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最初知道卢新华是因为他的短篇小说《伤痕》和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以这篇小说命名的"伤痕文学";后来认识卢新华是因为他的长篇小说《紫禁女》,这部长篇带给我的震撼不亚于其短篇《伤痕》;最近见到卢新华是因为我们同时受邀参加2014年南昌大学主办的"首届新移民文学国际研讨会"。在江西九江星子县温泉镇的天沐温泉度假村,我有机会  相似文献   

2.
作 家 档 案 张洁,原籍辽宁抚顺,生于北京,幼年丧父,从母姓.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自1978年在"伤痕文学"大潮中以一篇《从森林里来的孩子》初登文坛之后几十年间笔耕不辍.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一级.著有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只有一个太阳》《无字》,小说、散文、随笔集《爱,是不能忘记的》《方舟...  相似文献   

3.
夏目漱石在创作带有批判精神倾向的名作《我是猫》及《哥儿》之后,又发表了"以美为生命"的小说《草枕》,其中所蕴含的非人情美学究竟意味着什么?通过解读该篇小说中折射出的深刻意境,我们可以把握住作家夏目漱石在当时历史背景下所持有的独特文化思维理念。  相似文献   

4.
《班主任》不是伤痕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文学界公认《班主任》为"伤痕文学"的源头,而比较《班主任》与《伤痕》发现,后者才是真正的源头.《班主任》的主人公是张俊石,主题是教育界在新的历史时期拨乱反正,大干快上.谢惠敏也并不是伤痕人物,她只不过证明了青少年的认识和观念的一种历史惯性.将这种社会政治大环境的影响看作是精神创伤,并不妥当,亦不深刻.《班主任》的情感基调是积极、愉快、"向上"的,根本不具备"伤痕文学"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一九八一年九月二十五日,是中国伟大作家鲁迅的百年诞辰,同年十二月四日又是他的著名小说《阿Q正传》发表的六十周年。这两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都同在一年里,而且相距很近,这虽然是个偶合,但却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事。在《阿Q正传》发表之后的六十年当中,这篇小说陆续不断地被翻译成各国文字,受  相似文献   

6.
一、教学目的的确定《论鲁迅》是毛泽东同志一九三七年十月十九日在延安陕北公学鲁迅逝世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这篇讲话是当时陕北公学学员汪大漠同志的记录稿,最初发表在1938年3月出版的由胡风主编的《七月》刊物上(参阅《人民日报》1981年8月19日唐天然《〈毛泽东论鲁迅〉发表经过》和《人民日报》1981年10月12日胡风《一点回忆》两文)。在纪念鲁迅诞辰一百周年的前夕,《人民日报》于1981年9月22日,重新发表了这篇重要讲话,它与原来发表的记录稿略有不同。毛泽东同志当时所以要发表这篇重要演说,其  相似文献   

7.
为庆祝建校六十周年,南开大学历史系于1979年10月15、16两日举行了校庆学术报告会.参加会议的除全系师生外,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校友和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来宾,共计六百余人.报告会上共发表了论文三十九篇,计中国史论文二十四篇,世界史论文十二篇,政治理论论文三篇.中共中央毛泽东选集编委会周恩来文集编选组的韩荣璋同志,应邀在会上作了题为《周恩来同志在白区的革命活动》的报告.他用大量的事实批驳了国民党蒋介石和万恶的"四人帮"对周总理的污蔑;歌颂了周恩来同志在国民党统治区英勇斗争的事迹.明清史专家郑天挺教授在会上发表了《清入关前满族的社会性质续探》一文,论证了努尔哈赤建国前的思想意识属于封建  相似文献   

8.
鲁迅先生的《祝福》最初发表于1924年3月25日上海《东方杂志》上。距今已有80余年,不仅祥林嫂这个名字流传的妇孺皆知,而且学术界对这篇小说的研究也是如火如荼。如此短小的作品,读者却总是品不完,道不尽,究其什么原因使这篇万字小说不因历史的久远,仍旧光辉四射,魅力无穷呢?让我们从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构思两大方面加以论述。一、作品具有深刻广意的思  相似文献   

9.
美国“民主”选举的实质──评德莱塞的《请君入瓮》董淑铭德莱塞的小说《请君入瓮》是1918年出版的小说集《自由及其它》中的一篇。小说通过一个政党党魁陷害另一政党的一名新闻记者的故事,深刻有力地揭露了美国“民主”政治的种种丑恶内幕。此作品发表已近八十年了...  相似文献   

