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贺萍 《现代语文》2006,(7):30-31
"外来词",也叫"外来语",在某种意义上可同"借词"相当.在汉语中,一般来说,"外来词"是指在词义上源自外族语中某词的前提下,语音形式上全部或部分借自相对应的该外族语词,并不同程度地汉语化了的汉语词;严格地说,还应具备在汉语中使用较长时期的条件,才能作为真正意义上的"外来词".  相似文献   

2.
目前学术界对以外来词命名的公司、企业、店铺、商品名称词存在着一些争议。认为它根本不是外来词,只是仿拟外来词,没有存在的必要;或认为它是外来词,是音译外来词的一种。这些词是外来词,是一种特殊的外来词,具有自身的特点,有它存在的合理性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狭义的角度对外来词进行界定,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简析外来词的类型,并在音译兼意译词的问题上提出自己的看法,认为音意兼顾词属"谐译词",是本族词语,不是外来词,概括的讲只能说概念或事物是外来的,而语言是本民族固有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从符号借用的角度,探讨语言借用的各种方式,并以此为据重新界定了现代汉语中外来词的范畴.作者认为广义的现代汉语外来词应该包括借义词、借音义词、借形义词、和借音形义词.接着本文运用社会符号学的翻译理论分别评析了借义词和借音义词各自不同的翻译方法,结论是音义兼顾法是外来词借入最好的翻译方式.最后本文探讨了外来词翻译的规范化问题,并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5.
"大局"之类词,词源在外语,可以谓之外来词."输入"之类词,词源在古汉语,不可统称外来词;但这类词又确有外来词义,应当列入词源学领域探讨外来词义源.同时,总结汉语词义演变规律,除"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外,应当增加"词义的引进".同时本文认为,把"大局"之类词和"输入"之类词合称"外来概念词"(或"外来影响词"),最合古今汉语事实.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新世纪汉语新词词典>中所收录的外来词的特点.认为这些外来词中以英源外来词数量最多,字母词大量涌现,音译成分语素化现象明显,一词多译现象普遍存在,还出现了同音同形异义现象.  相似文献   

7.
汉语学界关于外来词的研究在其来源、所属范畴、分类方式和认可程度等方面基本达成一致,但对于意译词、仿译词、字母词和日源汉字词是否属于外来词范畴则存在分歧。经过梳理分析,本文认为意译词和仿译词不能算作外来词的一部分,日源汉字词可以算作一种特殊形式的外来词,而字母词能否算作外来词需要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8.
在汉语外来词当中,音译型外采词是表意功能最差的.同时也是最不稳定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音译外来词都被其他类型的外来词所取代,因此对音译外来词的规范历来是外来词研究中的热点.对音译外来词的规范,要充分考虑约定俗成、汉语特点、层次性等因素,实行区别对待、区别处理.不能搞"一刀切"、"简单化".  相似文献   

9.
杨永华 《现代语文》2007,(8):122-123
伴随着日益频繁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汉语与其他语言广泛地接触.一些外来词尤其是英语词汇大量涌入汉语,并且逐渐虚化为词缀.现代汉语中的词缀,如"子、头、手、化"等,本是现代汉语中的实词,作为构词手段,与其他词结合后意义趋于虚化或变得抽象概括.  相似文献   

10.
谈外来词的汉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汉语外来词的研究中,外来词的汉化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外来词汉化研究的成果,不仅可以丰富比较语言学的内容,而且对外来词的规范化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什么是外来词的汉化?一种外语的词一旦被汉语吸收,它就得按照汉语的特点和需要进行改造,从而成为汉语词汇中的成  相似文献   

11.
话说"红颜"     
本文主要考察了"红色"系列词汇--"红颜"一词的意义及感情色彩.通过对"红颜"以及其词语组合的分析,我们认为,总体来讲, "红颜"一词同红色系列词汇一样,年轻、美丽等美好意义是其主流,虽然它也在某些情境中与"祸水"一词结合,出现负面意义,但这毕竟不是主流,对于"红颜"一词的感情色彩来说并没有多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创意"一词在社会上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开始主要用于广告业,后来扩展到MTV设计和服装设计中。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尤其是小学英语教学中也应该引进创意这一概念。什么是创意呢?它是一种原创的、新  相似文献   

