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齐国大将田忌尤喜赛马,有一回,他与齐威王约定比赛,并设重金赌注。两人都将马分为上、中、下三等。但由于齐威王的最优、次优和较差的三匹马分别跑得比田忌的三匹马快,所以田忌总是以0:3告负。后来,田忌的谋士孙膑向田忌献计,让田忌以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再以上等马对其中等马,最后以中等马对其下等马,最终,田忌瞄三局两胜而赢了齐威王。这便是著名的“田忌赛马”的故事。这个故事不仅蕴含了扬长避短、灵活应变这一深刻的人生哲理,更是博弈论丰富内涵的最好体现。在这场博弈中,孙膑凭借其细微的观察与出色的谋略,赢得了这场比赛,而变换出马顺序正是博弈论原理的实际运用。另一方面,再让我们设想这样的场景,一旦齐威王得知了田忌的花招后,便会在之后的比赛中也更改出马的次序,于是田忌的出马次序也会随之改变,那么怎样安排双方的出马次序才是最合理的呢?这正是博弈论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哲学茶座与你相约,本期关注——博弈论。  相似文献   

2.
《田忌赛马》这篇课文讲的是战国时期齐国大将田忌和齐威王赛马 ,田忌连输三场。孙膑观看了这次赛马 ,根据观察分析 ,帮助田忌用调换马的出场顺序的方法 ,取得了第二次比赛的胜利。为了让学生理解两次赛马时三匹马的出场顺序不同而胜负不同的原因 ,同时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 ,我采用扑克游戏法来教学 ,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的做法是 :一、巧设游戏 ,激发兴趣1 .初步感知课文。学生知道了第一次怎么赛的情况后 ,我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 :这次赛马 ,田忌为什么输了 ?同时补充介绍 :战国时期 ,齐国的贵族很喜欢赛马 ,各人根据自己马的奔跑速度 ,…  相似文献   

3.
田忌赛马     
<正>传说,我国战国时候,有一回齐王和田忌赛马,双方都有上、中、下三等马,比赛分三场进行,谁胜就能得到千金赌注。田忌的马都比齐王同一级的马差,如果双方都用同等级的马比赛,田忌肯定会输的。这时,田忌的朋友想出了一个办法,最后以2比1的成绩获胜。你能说出田忌的朋友想了一个什么办法取胜吗? 也许的同学会说,这还不容易,我们在语文课上已经学过了。因为田忌的马都比齐王同一级的马差"那么一点儿",所以田忌的朋友给他出的主意是:用田忌的下、中、上等马分别跟齐王的上、下、中等马比,第  相似文献   

4.
[教例]《田忌赛马》师 :第二次赛马时 ,齐威王见田忌胜了第二场 ,“有点心慌了。”第三场田忌又胜了 ,“齐威王目瞪口呆了。”而第一场田忌输了 ,但课文中没有告诉我们齐威王的表情、神态和心理 ,你能帮忙设想一下吗?生 :齐威王一定很得意。生 :不 ,齐威王应该更加洋洋得意。生 :他又会嘲笑田忌一番。生 :我觉得齐威王应该很骄傲 ,瞧都不瞧田忌一眼。他也许会趾高气扬地说 :“田忌 ,还是趁早乖乖认输吧!”[评析]课文有不少地方给学生留下了想像、发散性思维的空间 ,这需要教师深钻教材 ,敏锐地发现。本课第二次赛马第一场胜后 ,文中没有点出…  相似文献   

5.
一、教学目标1.知识教学: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学习认真观察、仔细分析的科学态度。2.能力训练:(1)看题目质疑;(2)自主学习理解第一次赛马过程及结果;(3)合作学习,培养发散思维;(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演课文。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两次赛马时双方三匹马出场顺序。2.难点:理解“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的原因,从而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三、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2.小组合作。3.读中感悟。四、学生活动设计1.动口说。2.动手做。3.动脑想。五、教具准备:幻灯片、图片六、教学过程1.激趣导入。田忌是战国时齐国的一名大将,他非常喜欢赛马。这天,田忌又和齐威王开始了一场激烈比赛。(同时出示课题幻灯片)2.质疑读书。(1)看题目质疑;(2)快速阅读课文,从中找出答案3.自主学习第一次赛马的过程。(1)出示自主学习目标。①以各自喜欢的朗读形式将第一次赛马的过程认真读一读。②你读懂了什么?③用简单的文字表示出第一次赛马的过程。(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第一次赛马的方法,即上→上,中→中,下→下;田忌输的原因: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训练概括能力,展...  相似文献   

