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代以来,中国进步知识分子为实现社会启蒙的理想引进西方人文主义价值观念,进行文学改良和文学革命。然而在推进传统文学现代转型过程中却因个人价值目标和自身文学素养致使文学革命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新文学在与旧文学对峙中陷入了困境。  相似文献   

2.
五四文学革命的发生发展直接决定了中国近代文化的走向 ,同时对中国现代及将来的文化也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五四时期的先进知识分子以“文学革命”或“文学改良”相号召 ,对旧文学从内容到形式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 ,并且以创造新文学为己任而作了大胆的尝试 ,其主要贡献则在于白话文的倡导和应用。这样便造成了文学的大众化和普及化 ,更有利于下层劳动人民享受文学所带来的愉悦 ,以及借助文学取得更高的社会地位。文学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巨变中的一个方面 ,是中国文化变迁中的一段激流。  相似文献   

3.
一、文学革命的内容 1.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主张打破种种旧形式的束缚,求文体的解放,是文学革命的重要内容。因为文言文不利于表现现代生活、思想和科学知识。所以反对文言文是适应社会进步的需要,提倡白话文有助于更好地表现现代人的生活、情感。 2.反对“文以载道”的文学观,即反对文学表现封建伦理道德,反对把文学作为代圣贤立言的工具;反对桐城派、文选派的散文和江西派的诗;反对投合小市民趣味的文学。总之,文学革命就是要反对文学表现封建思  相似文献   

4.
文学革命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批判旧文学、提倡新文学,有力地促进了中学国文教育内容的革新。从1920-1931年《学生杂志》发表的国文教育方面的论文和学生发表的文学作品来看,文学革命对中学国文教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中学国文的价值界定在注重运用文学教育对思想启迪的同时转向注重国文教学实用价值,注重培养学生满足工作和生活所需的读写能力;国文教育中白话文开始冲击文言文的主导地位,文学革命影响下的《学生杂志》,不再以传统文言文作品为主要学习材料,而是借助时文新语引导中学生阅读新文学,接受新思想;文学革命后新文学作品的大量涌现和广泛传播,推动了中学生新文学的阅读和创作。  相似文献   

5.
“五四”文学革命是从1917年初至1919年五四运动后一段时期里发生的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文学变革。 1912年1月,《新青年》杂志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一文,是”五四”文学革命向旧文学发难的第一个信号。1917年,陈独秀发表了《文学革命论》一文,正式高举起文学革命的大旗。陈独秀以激进的战斗姿态,从与社会革命思想革命的关系上阐述了文学革命的必然性,明确提出了以反对封建文学为目标的文学革命“三大主义”。陈独秀这篇富于战斗性的论文,实际上成为发难时期文学革命的纲领和宣言。就文学改革运动理论主张的内容和指导思想的性质来看,到了1918年,特别是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便发生了较明显的变比。一批先进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受到十月革命曙光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影响,逐渐转变成为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他们同一些激进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一起,成为新文化运动统一战线的领导和骨干。文学革命的理论和主张也带上了更为鲜明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色彩。五四运动前后,文学革命有了新的发展。《新青年》自1918年5月第4卷第5号起全部改用白话文。  相似文献   

6.
<正>“五四”文学革命在中国文学史上引起了历史性变革,大大加强了文学与人民群众的结合,文学与进步的社会思潮、人民革命运动的自觉联系。在理论上,文学革命的先驱者提出了“国民文学”、“平民文学”的口号,以表现普通人民生活、改造民族性格和社会人生为文学的根本任务。在创作上,出现了中国文学史上从未有过的彻底反封建的新人物与主题,把普通劳动人民与新式知识分子作为文学的主人公,以取代旧文学里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从而展示“批判旧道德,旧制度”、“表现下层人民的  相似文献   

7.
1917年初发动的“五四”新文学革命,在反对封建主义和旧文学方面,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在这个革命中,钱玄同响应最早,行动最速,他与刘半农并肩作战,成为众所周知的文学革命的先驱与闯将。复古派首领林纾把他与陈独秀、胡适并列,进行口诛笔伐。尽管“五四”风暴过后,钱玄同“退隐”了,逐渐落伍了,但他  相似文献   

8.
一、“五四”文学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五四”文学革命是“五四”文化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可以说”五四”文学革命是自有中国历史以来一次空前伟大而彻底的反对封建旧文学的运动。在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其中包括丰富多彩的古代文学,也产生了一些杰出的作品。但是到了封建社会末期,旧文学日  相似文献   