13.
外来词"粉丝"及"粉丝"的两副面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来自于英语的外来词"粉丝"是指伴随着传媒产业的发展出现的一个亚文化群体.从这一特殊文化群体的一教性和特殊性着眼,认为粉丝首先扮演着忠实而又挑剔的文化产品消费者的角色.选择可以"生产"出特别意义的文化品牌,并且异常忠实于那些"品牌".粉丝"借题发挥"式地阐释、"椰用"文化文本,以谋求建立话语空间、倾诉内心渴望或平民价值现.  相似文献   

14.
中日交流从古至今约一千七百年,在此过程中,外来词成为中日两国语言接触的"见证"。日源外来词在汉语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日源新词不断增加。有些词来源于汉语区不为人知。本文通过对"写真"一词的考察,探究"写真"一词的来源,引入,意思的转换,以及目前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15.
汉语外来词是一个具有一定模糊性的范畴。各类外来词所含外来和固有语言文化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它们在外来词范畴中地位的不同。从语言二重性来看,外来词范畴中拼音借形词、意译词和仿译词隶属度较低。从文化二重性来看,各种外来词所含外来和固有文化因素的多寡并不在于其引入方式,而在于其本土化程度。总体来说,在汉语外来词范畴中,谐意音译词处于中心区域,拼音借形词、意译词和仿译词处于边缘地带,是边缘外来词。  相似文献   

16.
"噩耗"一词,人们在口头上和书面上经常使用。一般地说,人们在使用这个词时,总认为已经掌握了对它的使用,可事实却并非如此,在人们的语言运用实践中,"噩耗"一词的误用现象还是出现得比较多的。  相似文献   

17.
"马路"一词古已有之,关于"马路"一词的词源,目前有三种说法:一是认为"马路"是外来词;二是认为"马路"就是"车道";三是认为"马路"就是"供马行走的道路"。这三种说法都存在无法回避的缺陷。在古代汉语文献和现代汉语方言中,含有大量的"马×"或"马××"的词汇,其中的"马"都有"大"的意思。因此,"马路"中的"马"也应是"大"义,"马路"即"大路"。  相似文献   

18.
浅谈汉语吸收外来词语的新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外来词是汉语词汇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汉语发展史上,对外来词的引进有过三次高潮。当前的第三次高潮出现了许多引人瞩目的新趋势:一是范围广、规模大;二是引进方式呈现多样化,纯粹的音译词大量增加,"音译兼意译"词迅速发展,还从"音译加汉语语素"的方式中派生出一种新的混合词;三是出现了新式的借形词———"字母词",这种具有"共性"特征的字母词的出现适应了时代的需要,也说明汉语吸收外来词同样在向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文章针对"努力"词性的不同看法,比较细致、深入地考察了"努力"一词出现的实际语境;辨析了"努力"的词性,认为它是一个集动词、形容词和名词于一身的兼类词.文章注重词在实际运用中的入句结果,密切联系语境以辨别词性.  相似文献   

20.
关于意译词和借形词的身份的确认,应该区别对待:那些被称作“仿译词”的,应当视作外来词,而那些纯意译词,则宜看作是本民族词;借形词的情形极为复杂,其中一部分是外来词,还有一部分实际上是汉民族传承词。音译词是层次最低的一种外来词,它们常常成为外来词定型过程中的初级形式、过渡形式。音译兼意译词则是一种集音译、意译于一身的外来词,个中蕴涵着译者的智慧和灵气,因而往往也成为外来词定型过程的终端。字母词同音译词类似,从理论上讲,应当也是外来词定型过程中属于过渡性质的一站。外来词的汉化现象既表现在词的语音形式上,也表现在词的结构和意义上,有时甚至表现在书写形式上。同汉语本民族词一样,汉语外来词也存在一个规范的问题,内容涉及读音的规范、构词方式的规范和书写形式的规范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