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任何一个诉讼程序中,双方当事人都是必不可少的,司法过程的根本规则、它的推动力量以及效力保障,都是基于"对审原则".对审原则表达的基本思想是确保当事人对诉讼程序的参与,应当体现在整个诉讼过程当中,主要适用于法官和双方当事人之间.此外,对审原则的贯彻有赖于一系列的制度性保障.  相似文献   

2.
在任何一个诉讼程序中,双方当事人都是必不可少的,司法过程的根本规则、它的推动力量以及效力保障,都是基于“对审原则”。对审原则表达的基本思想是确保当事人对诉讼程序的参与,应当体现在整个诉讼过程当中,主要适用于法官和双方当事人之间。此外,对审原则的贯彻有赖于一系列的制度性保障。  相似文献   

3.
规范量刑已渐成为时下司法界共识,在借鉴英美法系国家的完全诉讼化量刑程序的基础上,量刑引入相对诉讼化程序是现阶段我国量刑规范化的有效路径,亦可充分体现新形势下中国特色的诉审关系,符合当前我国量刑改革的实际进程,同时也是兼顾诉讼的公正与效率的有效途径.构建量刑的相对诉讼化程序应当从实行量刑阶段的相对独立化、保证控辩各方的充分参与以及运用特殊证据规则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4.
提高诉讼效率是现代诉讼的价值目标之一,也是我国司法改革的价值目标之一。为了提高诉讼效率,我们在司法实践中采用了简易程序、普通程序简化审、自诉案件调解审以及辩诉交易等制度,这些简化审制度确实提高了诉讼效率,合理配置了司法资源。但刑事简化审制度也存在某些不足之处。因此,加强刑事简化审制度的研究对司法实践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基于控辩审三方诉讼构造的基本原理,死刑复核程序的诉讼化改造就离不开检察机关的参与。检察机关参与死刑复核程序,不仅体现了程序正义的价值追求,而且体现了我国设置检察机关的根本初衷,即代表国家行使检察权,监督国家法律的正确、统一实施。笔者试图结合死刑复核程序的整体改革思路,对人民检察院如何参与死刑程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刑讯是中国古代诉讼中极其普遍存在的史实,而术审是中国古代社会诉讼的理想,两者构成了中国传统司法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清末重要的律学著作<不用刑审判书>,以变革用刑审判的司法传统为主旨、倡导不用刑的术审方式,对中国古代司法经验进行了深入而有价值的总结和探讨.该书充分展示了中国传统司法中术审理想的多元特色.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审辩关系呈现对抗、冲突的形态,现有的诉讼构造、审判性质和辩护功能都是诱发因素。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势必会影响我国现有的审辩关系和权利体系,权威型法官的建立一方面对审判公正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也要求律师的辩护活动回归理性,通过加强审判方和辩护方之间的沟通、监督、职业流通,最终构建出理想的审辩关系。  相似文献   

8.
审辩式思维是学生历史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思维,本文以审辩式思维为切入点,界定了审辩式思维的内涵,探讨了审辩式思维的教与学的价值。以“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一课为例,探讨了质疑、证疑、体认作为审辩式思维在历史教学中培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从我国中小股东权益受损的现状,分析公司法和证券法上中小股东权益受损的主要缘由及状况;比较我国目前的直接诉讼和派生诉讼两种诉讼制度及单独诉讼、共同诉讼和代表人诉讼三种诉讼提起方式各自的适用案情和优劣。通过比较分析两种诉讼制度与三种诉讼方式之间的关系,得出在非证券市场以及证券市场两种情况下中小股东权益受害后提起诉讼的最佳途径以及相关制度建议。  相似文献   

10.
传统民事诉讼法学理论和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特点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既判力扩张理念奠定了基础。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既判力的扩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基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预防性功能"属性,其既判力的时间范围从事实审法庭辩论终结之时扩张至事实审法庭辩论终结之后,包括不可预料性事由和预测性判决;基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主体多元性"属性,其既判力的主观范围从当事人双方扩张到其他未参加诉讼的适格主体(国家机关、有关组织和公民);基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公益维护"属性,结合判决结果合法公正的司法实践和纠纷一次性解决的制度设计,其既判力的客观范围应从判决主文扩张至判决理由。  相似文献   