6.
片断一:故事导入马。田忌怎样出马才能赢,而是让学生师:我听说你们已经学习过师:从马的比赛成绩上可以给想一想,田忌想到多少种出马顺序。田忌赛马》这篇课文了。今天我就马排个名次吗?田忌怎么想的,他不会告诉别人,但简单地讲述一下这个故事,看一看生:可以,第一名是齐王的上我们可以用数学排列的方法,列举田忌赛马用到了什么数学知识,好等马,第二名是田忌的上等马……出来,这就是数学的魅力和作用。吗?最后一名是田忌的下等马。师:现在我请各小组汇报一种点评:教师了解到这个学校的师:从刚才的比赛中我们知道出马顺序。学生在三年级就学习…  相似文献   

7.
田忌赛马     
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有一个齐国.齐国的国王很喜欢赛马.有一天,齐王要与一个名叫田忌的大臣赛马.双方规定各以上、中、下三等马参加比赛,共比赛三场,每场比赛谁输了谁给胜利者一千两金子.当时,齐王的上、中、下三匹马都分别比田忌的上、中、下三匹马强,看上去田息三次比赛都要失败,要输三千金了.但结果适得其反,田忌获胜,田忌是怎样获胜的呢?  相似文献   

8.
<正>河亭小学金老师在教《田忌赛马》这课时,运用创造教育原理,创设情境,激疑引趣,启迪思维,是一个成功的范例。一、假设实践人人参"战"在教《田忌赛马》之前,先要求学生用硬纸板制作田忌的三匹马与齐王的三匹马。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画出马的不同色彩与大小,以表示马的强弱。金老师根据组合原理标出田忌与齐威王赛马的出场顺序为A23=3×2=6(种),让学生通过摆学具得出赛马的六种出场顺序。田忌的马(上排)齐威王的马(下排)  相似文献   

9.
《田忌赛马》一文 ,通过叙述田忌、齐威王两次赛马的经过 ,体现了孙膑认真观察分析事物的态度和科学的思考方法 ,教师可根据作者的行文构思特点确定本文教学点。一是抓第一次赛马经过 ,以语言对比为主 ,指导学生学习简洁表达 ;二是抓第二次赛马经过 ,以演示感悟为主 ,学会推理总结 ;三是抓对孙膑的描写 ,以读为主 ,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一、以语言对比为主 ,指导简洁表达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第一次赛马时 ,可设计如下练习 :读课文找出描写第一次赛马的内容 ,思考 :田忌和齐威王在赛马前做了一件什么事?教师 :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刚才“田忌”的…  相似文献   

10.
教材是教学的根《。田忌赛马》一课表现了孙膑的足智多谋,这足智多谋来自于他的仔细观察、认真分析。这是我们引领学生体验感悟该文本的方向,同时也是拓展延伸的根。拓展文本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果让田忌、孙膑进行第三次赛马,情况会怎样?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引发学生对文本内涵进行再思考,还是追求形式上的热闹,让课堂演化为一场闹剧?答案很明显是后者。因为,第三次赛马,无论结果如何,都会淡化学生对文本主题的感悟,这种游离于文本甚至与文本背道而驰的延伸是无意义的。让课堂“静”下来。我们的语文课堂有…  相似文献   

11.
1.“包、剪、锤”的办法 在课堂上遇到需要裁决的问题应该怎么办?是由教师去仲裁,还是让学生自己去解决?这看起来是小问题,却反映了一个教师的教学理念。 我上《田忌赛马》一课就遇到了这样的小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创设了“第三次赛马”的活动。 “同学们,第一、二次赛马田忌和齐威王打了平手。我们现在举行第三次赛马,需要孙膑、田忌和齐威王参赛,谁愿意上来?”我的话音刚落,便跑上来四个兴趣盎然的孩子,我为他们的主动参与而拍手叫好。可是,赛马只要三个人。叫谁下去?看到他们那红扑扑的脸蛋儿,天真无邪的眼睛里透出渴…  相似文献   

12.
本期话题——能否让田忌、孙膑进行第三次赛马。讨论中一方认为,拓展应有“长度”“宽度”“谐度”“深度”,觉得设计第三次赛马不可取。另一方则认为,巧妙融合造就别样精彩,如此延伸既拓展课文内容,又提高学生素养,何乐而不为?看来,老师们没有囿于某个结论,而是能够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来看待此设计。  相似文献   