9.
以胡适为代表的“五四”文学革命派认为,文学革命的实质就是文学工具的革命,文学革命的历史就是文学工具革命的历史。从实用主义理论出发,他们认为死文字不能产生活文学,要想有活的文学,必须有活的工具。他们还用“历史的文学观念”和进化的文学理论,对文学工具的“死”与“活”进行了辩证分析,从具体的比较之中,得出白话文一定会战胜文言文取得最后胜利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什么叫新文学?意思就是和传统文学不同,和传统文学对立,有反封建的很重要的意义。“五四”文学革命,提倡新文学,它的历史意义就是体现了中国要求现代化。什么叫文学革命?就是要求用现代人的语言表现现代人的思想。现代人的语言就是白话,现代人的思想就是民主主义。这样,自然要求学习外国的东西,追求新的东西。过去的传统包袱沉重,一定要打倒它。所以强调学习西方,接受外来影响是必然的。这是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总精神相一致的,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科学,文学上提倡近代现代的民主主义,注重个性。这就是要求同旧的东西决裂。“五四”时期很少有人提倡学习旧的东西,如果有的话,就是  相似文献   

11.
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五四”文学革命,从发生到现在已经六十周年了。我国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学,以“五四”文学革命为伟大开端,披荆斩棘,在斗争中成长和发展,发挥了揭露敌人、教育人民的战斗作用,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坚持文学为人民的利益服务的原则,正视现实,在创作中真实地历史具体地反映现实,是“五四”以来新文学的战斗传统的一个重要内容。“五四”文学革命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一翼,它完全是适应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的需要而兴起并为之服务的。当时,反对宣扬封建伦理道德、维护封建统治的旧文学,倡导反映“民主”和“科学”精神的新文学,在创  相似文献   

12.
“五四”运动前夕,也就是一九一七年至一九一九年初,胡适、陈独秀等人以《新青年》杂志为阵地,发起了一场文学革命。因为时间距离五四运动很近,所以又称五四文学革命。之所以这么叫,是因为陈独秀在当时提出了一个具有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性质的“文学革命”的口号,随即就有几个人起来响应。由此,后来就有人把它誉为那是  相似文献   

13.
陈独秀文学思想是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思想启蒙运动中建立起来的。其文学思想带有鲜明的思想启蒙现代性和政治革命先锋性的特点。他的启蒙现代性主要是重视文学传播革命思想,唤起国民思想觉悟;吸收西方进步文化思想,批判封建旧文化、旧文学的彻底革命精神;他的政治“先锋性”主要以民主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政治革命为意图而发动文学革命,重视文学的政治功能,提倡文学为人生的现实主义原则,用全新的观念确立小说的文学正宗地位。  相似文献   

14.
“五四”文学革命承担了打破旧传统、开拓华夏文学新传统的历史重任。“五四”文学革命的先驱者们留给我们的新传统就是文学思想开放的传统,就是重视人的精神解放、关心人性的重造的传统,就是文学家关心国家命运、民族命运的崇高精神传统。有人怀疑“五四”文学革命的意义,甚至说“五四”是“文革”的前驱,这种看法至少是一种糊涂认识。“五四”新文学运动不仅开辟了新文学的广阔前途,而且它的长久文化意义远远超出了文学的范畴。  相似文献   

15.
文学史上所说的“五四”时期,一般指文学革命发轫的1917年及其之后的五六年时间。“五四”文学是在接纳世界新潮、实行中西两种文化大交流和我国新旧两种文化大冲撞的历史背景下建立起来的,是我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转向新民主主义的伟大变革时代的文学。“五四”文学接受外国文学影响,打破封建旧套,使我国文学发生“质”的变化,它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开篇是光辉的一页,作为新时期文学的历史借鉴是富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纵观近百年中国文学激烈而多变的涌动进程,重大的潮流“改道”有三次,即用新文学代替旧文学的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学革命;以文学的一体化秩序代替“五四”新文学业已形成的多样化格局的工农兵方向的文学;“文革”结束以后,以“新时期文学”的出现为标志的“后新时期文学”。  相似文献   

17.
“五四”文学革命,是在西方文学影响下兴起的;文学革命倡导者曾大力提倡以西方文学作为创造新文学的榜样;这次文学革命取得的诸多成就都与西方文学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平行比较的方法,比较论证了胡适、周作人早期的文学革命观、文学理论渊源、文学研究方法论。文章认为,在文学革命观上,胡适侧重于从文学自身谈文学革命,周作人则侧重于从社会、政治方面谈文学革命;胡适文学理论源自进化论、周作人源自人道主义理论;在文学研究上,胡适提倡“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周作人主张“宽容”,否认研究的原则、标准。  相似文献   

19.
进化论是胡适倡导文学革命最重要的理论支点之一。青年时代的胡适不仅通过严复的翻译、梁启超等的著述接受了西方进化论思想,还继承了中国古代特别是先秦哲学中朴素的进化论思想。胡适用进化的方法去思考、去研究中国文字和文学问题,并以中西文学史上的文学进化为根据,提出了文学革命的相关主张。同时,他还以创作实践—白话新诗《尝试集》证明了自己的主张。以白话取代文言,以白话文学为正宗,不仅颠覆了一个旧的世界,也开创了一个全新的世界,适应并促进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当然,胡适将进化论借用在文学上也存在一定的历史局限,有着庸俗化、机械化等弊端。  相似文献   

20.
从五四文学革命所涉及的语言形式、思想内容以及尝试新诗写作等三个方面对傅斯年在五四文学革命中的作为进行分析 ,肯定他对推动五四文学革命深入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