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职场友谊作为正式任务目标与非正式人际关系交互影响的生成物,在职场人际关系中扮演重要角色。基于419份企业员工调查问卷,综合社会网络理论、社会角色理论,探讨职场友谊对知识共享意愿影响的作用机制与边界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友谊机会、友谊强度对知识共享意愿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友谊强度对感知长期互动产生显著正向影响;感知长期互动对知识共享意愿产生显著正向影响;感知长期互动在友谊强度与知识共享意愿关系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性别调节了"友谊强度—感知长期互动—知识共享意愿"前半段路径,即女性员工对相同程度的友谊强度做出更高评价,形成更高感知长期互动,从而产生更强的知识共享意愿。  相似文献   

2.
张峻弓 《科学生活》2023,(12):22-23
<正>常见的职场心理问题的可怕之处在于它们可能对个人的心理健康和整体工作效果产生负面影响。影响心理健康:职场心理问题,如工作压力、职业倦怠和人际关系困扰等,可能导致焦虑、抑郁和其他心理健康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会在职场造成困扰,还可能波及个人的家庭生活和社交关系。降低工作效率:职场心理问题可能导致工作效率下降。当人们感到压力沉重、缺乏动力或与同事之间关系紧张时,他们可能无法全身心地专注于工作,近而影响工作质量和生产力。  相似文献   

3.
通过两次问卷调查获取知识型员工样本,分别进行探索性和验证性因子分析,揭示知识型员工职场抱怨成因的七个维度,分别是人际关系(包括与领导关系和与同事关系两方面)、工作内容、管理规范化、职业发展、物理环境、工作负荷以及工作协作因素。其中人际关系因素的方差贡献率最高(占26.52%);另外,职业发展、工作负荷、工作内容、管理规范化因素是知识型员工职场抱怨成因中得分较高的因素。与国外员工职场抱怨的成因相比,职业发展、工作内容、管理规范化、工作协作是导致中国企业知识型员工抱怨的独特因素。讨论对中国企业员工职场抱怨管理的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4.
刘晓琴 《科研管理》2019,40(3):188-196
以资源保存理论和情感事件理论为理论基础,以316名员工为被试,运用非伦理领导、情绪耗竭、内在动机和创新越轨行为等量表,对非伦理领导通过情绪耗竭和内在动机两个中介变量影响员工职场创新越轨行为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1)非伦理领导、情绪耗竭、内在动机和职场创新越轨行为彼此显著相关;(2)情绪耗竭和内在动机的链式多重中介效应在非伦理领导与员工职场创新越轨行为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非伦理领导不但分别以情绪耗竭和内在动机两个独立中介变量影响员工职场创新越轨行为,还可以通过“非伦理领导→情绪耗竭→内在动机→创新越轨行为”的路径影响员工职场创新越轨行为。  相似文献   

5.
现在的社会人际关系问题非常复杂,这也自然而然影响着大学校园。如何克服人际交往障碍,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成为当代所有大学生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透视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存在的问题,寻找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主要心理因素,有助于当代大学生克服交往障碍、建立良好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6.
职业倦怠是对工作的一种慢性情感和人际压力的持续反应。其不但会对个人和社会造成危害,同时会影响工作质量和人际关系。职业倦怠问题日益受到各界的重视,此问题带来的影响更是不容忽视的,笔者认为若将个人和组织相结合,双管齐下不失为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从社会排斥视角解读员工独狼倾向和职场越轨行为之间的关系,探索其机制及发生条件。通过对3个时间点327名员工和主管配对数据的分析发现:(1)独狼倾向对职场越轨行为和职场排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职场排斥对职场越轨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3)职场排斥部分中介独狼倾向与职场越轨行为之间的关系;(4)自我监控能力负向调节职场排斥与职场越轨行为之间的正向关系;(5)自我监控能力负向调节独狼倾向通过职场排斥对越轨行为的间接的正向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8.
网络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形成过程会产生正负两方面的影响,正面的比如,拓宽视野及知识面,负面的则包括人际交往障碍和人际关系冷漠,社会责任感弱化等等。因此,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引导大学生科学合理的使用互联网,建立健康良好的世界观与价值观。  相似文献   

