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同学少年》2012,(1):52
"八拜之交"原指世代有交情的两家子弟谒见对方长辈时的礼节,旧时也称异姓结拜的兄弟姐妹。后来,"八拜之交"还有了一种特定的含意,指代八个著名的金兰典故,具体指:俞伯牙、钟子期的知音之交,廉颇、蔺相如的刎颈之交,陈重、雷义的胶漆之交,张劭、范式的鸡黍之交,羊角哀、左伯桃的舍命之交,刘备、张飞和关羽的生死之交,管仲、鲍叔牙的管鲍之交,孔融和祢衡(或范云和何逊)的忘年之交。的生死之交,管仲、鲍叔牙的管鲍之交,孔融和祢衡(或范云和何逊)的忘年之交。  相似文献   

2.
三火 《初中生之友》2011,(34):44-44
<正>八拜之交的典故关于"八拜",《邵氏闻见录》中记载有这样一段典故:文彦博听说国子博士出身的李稷待人十分傲慢,心中非常不快,他对人说:"李稷的父亲曾是我的门人,按辈分他应该是我的晚辈,他如此傲慢,我非得教训他不可。"有一次,文彦博任北京守备,李稷听说后,便上门来拜谒。文彦博故意让李稷在客厅坐等,过了好长时间才出来接见他。见了李稷之后,文彦博说:"你的父亲是我的朋友,你就对我拜八拜吧。"李稷因辈分低,不敢  相似文献   

3.
经常都会看到小说中提到“八拜之交”这四个字,“八拜之交”是指哪“八拜”呢?“八拜之交”语出《紫钗记·吹台避暑》:“俺二人以八拜之交,同三军之事。”俗称结拜兄弟为八拜之交;按:古无八拜的礼,以互相四拜算为八拜。另一说,八拜之交应该是指对结义双方长辈行八拜之礼,正式结为金兰之好。  相似文献   

4.
汪隽 《学语文》2007,(3):32-32
人教社2005年第1版高中语文课本第六册课文《廉颇蔺相如列传》:“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句中“御史”一词,课本注为:“战国时对史官的称呼”。这个注释的意思自然让人有两种理解:一是战国时称史官为“御史”,二是战国时的“御史”就是史官。笔者查阅了一些资料,发现并非全然如此。课本注释不当。  相似文献   

5.
《伯牙绝弦》是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中的一篇文言文,讲述的是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俞伯牙与钟子期以琴相识、以琴相知,最后因子期早亡,伯牙破琴绝弦、遂成绝响的动人故事。全文只有77个字,但背后却有着深厚的人文内涵和情感。如何让学生透过文言文的深层解读和情境体验,使学生真切感受伯牙与子期高山流水般的知音深情,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如何突破这一难点?在课堂实践中,  相似文献   

6.
鲍叔牙和管仲都是春秋时期齐国人,两人是好朋友。年轻的时候,两人一起做生意。管仲没有本钱,鲍叔牙拿钱投资。可是,分利润时管仲拿的比鲍叔牙还多。鲍叔牙的仆人看不过去就说:“这个管仲真不知好歹,吃干股,拿的比我们主人还多!”鲍叔牙答道:  相似文献   

7.
当今之世,具备文化素养的读者越来越多,读者在文学创作活动中的作用也日益重要,为读者理论的产生、发展营造了有利条件。本文以中国古代传统“知音”学说为基础,以西方接受文论为借鉴,结合当代中国文艺状况,对“知音”展开分析。本文对“知音”进行了溯源,明确“知音”的对象和标准,并探讨“知音”之道,以期更多读者能够成为“知音”。  相似文献   

8.
三国时期的著名诗人、文学家曹植,在一首《侍太子坐》中有这么四句诗:白日曜青春,时雨静飞尘。寒冰辟炎景,凉风飘我身。  相似文献   

9.
我们一家三口人的性格,恰似三国时期的“刘关张”三兄弟,有的火暴,有的善良,有的宽容,正因为这样,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发生着有趣而又让人难忘的故事。张弋型的老妈我家的“张飞”,就是老妈,有着无人不知的暴脾气。一次,我不小心丢了第N块橡皮。“张飞”发现后,怒发冲冠,一个箭步冲上前,操起地上的“丈八蛇矛”(苍蝇拍)向我挥来。两眼瞪得像铜铃一般,布满了愤怒。“哎哟!”随着我一声哀号,那“丈八蛇矛”拍在了我的屁股上,留下了像印章一样的痕迹。“张飞”得手后,扔掉了武器,瞪着“环眼”,气哼哼地扬长而去……  相似文献   

10.
在《伯牙绝弦》一课教学中,三位老师不约而同地运用了课堂小练笔这一形式,然而细细分析,效果不一。【片断一】师:伯牙善鼓琴。他的琴声不只表现高山流水,还表现了什么呢?钟子期又是如何赞扬的呢?(出示:伯牙鼓琴,志在(),钟子期曰:"善哉,()  相似文献   

