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翻开中国革命史,大家都知道,遵议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却忽视了党在云南省威信县境内召开的扎西会议。关于扎西会议,近些年来,党史学界及有关人士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对扎西会议中若干决策也有过评价,但总的说来,扎西会议至今没有得到应有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2.
一、红四方面军的长征 红四方面军长征,即是四次“围剿”没有冲破,根据形势对我们不利,部队留在原地更削弱,所以长征是对的,是正确的.既然失败了就应该长征,长征到川陕边是好得很;人多、地形好、政治条件好是红军发展的地方.  相似文献   

3.
知识林     
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是怎样得来的?红军二万五千望长征是怎样计算出来的?八旬高龄、参加了长征全过程的红军老战士杨衍宗,目前在沈阳披露:是根据红一方面军几名“有墨水”的干部日记中的记录算出来的D据介绍,长征从一开始就不是走直路、大路,部队的行军路线迂回曲折,经常改变。因此,按照地图的标识来计算红军长征的实际行程是不准确的。杨衍宗说:红一团的邓华。《长征组歌》的作者肖华、长征结束后调到晋察冀第四军分区任五团团政委的肖锋,都有记日记的习惯,还有一些干部也都在长征途中记了日记。而记得最完整最详细的是肖锋…  相似文献   

4.
刘璇 《军事记者》2006,(8):10-12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我们迎来了《解放军报》“长征”副刊出版2500期。在这两个数字不同寻常地重叠的日子,军报于7月18日举行了纪念“长征”副刊出版2500期座谈会。中宣部、总政治部、中国文联、中国记协、中国作协等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军内外部分著名作家、评论家,在“长征”副刊工作过的老同志以及作者代表等百余人欢聚一堂,庆贺“长征”副刊出版2500期。与会者对“长征”副刊长期以来坚持高品位,弘扬主旋律,注重思想性、艺术性并举的办刊方向给予了积极评价,对“长征”副刊以文学形式反映火热的部队生活、讴歌广大官兵献身国防…  相似文献   

5.
张书恒 《军事记者》2004,(12):49-51
“小报告学”,是《解放军报》长征副刊的一个主要栏目.也是整个长征副刊上篇幅最长,影响最大,最受读喜爱的一个栏目。它的鲜活性、故事性,以及贴近基层、贴近读、贴近生活的特点,构成了长征副刊的主要形态特征,同时它也为部队的众多学爱好提供了一个发挥自己学才能的平台。不少至今仍活跃在报告学创作领域的名作家都是在这里发表处女作并由此起步,  相似文献   

6.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二师四团(简称红四团)是红军长征中的先锋团,这支具有光荣历史的英雄部队在长征途中战功显赫,出现了突破乌江天险、飞夺泸定桥、奇袭腊子口的英雄群体,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谱写了光辉壮丽的篇章.  相似文献   

7.
长征途中,张显扬是被张国焘派到“红军之父”朱德身边,负责“警卫”总司令,其实却承担着一项不光彩的任务——监视。但朱老总却是那样地宽厚和善解人意。1936年四五月间,部队行军至西康炉霍县境,准备三过草地。这里人烟稀少,连部队眼前的供应都很困难,哪里去筹备粮食呢?朱总司令请来了通司(翻译)和几个老百姓,询问这一带有什么可畦的野菜。他们介绍了许多野菜的形状和名称。朱总司令借来铲刀、提篓和口袋,亲自率领一个由炊事员、警卫员共十余人组成的小组出发了。  相似文献   

8.
解放军报《长征》副刊,是1975年在与“四人帮”针锋相对的斗争中诞生的。当时,邓小平同志复出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四人帮”仍然十分猖撅,全国军民利用各种形式,巧妙地与其进行斗争,纪念红军长征胜利40周年就是其中的斗争之一。因为长征那部辉煌壮丽的史诗,那些前所未闻的故事,是对老~辈革命者的崇高礼赞,是我党我军光荣传统的生动体现,而这些,又是“四人帮”极为惊恐、竭力低毁、妄图抹掉的。在邓小平、叶剑英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支持和指导下,以部队为主举行了隆重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40周年活动,解放军报不但大张旗鼓地宣传这些…  相似文献   

9.
江小惠 《新闻知识》2006,(11):10-12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丰碑。长征中的报刊宣传,也创造了报刊史上的奇迹。在红军转战的万水千山,在戎马倥偬的战斗岁月,党和红军各部队,办了一批油印的报刊。这些报刊及时宣传党的正确路线、方针和政策,报道红军的作战行动和胜利,指导部队建设和群众工作,简洁明了,快捷高效,生动活泼,形成了鲜明的特色,为我们的报刊宣传,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一、正确鲜明的宣传导向红军长征中,党中央、中革军委十分注意报刊宣传工作,尽管条件极为艰苦,战斗十分频繁,红军军事领导机关和各部队仍主办了一批油印报刊。主要有:红军军事委员会主办的《红…  相似文献   