9.
以社会认同理论与人格特质理论为研究视角,以山东地区263名员工为被试,研究职场排斥对离职倾向影响的作用机制与边界条件。研究结果表明:职场排斥对组织认同有显著负向影响,对离职倾向有显著正向影响,组织认同在职场排斥与离职倾向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职业生涯韧性能缓冲职场排斥对员工离职倾向的影响,即高职业生涯韧性的员工在相同职场排斥情况下,其离职倾向更低。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潜 《科教文汇》2008,(12):18-19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接班人的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尤为重要。本文从大学生人际关系现状、大学生人际关系存在问题的原因、大学生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1.
小团队内人际关系对知识共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小团队内部的人际关系对知识共享的影响,认为不同的人际关系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的影响不同,并针对小团队的特点,构建其内部二人之间知识共享的冲突模型.经分析,得到知识共享的两个稳定局势:情感性人际关系的成员之间倾向于同时共享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混合性人际关系的成员之间则倾向于仅共享显性知识,而冲突型的人际关系不会长期存在于小团队中,且倾向于不共享知识.丰富了团队内知识共享的研究,并为有效展开知识共享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选择性格相近的人组队,在成员之间建立情感性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2.
人际关系是我们每天都要接触的一个课题,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使人达到身心的愉悦,否则,不良的人际关系也会严重影响到个体正常的工作、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的调节要注意一些技巧和方法.本文在陈述人际关系定义及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给出了一些具体的调节人际关系的技术,希望能对读者的人际关系改善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科技风》2017,(7)
高职院校是以培养岗位所需的人才为培养目标的,高职院校在开展英语教学时要瞄准职场需求,实现与职场的有机衔接。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高职英语教学只有不断改革,构建与职场素质英语有机衔接的教学模式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才能培养出满足职场需求的高素质英语人才。  相似文献   

14.
杜恒波  朱千林 《科研管理》2020,41(3):264-272
本研究通过构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探讨了职场负面八卦对员工知识隐藏的影响机制,并检验了情绪耗竭的中介作用和消极互惠的调节作用。对416份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职场负面八卦对员工知识隐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情绪耗竭在职场负面八卦与员工知识隐藏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消极互惠在调节职场负面八卦与情绪耗竭之间关系的同时,也调节了情绪耗竭在职场负面八卦与知识隐藏间的中介作用。本文从职场负面八卦的新视角,探讨了影响员工知识隐藏的相关机制,对企业的管理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石坚 《中国科技纵横》2010,(21):150-150
要想培养良好的班风,必须优化环境,严格加强班级管理,加上班主任的表率作用和班级优势以及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和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这是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交往不仅是人的基本需要,而且对于人的发展成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中职生是即将走向社会马上要独立生活的人,必须要学会与人交往,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为社会的发展多做贡献。交往要注意原则,讲究技巧。  相似文献   

17.
龚小刚 《科教文汇》2009,(27):91-92
交往不仅是人的基本需要,而且对于人的发展成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中职生是即将走向社会马上要独立生活的人,必须要学会与人交往,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为社会的发展多做贡献。交往要注意原则,讲究技巧。  相似文献   

18.
王华  吴含粉 《科教文汇》2007,(3S):179-179
人际关系是我们每天都要接触的一个课题,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使人达到身心的愉悦,否则,不良的人际关系也会严重影响到个体正常的工作、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的调节要注意一些技巧和方法.本文在陈述人际关系定义及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给出了一些具体的调节人际关系的技术,希望能对读者的人际关系改善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采用问卷调查法,以中部地区企业组织的356组主管-员工配对数据为样本,基于自我控制资源视角考察了中国组织情境下职场排斥对员工反生产行为的影响,以及状态自控和心理资本在以上关系中所起的中介和调节作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职场排斥对员工的组织反生产行为和人际反生产行为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职场排斥通过状态自控的中介效应影响员工的组织反生产行为和人际反生产行为;心理资本对职场排斥与状态自控之间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效应,员工的心理资本水平越高,职场排斥对状态自控的负向影响越强,进而对员工的反生产行为产生更大的负面效应。研究结果为组织预防和控制职场排斥引起的员工反生产行为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依据和可行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20.
刘志霞 《科教文汇》2009,(20):237-237,261
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在要求;人际关系是提高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切入点;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以人为本是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