11.
古之学者对于读书,总是细细品味,津津乐道,把读书当成人生不可或缺的需要。《邯郸书目》中说:“诗书,味之太羹,史书折俎,子为醯醢。是为书之三味。”太羹意为不加调味品的原汁肉汤,我国最早的不加雕琢的诗经就如同那原汁原味的太羹。而支书就比原汁的肉汤味道浓厚多了,因为它如同一份加工了的肉汤(折记)。至于诸子百家,那是精工制作的肉酱(酸酶),其味绵长,够人品味,因为书是百家争鸣的产物,体裁风格各异,争奇斗艳,异彩纷呈。将书屋名为“三味”,意在鼓舞率宰学子认真精细地好好读书(当然包括诗、史、子各类书),从中…  相似文献   

12.
梅香 《高中生》2011,(22):43
"五福"这个名词,原出于《尚书》中的《洪范》,现在已成为家喻户晓的词语了。几乎大部分的人都知道"五福临门"这个成语,可是很少有人知道"五福"所指的是哪五种福。至于五福临门的原理,明白的人就少之又少了。到底什么是五福呢?第一福是"长寿",第二福是"富贵",第三福是"康宁",第四福是"好德",第五福是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汉语中,"十恶不赦"一词形容罪大恶极、不可饶恕,其中的"十恶"借指重大的罪行。但是,在我国古代的刑法律令中,"十恶不赦"中的"十恶"却实有所指。"十恶"最初是一个佛教用语,而其作为中国古代刑法中的罪名,最早出现于《齐律》中,史称  相似文献   

14.
当我们比喻事物种类繁多变化多端的时候,常常会用“五花八门”这个词。那么,这“五花”是指五种花,“八门”是指八个门吗?  相似文献   

15.
这里有一个流传至今、感人肺腑的故事。据《列子·汤问》记载:“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春秋时期楚国著名音乐家俞伯牙在晋国做官,有一年,他因公务顺江而下来到龟山脚下的汉阳江口,因天色已晚,只好将船停在岸边。吃完晚饭后俞伯牙习惯性地从琴囊中拿出七弦琴,调好琴弦弹了起来。这时,周围万籁俱静,他弹奏的琴声传得很远。伯牙正如痴如醉地弹着,忽然听到岸边的树丛中有响动,马上派手下人去查明情况,原来是一位打柴的樵夫在偷听。伯牙好奇地问:“这么晚了,你为什么不回家,却躲在这里偷听我弹琴?”樵夫诚恳地说:“我打完柴回家路过此处,听到七弦琴声,不知不觉便顺着琴声来到这里。”  相似文献   

16.
刘涛 《语文天地》2009,(9):50-51
成语“乐不思蜀”原意是刘禅安于逸乐不思亡国,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快乐得忘了本,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后形容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这个典故是刘禅传下的。刘禅(公元207—271年),字公嗣,小名阿斗。蜀汉后主,刘备的长子。三国时期蜀汉第二任皇帝。后蜀汉被曹魏所灭,刘禅投降曹魏,被封为安乐公。  相似文献   

17.
徐侠 《教育文汇》2012,(11):39-40
这事虽然过去了两年多,但我仍然记忆犹新。2010年4月,中央教科所在甘肃举行了全国课堂教学观摩大赛。在这次比赛中,我执教的《伯牙绝弦》获得师生和评委的高度评价,荣获一等奖。4月初确定这一课题后,我决定不看任何人执教的课例,先读课文五十遍,默读、轻读、朗声读、快读、慢读、细读、研读,随心所欲地读。实际上,对这短短的三句话,区区七十七字,我读了何止五十遍。那几天,一年级的小女竟在我的熏陶下,也  相似文献   

18.
马昌飞 《中国教师》2012,(10):76-77
<正>三国时期,有两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一个是诸葛亮,另一个是袁绍。一直以来,诸葛亮就是智慧的化身,袁绍的管理才能也广受好评。但实际上,这两个人物都不算高明。诸葛亮属于事必躬亲、任劳任  相似文献   

19.
《老年教育》2009,(3):48-48
老牛舐犊 《后汉书·杨彪传》载:三国时期,曹操手下有一主簿名叫杨修,聪明博学智慧过人。曹操因此对杨修万分嫉恨,又因杨修是曹的对头袁术的外甥,怕以后会有后患,所以借口杨修扰乱军心,把杨修杀了。杨修被杀后,老父杨彪万分痛惜。一次,曹操问道:“你为何瘦得这样厉害啊?”杨彪悲伤地说:“我像老牛舐犊一样爱我的儿子,  相似文献   

20.
沈伯俊 《许昌学院学报》2014,(1):156-156,F0003
由甄庆丰先生牵头撰写的《智慧三国》丛书即将问世了,我对此表示热烈的祝贺!在漫长的中国古代史上,三国时期是一个天翻地覆、风云变幻的时代,是一个英雄辈出、灿若繁星的时代,是一个饱含痛苦又饱含希望的时代,是一个充满了变革创新、洋溢着阳刚之气的时代,又是一个永远令人激动、令人缅怀的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