10.
《促织》是《聊斋志异》中一篇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小说。小说内容的最大特色乃是体现了一个"异"字,正如《(聊斋志异>序》所谓:"志而日异,明其不同于常也。" 试分述之: 1.趣之"异" "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故事的起因告诉读者,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皇帝已由追求一般的奢华享乐生活转而一味追求声色犬马、斗鸡玩虫等  相似文献   

11.
《现实一种》是一篇很独特的小说,它看似平实,像是一篇"写实"的作品,其实并非如此简单。文章通过细读对作品进行了深刻分析。  相似文献   

12.
正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的小说《窗》内容简洁,短小精悍,小说的结尾含蕴深刻,震撼人心,令人回味无穷。对于这篇小说主题的解读,大部分教师选择了文题中的"窗"和文末的"墙"的意象来把握。但实际上,文中还有一些非常重要却容易被忽视的角度,可以引发我们对这篇小说的主题进行更深入地思考。一、小说中的环境色彩《窗》这篇小说有两个人物,他们没有名字,我们根  相似文献   

13.
在"五四"文坛上,出现了一种深受日本"私小说"影响的小说新样式———"自我小说"。鲁迅是最早创作"自我小说"的作家。他的《一件小事》,不仅符合小说的基本要求,是小说而不是散文,而且与日本"自我小说"的理论和创作实际相符,是一篇典型的"自我小说"。同时,《一件小事》发表的时间又最早,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自我小说"。  相似文献   

14.
《墙上的斑点》是弗吉尼亚.伍尔夫于1919年发表的第一篇意识流小说,是一篇实践了作者描绘内在真实的艺术主张的作品。这篇看似无序可循的作品并非只是作者毫无目的的思绪飞扬,其中也隐含着深刻的思想。本文即从文章结构的分析着手,对其进行初步的分析解读。  相似文献   

15.
"救救孩子"是鲁迅先生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的结尾一段,由这四个字组成的短句独立成段,文章至此戛然而止,发人深省。我们知道,《狂人日记》作为中国第一篇白话小说,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思想毒害之严重,倾注了作者对民族传统文化极度忧愤的感情,反映了作者彻底的反封建精神和现代意识。那么鲁迅先生发出的"救救孩子"这一声沉痛的呐喊,与《风筝》这篇散文中贯  相似文献   

16.
1918年5月,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了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立即引起巨大反响.他随后发表的小说都结集于《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之中,均用白话写成.  相似文献   

17.
鲁迅创作的小说,最早的一篇不是《狂人日记》,而是一九一一年冬天写的文言小说《怀旧》,发表在一九一三年四月《小说月报》第四卷第一号,署名周逴,后来收在鲁迅的《集外集拾遗》中.这篇文言小说比《狂人日记》早写了七年.《怀旧》是用第一人称写的.表面来看,是对于儿童生活的一段回忆,但它却并不是《朝花夕拾小引》中所说的“回忆文”,尽管其中的个别细节,鲁迅还写在他后来的回忆文章中,如《阿长与山海经》中所说的阿长对他讲“长毛”的事情.可是这篇《怀旧》却有着许多虚构的人和事,应该说是一篇创作小说.  相似文献   

18.
《中学语文》今年第5期发表了江西傅胜芳同志的文章,《成渝不是“夜走灵官峡”的主人公》,作者主要从“理论上”和“课文内容”两方面提出了理由。仔细研读本文,我觉得仅就以上两方面的理由便断言成渝不是小说的主人公未免有些偏颇,成渝是否是小说的主人公还有进一步探讨之必要,因为这也是教学这篇小说至关重要的问题。《夜走灵官峡》的中心思想无疑是在  相似文献   

19.
赵树理在20世纪50年代发表的《锻炼锻炼》是一篇不断被重读的小说。这篇小说不仅寄予着赵树理一贯秉承五四新文化的启蒙农民的传统,同时也蕴含着他对5、60年代农业现代化的深刻思考。他透过小说发现了农业合作化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即保障农村社会的公平与公正才能促进现代化的发展。这彰显了赵树理问题小说在今天文学史上的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20.
陈衡哲是中国现代进入女作家创作之林的第一人。她于1917年在任叔永、胡适主编的《留美学生季报》发表了白话小说《一日》,而现代文学史公认的第一篇白话小说———鲁迅的《狂人日记》1918年才公开登载。本文认为,陈衡哲《一日》的价值并不仅仅限于线性时间维度上的最早。从中国小说流变史的视角看,这篇作品在取消情节、刷新语言、文体间的渗透等几个方面对古典小说体式进行了尝试性的颠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