11.
卞红专 《教师》2008,(23):46-47
【教学案情】 这是一堂校级体育活动课.同时有六个班级的学生在同一操场上进行球类活动,有的班级被安排的是篮球.有的班级被安排的是排球,有的班级被安排的是羽毛球。还有的班级被安排的是足球等各项球类活动。我在辅导过程中发现。每个班虽然都安排了球类的具体活动.但参与的对象均是本班的部分学生,  相似文献   

12.
控审分离的价值在于通过对追诉权的制约,抑制追诉权的滥用,来保护公民在刑事诉讼中的人权。控审分离作为诉讼构造的一个基本原则,不仅要在刑事审判程序中贯彻,而且在审前程序中也有其基本的要求。需要在审前程序中引入中立的裁判者,使我国的审前程序具有诉讼的特点,从而对审前程序形成司法控制和程序制约。  相似文献   

13.
刘娟 《太原大学学报》2006,7(3):54-55,58
普通程序简化审不是一种独立的诉讼程序,是被简化了的部分庭审程序的普通程序,对于节约司法资源、提高诉讼效率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缺乏外在配套制度与现实法制环境的支持,极易导致司法不公,有必要对普通程序简化审进行重构,以有利于我国审判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作为规范不起诉裁量权行使的一项司法程序,不起诉听证的引入旨在增强审查起诉程序的公开性与对抗性,以在查明案件事实的前提下实现“定分止争”的诉讼目的。身具社会评价职能的听证员介入听证程序,形成了“控辩审听”的全新审查起诉构造。不起诉听证实践却表明,检察机关主持下的听证程序仍未脱离传统书面审查模式的桎梏,听证案件的选择背离了“应听尽听”的制度初衷,听证员参与的实质性不足,案件评议流于形式,听证程序由“检察主持”异化为“检察主导”。不起诉听证程序应回归多方参与的诉讼构造,重视辩护方的权利保障,增强听证员参与的实质性,确立争议点主导模式,探索“不起诉听证+”机制。  相似文献   

15.
当今中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心理较强,学习缺乏主动性.表现在学习没有计划,课前不预习,对上课的内容不了解,忙于记笔记,或呆坐着听教师讲课.这些都是由于学生没有真正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数学课堂是传播知识,培养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参与情况,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课堂教学?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6.
魏巍 《教育艺术》2010,(6):67-67
近年来,我在英语课堂中采用"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效果很好.所谓"多种感官参与"教学就是把音乐、游戏、画画、比赛等融人到课堂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课堂气氛,使每堂英语课真正地"活"起来.  相似文献   

17.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通过贾雨村徇情枉法判断人命案的故事,尖锐地揭露了封建贵族和官府狼狈为奸、草菅人命的罪恶。这里,“人命案”是故事情节的重要组成部分;贾雨村的徇情枉法与这桩“人命官司”的案情互为因果。所以,案情介绍在课文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作者对案情介绍所作的艺术处理也独具匠心。课文有两处案情介绍。一处是在开头部分,贾雨村“一到任就有件人命官司详至案下”“即拘原告来审”之时,另一处则是在门  相似文献   

18.
论死刑复核中审判权的归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高人民法院收回死刑核准权,不是我国死刑复核程序改革的终点,而仅仅是完善死刑复核程序的开始.如何根据国情和现实需要,从诉讼角度重新构建我国的死刑复核程序,这是事关司法公正,也是刑事诉讼法修改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本文以死刑复核程序的定位为立足点,提出将死刑复核程序改为"死刑复审程序".在此基础上,应允许控辩介入,保证审判的公开、公正和透明,同时应明确复审方式和期限,并确立以法律审为主,以事实审为补充的复审功能.  相似文献   

19.
刑事控审分离原则的法理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保障诉讼的公正,现代法治国家在建构刑事程序时普遍实行控审分离原则,控审分离原则具有结构和程序两方面的意义,结构意义上的控审分离原则是要实现机构设置和人员组织上的审,检分离,而程序意义上的控审分离原则是程序启动意义上的不告不理和程序运行中的诉审同一。对于控审分离原则,我国现有规定仍然有不合理之处,亟待完善。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问题解决的认知过程,数学课堂的学习过程无疑应该基于问题解决而展开.基于问题解决数学课堂的学习过程从五个步骤体现数学问题解决中元认知活动的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