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科学地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不断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本学期,我们着重探讨了小学阅读教学“一课一得”的问题。这里,以第五册《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的教学为例,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2.
为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探索语文教学的科学化道路,华东师大一附中的同志设计了“分类集中分阶段进行语言训练”的教学体系(以下简称“双分”体系)。这个体系以写的能力为线索,编排出一个循序渐进的语文教学“序列”,务使学生“一课有一得,得得相联系”,以打好应用于现代社会应有的  相似文献   

3.
<正>"一课一得"是指胸有全册,课有重点,一课一得,得得相连。"一课一得"理念在语文教学目标中的落实是突破传统教学内容杂乱无章、蜻蜓点水等弊端的有效途径。教师应从教学整体出发,秉承"减法"原则的同时,做到精准预设,聚焦教学重点,让学生学有所得,从而实现高效扎实的语文课堂。一、学情入手,注重目标"一得"对课堂教学而言,学生学情永远是教师教学目标设定的出发点,学生的已有知识储备、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是教师备课的基础,只有充分了解学生认知规律和现有能力,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十多年来,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在传统教学基础上锐意改革,开拓进取,逐渐形成了不同的教学流派。现将目前我国中学语文教坛颇有影响的几种流派介绍给读者。 一、剥笋派。这种流派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词语教学的精雕细刻和用词造句之精妙上。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从字、词教学入手,然后一层层剥进去。大致可以经过这样几个阶段:查字典,了解字音、词义,然后进行组词、辨析,进行造句练习;通过对词语的讲解,对课文进行思考与分析。这样的教学,其长处在于让学生细细咀嚼,从中积累词汇,懂得用法,打下扎实的语言训练基本功。上海市特级语文教师高润华就是剥笋派的代表人物。 二、得得派。这种流派的特点是教学重训练,一课有一得,得得相联系。“一课有一得,得得相联系”是“分类集中、分阶段进行语文训练”的教学体系设计思想之一。教师在教学中注重“一课有一得”的能力训练。这派代表人物是上海市华东师大附中特级语文教师陆维椿。 他为了培养学生能力,建立了初中语文教学一百零八个训练点,实行了“分类集中、分阶段进行语言  相似文献   

5.
在中学语文界,上海华东师大二附中特级教师陆继椿被人称为“得得派”,这源于他在“分类集中分阶段进行语言训练”(简称“双分”)教学体系中所采用的“一课有一得,得得相联系”的教材建构方式。自1978年以来,“双分”体系在教改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教改试验班达到4000多个,“得得派”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都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所谓“一课有一得,得得相联系”,不仅仅是教学内容的组织形式问题,事实上它涵盖着三个不同层次而又紧密相关的内容:1.“得”的教学思想。即教学必须使学生学有所得,要能够体会到并且看到知识的增长和能力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为了提高中学语文教学水平,全国各地语文教师和语文工作者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和探索.据有关资料统计,截至目前,全国已有四十四个流派.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陆继椿同志设计的“分类集中分阶段进行语言训练”就是其中较有影响的一派.因为这一派主张中学语文教学必须有“序”,“一课有一得,得得相联系”,被同行称为“得得派”.  相似文献   

7.
近两年来,在武汉地区语文教学界,流行一种所谓“一篇一得”的教学主张。这种主张认为,每教一课书要让学生有一得且只有一得,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对于这种主张,有关教学指导部门竭力推广它,语文教学杂志积极宣传它,许多语文教师争相实践它。“一篇一得”果真是语文课的一个带普遍性的教法吗?它果真是那么科学和灵验吗?恐怕未必。我对这种主张早就持保留态  相似文献   

8.
目前一些语文教学出现了"虚目标""泛目标""去目标""多目标"的现象,本文着力从语文核心素养培养角度出发,从单元设计入手,强化课文与课时目标的整体性。让学生在整个单元的学习中对某一文体或是某一语文知识体系有一个较为完整的掌握,即不同的课文课时目标设置相对集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做到一课一得,目标明确,得得相连,形成体系,讲练结合,提高能力。最大限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9.
利用图书馆阅览室给学生上语文阅读课,采用摘抄本、课堂交流和推荐等,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运用“一课一得,长文短教”思路加强目标指导和举办多种活动等,来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培养学生长久的读写习惯。  相似文献   