10.
《航空档案》2005,(8):20
中俄军演“和平使命-2005”在8月18日正式开始,一直对外保密的中国参演部队也渐渐显示轮廓,中国陆军的一支参演部队成为中外媒体好奇的焦点,它就是中国济南军区“铁军”当中的“叶挺独立团”。长征途中,该团胜利完成了强渡乌江、飞夺泸定桥、草地开路、奇袭腊子口等艰巨任务,抗日战争时期,他们参加了平型关战役、血战刘老庄和两淮战役,解放战争时期,他们在四平保卫战、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等许多童大战役战斗中屡建奇功。  相似文献   

11.
1935年10月,红军完成长征,胜利到达陕北。1936年1月26日,毛泽东亲自率领红军渡过黄河,到达华北前线对日作战。2月5日清晨,部队来到陕西清涧县高杰村袁家沟休整。这一带已经飘了几天的鹅毛大  相似文献   

12.
据美国记者索尔兹伯里统计,当年红军作战部队的官兵平均年龄只有18岁左右.长征史料也显示,红军中平均年龄最小的部队应该是红25军,其战斗员的平均年龄还不到18岁.9岁参加长征的向轩,曾被确定为年龄最小的红军战士.  相似文献   

13.
长征是艰苦的,长征也是快乐的,因为年轻热情、多才多艺、集体行动和信念理想…… 1934年9月下旬,部队受命撤离前线阵地,集结江西于都一带休整.除最高领导层,一般干部战士都不知道未来动向,细心的同志从种种迹象感知部队将作大的转移,但根本没想到要经历二万五千里长征.据耿飚回忆,他所在的红一军团出发时,月亮又大又圆.驻地群众看到部队上门板、捆铺草、打背包、裹绑腿,知道红军要打仗去了,纷纷前来话别.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个幸福的场景。坚硬的铜里渗透了无限的柔软和温情。是1957年诞生的一个铜质雕塑,选取的是红军长征途中一个小小的镜头,作者潘鹤为其命名为《艰苦岁月》。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那个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是全世界都知道的。新生的共产党人领导自己的部队,在数倍于己的敌人的重重围剿中,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走过了2万5千里,创造了世界革命史中的一大奇迹。长征途中,红军战士忍受了极度的劳累、冻馁,穿越了地球上最险峻的峰峦沟壑和荒无人烟的辽阔草地,许许多多战士牺牲在了长征途中。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突破长江天险、强渡大渡河、激战…  相似文献   

15.
“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长征在儿时的记忆中,是那么的悲壮,是那么的遥远……2005年8月初,我有幸来到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去追寻70年前红军在这里走过的足迹、散落在青山绿水之间的传奇故事,去追寻红色飘带曾浸染过的这一片片山山水……  相似文献   

16.
曲阳 《出版史料》2007,(4):114-117
为纪念长征胜利五十周年,1986年9月,中国出版对外贸易总公司和中国摄影出版社,与澳大利亚威尔顿·哈代公司进行合作,出版发行七种文字版的《中国——长征》大型画册。作为中方一名工作人员,我参与了这个合作项目。回忆二十年前这件出版盛事,重新翻阅长征画册,仍然觉得这确是一本宣传中国和长征的好书,今天也不失为对外合作出版的成功事例。  相似文献   

17.
通讯员园地     
5名学员巡访长征战场本刊讯迮玮报道:由南京政治学院军事新闻传播系5名毕业学员组成的“长征战场巡访”小分队,顺利结束了为期40天的实习采访活动,于6月15日返回南京。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20周年,弘扬长征精神,配合当前部队的战斗精神教育开展,南京政治学院军事新闻传播系和成都军区《战旗报》社共同组织发起了这次“长征战场巡访”活动。小分队成员采访行程万余里,途经贵阳、遵义、仁怀、习水、赤水、会理、冕宁、石棉、泸定等红色名城,亲历红军长征期间重大会议召开地点和重大战役发生地进行寻访报道,采写了一系列宣扬红军战斗精神,反映部…  相似文献   

18.
1935年10月,红军完成长征,胜利到达陕北.1936年1月26日,毛泽东率军渡过黄河,到达华北前线对日作战.2月5日清晨,部队来到陕西清涧县高杰村袁家沟休整.这一带已经飘了几天的鹅毛大雪,雄浑壮观的北国雪景触发了毛泽东的诗兴.  相似文献   

19.
1935年10月,红军完成长征,胜利到达陕北.1936年1月26日,毛泽东亲自率领红军渡过黄河,到达华北前线对日作战.2月5日清晨,部队来到陕西清涧县高杰村袁家沟休整.这一带已经飘了几天的鹅毛大雪,雄浑壮阔的北国风光触发了毛泽东的诗兴.  相似文献   

20.
《地球的红飘带》是一部具有史诗品格的长篇历史小说。它全方位、全景式的描绘了长征这一历史画卷,深刻揭示了伟大长征精神,成功塑造毛泽东等历史风云人物,艺术上也取得可喜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