原则为基础,结合一些经典格律诗的翻译实例,试图在意境(意)、韵律(音)、选词与修辞(形)三个层面上分析和探讨古典格律诗英译中的等值问题。  相似文献   

14.
意象是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诗歌言情表志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意”与“象”两个方面。英诗汉译中,意象的翻译标准可采取直译法、增译法、转译法、变译法等方法,以“传神、优雅、合意”为翻译标准进行翻译。  相似文献   

15.
钱钟书先生的《宋诗选注》是一部独具特色的诗歌选本,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他选诗角度与注释方法都不同于其他诗歌选本。尤其是注释部分,钱先生采用了中西结合、古今比较、修辞学、心理学等多种方法。仅仅是他运用“文学笔法”和“诗意的对话”两种注释方法,把诗歌的注释当作文学评论来写,用其他诗人的诗歌去解释诗句,这些方法的运用也显示了钱先生的才华与个人魅力。  相似文献   

16.
许渊冲教授的诗歌翻译理论与实践自提出以来引起了中国翻译界广泛的讨论.而目的论这一以目的法则为主导的翻译标准多元化的理论体系为翻译评论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因此本文试图从目的论角度对许教授的中国古诗翻译理论与实践作出分析,以说明翻译目的在其翻译理论和实践中不容置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翻译理论中涉及的语言符号的象似性问题在国内外语言学界受到关注,以林语堂英译中国古典诗词为例,象似性原则的应用在其诗文的译作中可见一斑。因此,结合象似性原则对林语堂英译中国古典诗词进行艺术赏析和研究对于学生的翻译理论的学习和实践都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Base on analysis of the translation of Li Shangyin’s Untitled by Xu Yuanchong,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translation principle"multi-dimensional adaptations and adaptive selections"in translating classical Chinese poetry.It is proved that"three dimensional transformations"are effective translation methods in C-E translation of classical Chinese poetry.  相似文献   

19.
汉语数字和数字词语英译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字就是表示数目的字 ,数字与别的词构成的词语称为数字词语。汉语数字和数字词语的联想意义极为丰富。汉语和英语的数字和数字词语的联想意义有相同的一面 ,也有不同的一面。汉语数字和数字词语联想意义英译的方法有 :直译、意译和借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