10.
学慧 《江西教育》2004,(5):20-21
江西教育陆继椿1937年生,中文系本科学历,历任华东师大附中语文教研组组长,上海市语文教研中心组组长,上海市教育工会副主席,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倡导“一课有一得,得得相联系”的教学思想,建立了“分类集中分阶段进行语言训练”的教学体系。编著了《语文教学新探》《高中语文成功之路》等著作,并在国内外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主编了多套丛书。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人民教师奖章,先后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先进教育工作者、上海市劳动模范、优秀人民教师。记者(以下简称记):九年制义务教育是我国公民的基础教育。为培养…  相似文献   

11.
以说代讲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王二小》教学一得○同心县城一小马占银《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听话、说话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既是日常生活的需要,又能促进读写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  相似文献   

12.
<正> 我们82(1)班语文教改实验用的是华东师大教育科学院和第一附中编写的《分类集中分阶段进行语言训练实验语文课本》。这套教材以写的能力为线索,编排出一个循序渐进的语文教学的“序”,务使学生“一课有一得,得得相联系”,教材每一得的训练项目叫做“训练点”,全套教材共一○八个训练点,构成了知识和能力的序列。 《驿路梨花》是第四册第56训练点的精读课文。这个训练点的要求是,“懂得提炼事物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怎样才能很好地完成这个任务呢?我认为这需要在语文教学的全部过程中,抓好下面三个重要环节:搞好“讲读课”,充分发挥其指导读写的作用;增补优秀的阅读篇目,有计划地扩大阅读面;狠抓写作训练,积极培养学生的能力。这是环环相扣,缺一不可的三个环节。在这三个环节中,“讲读课”是中心环节,是培养读写能力的基础和关键。过去对“讲读课”研究  相似文献   

14.
“习作例文”担负着培养学生读写能力的双重任务。因此,如何从整体着眼,精心设计习作例文的教学思路,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下面以五年制第六册34课《海滨小城》一课的教学为例,谈些具体意见。  相似文献   

15.
浅谈中师语文“每课一得”教学法伊春师范学校刘春龙当前.中师语文教学有各种方法,本文试从“教师默课”、“学生每课一得”、“教后小结”三个方面谈谈“每棵一得”教学法。一、教师默课教师默课是备课的一种好形式,而通常备课是说一备教材,二备学生。似乎了解了教授...  相似文献   

16.
刘洪梅,辽宁省特级语文教师,语文学科学术骨干带头人。其经过不断地钻研和磨练,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语文教学风格。其在语文作文教学方面见地独到,有颇多值得语文教师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本文结合其教学实践与理论探索,对刘洪梅语文作文教学思想进行梳理和总结:第一,巧用教材,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转化;第二,通过片段作文训练,使学生一课一得,将写作技巧和语言的学习落到实处。通过此探索,希望对当下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方面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7.
培养学生“读写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鲁迅先生的作品在部编中学语文课本中有十几篇,学习这些鲁迅作品能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呢?  相似文献   

18.
六年制小学语文第7册第17课《一次科技活动》既是一篇阅读课文,又是一篇习作例文,它担负着培养学生读写能力的双重任务.根据本课内容和课型特点,可采用自学辅导法进行教学,其教学步骤如下:  相似文献   

19.
在语文教学上,我信奉这样一句话:阅读课要常动笔,一课一得,得得相连,写得多了,连在一起,便会形成气候,形成一定的语文能力。但时下的语文课堂师生对话多,学生说得精彩,那课堂也就精彩了。阅读动笔是少之又少。其实语文课堂除了动嘴还要动笔,只有动笔,学生的阅读和表达才能深刻。一、批注阅读如散步,批注如赏景。我们的课文中蕴涵着丰富的人文情感:浓浓的意、款款的情、深深的理……这“人文情感”就蕴涵在语言文字中。如何让学生从书面符号中获取和转换信息,单凭教师的分析讲解达不到最佳效果,因为真正有效的阅读,需要学生“潜心会文”,需要…  相似文献   

20.
也谈得得派     
得得派是新时期语文教改的流派之一,代表人是华东师大附中的陆继春老师。陆老师提出双分法教学,将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联系起来,以作文能力训练为主线,把高中语文归纳为108个训练点,强调一课一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