13.
最近拜读李德元同志撰写《对<田忌赛马>的异议》一文(以下简称“异议”),感觉立意甚偏,评价不公,有必要提出来商榷。一,孙膑出的主意是“不光彩”的吗? “异议”的作者认为“孙膑给田忌出了一个不光彩的主意”,田忌夺魁也因而“不光彩”。《教学参考》说得非常清楚:“田忌和齐威王赛马,田忌连输三场。孙膑观看了这次赛马,根据观察分析,帮助田忌用调换出场顺序的方法,取得了第二轮比赛的胜  相似文献   

14.
古代战国时期,齐国大将田忌与齐威王赛马,开初,田忌都失败了,后来,田忌在孙膑的帮助下又转败为胜,这就是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田忌赛马”。这个故事经过改编选入了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第十一册第4课),作为一篇阅读课文。课文主要写了两次赛马的情况。第一次赛马写得较简略。主要叙述了田忌在赛马场上的对策:用上等马对上等马,中等马对中等马,下等马对下等马。“由于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所以比赛的结果,田忌皆告失败。第二次赛马写得很详细。首  相似文献   

15.
最近,笔者听了《田忌赛马》一课的教学,颇有感触,觉得教者较好地处理了语言训练和创新思维训练的关系。一、揭题,进行口头表达训练和发散思维训练板书课题,了解田忌和谁赛马,教者简要介绍了田忌和齐威王,问:“田忌和齐威王赛马,你们想,谁会赢呢?为什么?”立刻有学生举手,教者示意先放下,要求将语言在心中组织好,说时要通顺连贯。学生自由默念后,各抒己见,回答颇为有趣,有的认为齐威王必胜,理由:①齐威王是国王,田忌是他手下的大将,齐威王的马一定比田忌的马强;②即使田忌的马强,他也不敢赢齐威王,因为古时候,谁也不敢超过国王。有的认为田…  相似文献   

16.
《田忌赛马》这篇历史故事,讲的是古代齐国大将田忌和齐威王赛马的情况:第一次田忌失败了,第二次在孙膑的指点下转败为胜。究竟是怎样转败为胜的?为什么能转败为胜?在教学过程中,抓住课文中的三个带“也”字的句子理出明暗线,具体分析,遵路识真,把握内容情节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田忌赛马》这篇课文讲的是战国时期齐国大将田忌和齐威王赛马,田忌连输三场。孙膑观看了这次赛马,根据观察分析,帮助田忌用调换马的出场顺序的方法,取得了第二次比赛的胜利。两次赛马时三匹马的出场顺序不同是胜负不同的原因,而“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比田忌的快不了多少”则是调换马的出场顺序得以转败为胜的关键因素,为了突破这个教学难点,我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了扑克牌游戏,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请看下面的教学实录。  相似文献   

18.
《新作文》2006,(2)
1故事播讲站田忌赛马战国时候有个齐国,齐国有个齐威王,齐威王手下有个大臣田忌。齐威王很喜欢赛马,经常和田忌比赛。比赛结果每次都一样,齐威王获胜,田忌失败。齐威王很是得意。有一天,田忌竟然请国王同他赛马,齐威王当然同意。没有想到比赛结果出人意料,田忌获胜,国王失败。原来,齐威王有上、中、下三匹马,田忌也有上、中、下三匹马。每次比赛,都是上马对上马,中马对中马,下马对下马,每次都是国王以3:0获胜!田忌新得一位谋士,名叫孙膑。孙膑知道了此事授给田忌一计,让田忌的下马对国王的上马,上马对付中马,中马对付下马,结果田忌2:1获胜。…  相似文献   

19.
怎样让语文课“活”起来,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自主地、生动活泼地学会知识,发展能力,一直是广大教师苦苦追求的目标。现就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第十册的第6课《田忌赛马》的第二课时安排的几个教学环节来谈谈。田忌和齐威王的赛马比赛的出场顺序采用让学生贴马图的形式进行。让学生自己来布“阵”,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真正掌握两次比赛中不同出场顺序的不同结果。这样,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了知识,掌握了技能。田忌和齐威王的两次赛马比赛,在学生大致了解了赛马比赛的出场顺序及比赛结果后,采用“现场解说”的方法,让学生将书本…  相似文献   

20.
《田忌赛马》一课,授课教师对课文内容进行拓展,我觉得不仅合理,而且很有创意。因为语文课不应该仅仅传授书本上的知识,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于五年级的学生而言,要理解《田忌赛马》这篇课文的内容,简直就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对学生容易理解的内容,教师若一味地讲解,学生就会产生厌烦情绪。而授课教师提出的“假如让田忌、孙膑进行第三次赛马,会怎么样”这一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过一把“导演瘾”,设计事情下一步会怎么发展,做一回足智多谋的孙膑去赢齐威王。这就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