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王松丽 《快乐阅读》2011,(27):126-127
今年中秋夜,月亮没有如约而至八月十六夜,一位不知姓名的学生给我发来信息:老师,俗话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本想邀请你一同赏月,可天公不作美,掠夺了这美好的月夜,虽然我站在房顶也没看到月亮,但是我心里的月亮是圆满的,我把它送给你。可就在我  相似文献   

2.
《免费赠送》选自"聪明豆绘本系列",讲的是好心的施尼佩尔先生写的"免费赠送"小纸条所引发的一系列误会,结局却很圆满的故事。这个结局告诉我们:出自善心一定会有好结局,因为这个世界和苹果一样又圆又美好。  相似文献   

3.
郑葳 《中国教师》2016,(6):49-52
<正>今天我确实感受到是在和各位走向深度学习的过程。2016年1月,正是北京师范大学学生的开题阶段,在开题的过程中,我们总会受到这样一些刺激:学生的研究要么没有真问题,要么研究的问题极其大。大到什么程度,比如"基于学生心理的教学活动设计"。但今天,我所看到的主题研究非常精致,非常有  相似文献   

4.
月满     
天黑了,月儿上来了.奶奶说,是个月满.月满,是方言.在我老家湖南通道,每到中秋月圆之夜,老老少少都会抬头指着天上的月亮称之为"月满". 那年中秋,月亮特别大,也特别圆.我问奶奶:"为什么中秋月是圆的呢?"她只说:"可能是月亮长大了."我似懂非懂地点头.奶奶又说起了嫦娥奔月的故事.我一个人搬个小椅子,痴痴地看着树梢上的月亮,忽然看到一点小黑影,于是大呼:"我看到嫦娥了."  相似文献   

5.
“圆”是几何图形中普通的一种,爱因斯坦借此展开联想和想像,对他的学生说:“你和我并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你是一个小圆,而我是一个大一点的圆。圆越大,它所接触到的领域就越广,这就表明它越无知”我在学生中进行的一次写作练习——就圆这一图形的某一特性入手,展开联想和想像,说明一个人生道理——就收获了许多像上文一样的哲理有的从圆的形象特征展开联想: “人生就像一个圆,一个空心圆,需要用自己的生命去填满它”——揭示了只有通过奋斗才会换来一个充实、圆满的人  相似文献   

6.
2009年,江苏省的高考作文题《品味时尚》引发了很多人的思考,我也想到我所教的学生,他们对时尚充满着好奇和神往,不少孩子都知道追求时尚。我觉得小学生追求时尚没有错,时尚有它美好的一面,关键看教师如何引导。既然不能将学生与社会隔绝,那么我们就要尊重时尚的存在,利用时尚,为我们的班级管理注入新的元素。  相似文献   

7.
<正>没有心灵"碰撞"的课堂没有精彩,没有勇于"质疑"的精神没有进步。低年级语文课堂,学生插嘴的现象很频繁,但因为他们惧怕所谓的师道尊严,不得已而将之弱化成小声的"嘀咕"。如果我具有了特级教师吴非《致青年教师》一书中所言——"心里装着孩子的心"那样的美好情操的话,我就应该摒弃师道尊严的一面,呈现更多的民主、亲善、和蔼,让学生亲其师,能直抒胸臆,大胆发表意见。低年级的学生"在快乐阅读中感受人物和事件的优美,培育与人交流沟通"的这种能力培养,也许在课堂"嘀咕"里开始生根、萌芽。细细寻思,学生们的"嘀咕"可能是无意义的自说自话,  相似文献   

8.
赞美学生是人文精神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渗透,体现了学生和老师人格尊严上的平等。它倡导个性解放,要求教师看到人性的美好,看到每个学生都有追求进步、积极向上的倾向,都有聪明、好学、向善的一面。  相似文献   

9.
那天编稿子,看到一篇水文很有意思-- "一只快乐的兔子,常常坐在一棵老槐树下仰望夜空,月亮圆时,它很快乐:"瞧,月亮像一面发光的镜子,多美丽啊!"月亮缺时,它也很快乐: "哈,月亮像一只香蕉挂在树梢上,真有趣!"即使没有月亮时,它仍然快乐: "看,满天的星星代替月亮来陪伴我了,还朝我眨眼睛呢,还有云也游过来了!"  相似文献   

10.
王小琴 《学语文》2013,(4):28-29
每当看到听到"教学过程流畅""学生水平很高""师生配合默契""教学效果显著"之类的评价语言,不管和我有无关系,我都会脸上发热,身上冒汗,自然就想起了那节圆满的公开展示课。安徽省铜陵市语文中心备课组要在我学  相似文献   

