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科教育的质量是本科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生命。随着1999年以来高校不断扩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本科院校急需解决的问题。教师团队的教科研水平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如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教学改革,使本科教育的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再上一个台阶成了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直面问题。文章沿着"什么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教学团队-教学团队有哪些类型-为什么要建设教学团队-如何建设教学团队-在建设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的研究思路,探讨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些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2.
数字化音乐教育资源建设是当今我国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数字化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也是其音乐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但目前,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数字化音乐教育资源的建设还存在着缺乏整体规划、忽视对"软件资源"的投入、校企之间交流匮乏等问题,这使得我国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数字化音乐教育资源的建设并不理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制定标准化建设方案、组建专业建设团队、突出地域性音乐特色,从而建立系统化的教育资源,实现地方新建本科院校音乐专业课程内容与数字化音乐教育资源的完美融合。  相似文献   

3.
教育资源配置是实施高校发展战略、提高教育质量的基本保障,优化办学资源配置,是加强高校管理和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调控手段。高校外部资源配置转型、高校间资源竞争加剧、教育资源短缺与浪费共存,这些都给高校内部资源配置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根据高校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用DEA方法测算了吉林省19个样本高校的内部教育资源配置效率。结果表明,吉林省高校内部教育资源总量能够满足发展的基本需求,但是有4所高校在内部教育资源投入产生冗余,有3所学校投入的资源没有产生应有的效益。为此,必须有目标、有指向地改革其机构设置、人员聘用、管理体制等问题,推动高校管理者树立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理念,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以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这是提高办学效益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在教育部要求实施的"质量工程"建设的大背景下,结合当前高校教育的发展形势和地方本科院校本身存在的教学团队基础差和建设难度大等问题,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提出了加强教学团队建设的观点和意见,力求摸索出来一条符合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建设优秀教学团队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由于历史原因,在教学信息化建设上起点低、投入少,面对新信息技术带来的教育革命,加快建设网络教学平台是这类高校的必然选择。然而,网络教学平台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建设费用高、周期长,同时对高校教学组织、学生学习等都将产生重大影响,因此,研究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策略,对准备建设或正在建设网络教学平台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来说都是必要的。文章对此提出了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6.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中不可替代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建立有效投入机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改革大学治理体制、创新发展制度环境,才能使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走上质量发展、特色发展和创新发展的科学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7.
叶妮 《天中学刊》2013,28(1):138-140
地方新建本科高校实施通识教育是必要的.但在实施通识课程过程中,受教育资源稀缺及单一课程的限制,地方新建本科高校难以实现“跨越”式发展.基于此,地方新建本科院校通识教育课程的实施要注重:树立适合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实际的教育理念,培养具有“生成性”课程意识的教师,设置“纵”“横”结合的课程模式,建立科学的课程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8.
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对于提升本科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以及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西部高校在教学团队建设中物质条件匮乏、教师资源流失的现状,从教学团队的含义和"5P"构成要素出发,重点探讨了西部高校高水平教学团队建设中成员配置的问题,并对以提升本科教学质量为目标的西部高水平教学团队建设成员配置的标准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新建地方院校的特点、团队、教学团队研究入手分析了新建本科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指出新建本科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高等学校行为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等学校的组织属性契约本质决定了其外部与内部复杂的行为关系,以及彼此间一系列的博弈行为。高校的博弈行为一般伴随着利益冲突而进行,这种利益冲突必然引发教育资源的浪费和无效使用,从而对教育效率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为了构建本科教育绩效指标体系,本研究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基于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报告,评价非"985工程"的"211工程"高校本科教育绩效。结果表明:"211工程"高校本科办学综合效率明显高于全国高校平均水平,但仍有20%的提升空间;部分高校办学资源投入冗余量较大;专任教师资源不足是影响办学效率的重要因素;高校类型及其所在区域与效率值无显著相关。高校应当实施规模与内涵协同发展战略,提高教育资源使用效益,注重培养高水平教学团队;国家应当构建以第三方评价机制为核心的"211工程"高校本科教育绩效评价体制,全面提高本科教育办学效率。  相似文献   

