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幼儿单纯的认为,老师不赞同或给予批评的行为就是错误的行为,老师赞同,默许或表扬的行为就是正确的行为。我们要以一颗真诚的心来看待幼儿告状问题,学会总结、综合案例,仔细分析案例中的幼儿行为,提升自身修养。  相似文献   

2.
庄文婷  刘昌仁 《科教文汇》2013,(27):188-189
本研究深入到幼儿同伴互动的集体活动中,采用自然观察法真实、客观地比较分析了不同宽恕水平的幼儿告状行为特点,结果表明:(1)不同宽恕水平幼儿的告状动机不同。(2)不同宽恕水平幼儿的告状行为类型不同。(3)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决定其告状行为特点。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深入到幼儿同伴互动的集体活动中,采用自然观察法真实、客观地比较分析了不同宽恕水平的幼儿告状行为特点,结果表明:(1)不同宽恕水平幼儿的告状动机不同。(2)不同宽恕水平幼儿的告状行为类型不同。(3)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决定其告状行为特点。  相似文献   

4.
"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一教育行为准则已深入人心。在解决幼儿之间的纠纷、生活矛盾、学习困扰的时候,处处体现了教师的身份和作用。孩子们是在生活活动中学会交往技能的,在一起活动就避免不了冲突,但冲突并不是坏事,这可以启发和提示幼儿从更多的角度考虑问题,反思自己的行为,努力理解他人看法,逐步从他律向自律过渡,建立规则意识,克服自我中心的思维倾向,协调与他人关系,从而学会尊重、理解、宽容他人。  相似文献   

5.
刘昕 《科教文汇》2007,(10X):54-54
幼儿告状是幼儿园里存在的普遍现象,具有频发性,重复性的特点。幼儿爱告状是一种向教师求助的行为、展示的行为,也是社会化程度相对较低的表现。教师作为幼儿生活中的“重要他人”应该让儿童感受到教师的情感支持,给幼儿展示,表现的机会,帮助他们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  相似文献   

6.
幼儿告状是幼儿园里存在的普遍现象,具有频发性,重复性的特点.幼儿爱告状是一种向教师求助的行为、展示的行为,也是社会化程度相对较低的表现.教师作为幼儿生活中的"重要他人"应该让儿童感受到教师的情感支持,给幼儿展示,表现的机会,帮助他们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  相似文献   

7.
日常生活中,幼儿因纠纷而产生各种告状行为,老师要认真听取孩子的告状,全面而细致地调查孩子们争吵控告的原因,弄清争吵的原委。因为如果对孩子的告状不予理睬,不但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而且会使孩子产生压抑感。但如果我们总是一味的袒护孩子,久而久之他们会把鸡毛蒜皮的小事也告到老师那里,会逐渐形成遇事爱找茬,心胸狭窄等不良心态。  相似文献   

8.
告状已成为幼儿园习以为常的现象,每天都会见到有很多幼儿去老师面前告状。正确认识和处理幼儿的告状行为,在幼儿园里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许多幼儿具有较明显的攻击性行为。要矫正幼儿的攻击性行为,首先要减少幼儿生活中的挫折并提高幼儿挫折容忍力;讲道理并适当惩罚;转移情绪给幼儿提供宣泄的机会;环境资源的改善。  相似文献   

10.
卢梭对科学教育所遵循的教育观点及教育方式与我国当前幼儿园科学教育有某些契合之处。三个儿童科学教育理念:围绕幼儿生活的科学才能真正吸引幼儿,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幼儿生活中简单的工具或实物就是最佳的科学教育材料;幼儿自己做出来的科学比教师讲给他们的科学更容易让幼儿理解和学习。  相似文献   

11.
3-4岁幼儿作为初步接触社会生活的阶段,因幼儿自身知识和社会经验存在不足,对待身边存在的不遵守规则的事情往往通过告状方式进行解决。幼儿告状已经成为幼儿阶段行为中的一种常见现象。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幼儿告状行为,本文对3-4岁幼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告状行为做出案例收集与分析,以期更好地推动我国幼儿园与传统教育得到发展,使我国幼儿得到更好的教育。  相似文献   

12.
"延伸画"活动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想象和创新思维,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能力差异,采用设疑引导、观察引导、游戏引导等不同方式,为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创造适合的艺术活动方式,才能取得良好的活动效果。  相似文献   

13.
刘三红 《今日科苑》2010,(4):223-223
研究表明,8岁前是人学习阅读的时期,8岁后是运用阅读能力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时期。可见,早期阅读是今后学习的基础。本文将从如何激发幼儿早期阅读的兴趣为出发点在教育策略方面展开深入研究。首先提出早期阅读的重要性,然后就如何提高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策略做了论述。主要从伴随识字法、讲故事法两方面着重阐述,其中伴随识字法包括字形拆字法等4种方法,讲故事则需要双向交流式的讲故事模式,提高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4.
唐玮 《知识窗》2013,(4):57-57
幼儿年龄小,易受情绪支配.还不能完全控制自己的行为。因此,幼儿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做出一些攻击性行为.尤其是3-6岁的幼儿。本文以小鸿为例.分析了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纠正策略。  相似文献   

15.
李丽 《科教文汇》2013,(17):53-54
面对幼儿问题行为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剖析存在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16.
分享行为作为一种亲社会行为,它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与同伴交往,融入集体生活,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小班幼儿刚入园,离开家庭进入集体生活,他们需要与同伴相处,共同生活。然而,小班幼儿自我意识较强,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具有很强的独占意识,不愿意与人分享,这将阻碍孩子的发展。因此,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十分必要,它有利于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为今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应注重过程,要设置情境,让幼儿观察思考;提出假设,让幼儿猜想判断;动手操作,让幼儿证实或推翻实验前提出的假设;记录信息,让幼儿逐步学会用图形、数字、表格的形式记录实验信息;表达交流,让幼儿分享成果。  相似文献   

18.
李小琴 《知识窗》2015,(3):59-60
语言教育的意义是什么?是交流、是沟通,它的产生和发展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然而,多年以来,幼儿园的语言教育内容主要局限在文学作品上,远离幼儿的实际生活。为了让幼儿背一首儿歌、讲一个故事,教师每天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寻找教材、制作教具。长期下来,教师累得筋疲力尽,而幼儿运用语言的能力却没有明显提高。本文结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探讨了幼儿语言教育生活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孙娟 《内江科技》2004,25(3):29-29
本文通过自信教育模式,运用启蒙教育方法,结合幼儿好奇心强、兴趣广泛的特点,全 面推动素质教育,大大提高幼儿自信心,以促进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潘芳燕 《科教文汇》2012,(24):90-91
中班是幼儿合作意识培养的关键期和合作行为发展的转折点。通过日常的观察记录与实践操作,发现在游戏、教学与日常生活中都存在着诸多合作教育的机会,如何把握合作教育契机,关注个别幼儿等,我们作为一线教师要有效地进行合作教育,提供为幼儿感兴趣的活动内容,且活动任务应带有一定的难度,同时还要有效地引导孩子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