11.
在一位著名企业家的报告会上,其中一位听众问:"请问对你来说,促使你在事业上取得巨大成功的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企业家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但是没有把圆画满,留下了一个缺口.他反问道:"这是什么?""零"、"圈"、"未完成的事业"、"成功"……台下的听众七嘴八舌地答道.他对这些回答未置可否:"其实,这只是一个未画完整的圆.你们问我为什么能取得如此辉煌的业绩,道理很简单:我不会把事情做得很圆满,就像这个圆,一定要留个缺口,让我的下属去填满它.  相似文献   

12.
班主任是与学生接触最密切的人,是学生的"心灵导师",是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的引路人。班主任工作既繁琐又需要细心和耐心,劳力费心,充满着酸甜苦辣。正因为如此,现在有些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出现了"班主任恐惧症",一些教师只看到了"苦"的一面,而忽视了"甜"的一面。事实上,班主任并没有他们想像的这么恐惧,反而是一个不可  相似文献   

13.
某著名企业家谈及成功的秘诀,只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没有画圆满的圆,留下一个缺口。面对听众的疑惑,他说:“这只是一个未画完整的圆圈。我的秘诀就是不把事情做得很圆满,要留个缺口’,让我的下属去填满它。”这个故事对于班级管理很有启发。是啊,班主任如果对学生管得过多、过紧、过死,既压抑了学生个性,  相似文献   

14.
审判     
月考刚熬过,月饼没啃完,月亮却不知被谁啃了一口,不再圆满. 花不好月不圆,我却照样不失眠.  相似文献   

15.
老师:大家欢迎(学生上台介绍圆的历史)。学生:同学们,你们知不知道我们现在正在学什么呀?学生:圆。学生:你们了不了解圆的历史呀?不知道吧!我来告诉你们。古代人最早是从太阳、阴历十五的月亮来得到圆的概念的,那么是什么人做出第一个圆的呢?18000年前的山顶洞人用尖状的东西来钻空,钻透一面再钻另一面……圆的陶器  相似文献   

16.
日常中圆总给人们美好的印象,让人联想到团圆、圆满.然而在初中数学圆的习题解答中,总会出现一些不圆满的情况.究其原因是由于对概念理解不透彻,忽视特例,解答时思考不全面.为了防患子未然,下面举例分析.  相似文献   

17.
当一位著名企业家被问及"事业成功主要取决于什么"时,他画了一个留有缺口的"圆"后说:"我只是不把事情做得很圆满,就像画个圆,一定要留个缺口,让我的下属去填满它。"给自己的管理留个"缺口",这是一种管理的智慧,是一种更高层次上的圆满。当然,这种"缺口"有别于管理上的"漏洞"。"漏洞"是管理上的缺  相似文献   

18.
冷知识     
正为什么"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当月亮运行到对地球来说正好跟太阳相反的方向时,我们可以看到一轮圆月,这叫"望",是每月农历十五。当月亮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时,月亮被太阳照亮的半面正好背着地球,我们看不见月亮,这叫"朔",是每月农历初一。朔望可能发生在凌晨,也可能发生在晚上,而且每个朔望月有长有短。这样,月亮最圆满时刻的"望",最早可发生在十五日的凌晨,最迟可出现在十七日的早上。  相似文献   

19.
月亮自古便是文人墨客笔下常用的一个意象,或缺或满,或圆或瘦,见证才子佳人的悲欢离合,经历家族朝代的更迭换迁。时间从不停歇,沧海桑田、斗转星移间,月,依旧是那么的圆,从圆满到残缺,从残缺到圆满,张爱玲笔下的沪上圆月见证了七巧三十年来的爱与恨。《金锁记》里的月,充溢着三十年前民国时的上海风情,是美艳绝伦的,却也是悲凉哀怨的,在张爱玲细腻透辟的笔触下,勾勒出一个洞彻人性的"月亮"传奇。  相似文献   

20.
<正>数学概念是人类对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简明、概括的反映,是用数学语言揭示事物的共同属性及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认知心理学把数学概念定义为"符号所代表的具有标准共同属性的对象、事物、情境或性质",这里的符号主要指具有一般意义的词。例如,看到"圆"这个词,人们首先从生活中想到具体的圆的表象,然后从中抽象出圆的概念。世界上并不存在这种离开具体圆的抽象圆,这时"圆"这个词就代表了一个概念。概念通常包括四个方面:概念的名称、定义、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