12.
高校教学团队建设是当前高等教育加强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科学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措施之一。作为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护理教学团队,深刻认识教学团队的根本任务与核心价值,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找准团队定位,确立可行性建设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建设措施,是团队建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高校转型的发展潮流对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方向影响深远.本文以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为例,通过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的梳理,探究高校转型背景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路径,为当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成功转型提供有益启发.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理念的提出,促进了高等教育资源的重新整合,也为高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互联网+"教育发展背景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沈阳城市建设学院以精品课程建设作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以构建一流教学团队、教材资源、创新教育方法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以培养优秀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为摇篮,探讨"互联网+""、管理学基础"精品课程建设的路径,并为其它同类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建设与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国家精品课程、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国家教学名师、国家级教学团队、高等学校特色专业等社会学学科优质教育资源为切入点,从高校、教师、学生三个层面,探讨了国家级优质教学资源在新建本科院校专业课程建设中的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课题通过对国内外教育资源配置改革趋势的分析,从宏观上提出了一种“倾斜两头,开放中间”,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创新体制:“倾斜两头”——政府应把精力和财力重点投入到九年制义务教育和重点大学的建设中去;“开放中间”——开放义务教育之后的中职教育、高职高专教育、应用型本科教育,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在公立非重点大学推广“国有民办”的改革体制;重点大学以精英教育为主,民办高校和转制后的“国有民办”高校担负起普及大众化高等教育的重任。优化配置教育资源的核心是削减对中间教育地带各类公立学校的教育财政投入,推广“国有民办”的改革体制;其次,在中职教育、高职高专教育、应用型本科教育q-的教育资源经费配置中引入弗里德曼的教育凭证制;再次,把现行公立高校的负债转换为教育债券与高等院校债券,延长偿还债务的日期。通过以上措施,实施教育公平竞争,改革我国现行的计划经济教育资源配置体制。  相似文献   

17.
以地方高校新建本科化工专业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化工专业所属地方高校具有的优势与不足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地方高校培养的创新型化工人才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的特点,找出创新型应用化工人才培养过程中高校与周边经济发展、高校硬件建设、高校师资与课程体系搭建以及师生对专业认知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地方高校新建本科化工专业为例,归纳出目前化工人才培养目标的制约因素,并提出完善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化工专业性过硬的师资队伍以及大力引入研究型教育,促进专业人才全面发展的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8.
孙志军  郑磊 《教育研究》2021,42(11):119-131
以往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认为"撤点并校"导致地方政府减少基础教育资源投入.本文提出一个新的理论解释框架,认为学校是教育资源分配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利益相关方,大规模学校往往具有更强的争取资源的能力."撤点并校"形成规模更大的学校,会对增加地方政府的教育资源投入起到积极的作用.利用1995-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撤并学校没有显著降低财政预算教育支出在地方财政支出中的占比和生均经费,反而显著增加了教师资源的投入.本文研究的政策含义有两点:在教育资源分配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各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建立完善的利益表达机制,这是实现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要结合乡村振兴和完善新型城镇化背景反思"撤点并校"等农村教育发展政策,应当将农村教育质量提升与教育资源的空间配置以及人口的流动与集聚结合起来思考.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新建本科高校在本科高校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而其科研基础薄弱,加强科研团队建设是其提升科研实力的重要措施。本文通过调查分析了某新建本科高校科研团队建设现状,剖析了阻碍其科研团队建设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对新建本科高校科研团队建设和管理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20.
孙志军  郑磊 《教育研究》2021,42(11):119-131
以往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认为"撤点并校"导致地方政府减少基础教育资源投入.本文提出一个新的理论解释框架,认为学校是教育资源分配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利益相关方,大规模学校往往具有更强的争取资源的能力."撤点并校"形成规模更大的学校,会对增加地方政府的教育资源投入起到积极的作用.利用1995-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撤并学校没有显著降低财政预算教育支出在地方财政支出中的占比和生均经费,反而显著增加了教师资源的投入.本文研究的政策含义有两点:在教育资源分配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各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建立完善的利益表达机制,这是实现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要结合乡村振兴和完善新型城镇化背景反思"撤点并校"等农村教育发展政策,应当将农村教育质量提升与教育资源的空间配置以及人口的流动与集聚结合起来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