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新桥 《教育》2011,(5):29-29
作为一本谈家庭教育方面的书,在美国出版的《虎妈战歌》,中文译本为《我在美国做妈妈》,在短时间内影响了世界,“虎妈”也随之红遍了位于东西两半球的美国和中国。这本书按作者即“虎妈”蔡美儿的说法是“自传”,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鲁迅小说《孔乙己》杨宪益和戴乃迭夫妇的英译本和朱莉娅.罗威尔的英译本中选取了七个典型译例,比较分析了两个译本译文的得失优劣,认为两译本虽各有千秋,但杨译还是略胜一筹。  相似文献   

3.
四大名著之一的神魔小说《西游记》在越南传播已有三百多年的时间,可称得上家喻户晓,而越译本的《西游记》的频频问世,在传播中国典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两个最有影响力的越译本是瑞亭译本和如山译本。本文以这两个译本为依据,重点介绍句对齐、标注及检索等整个一对二汉越平行语料库的创建过程,旨在为基于平行语料库的《西游记》越译对比研究提供基础平台。  相似文献   

4.
动态对等理论(也叫功能对等理论)是奈达第二阶段翻译理论的一个重要思想,奈达将功能对等划分为两个层次:“最低层次对等”和“最高层次对等”.《和合本圣经》和《现代中文译本圣经》是两本特色鲜明的《圣经》中文译本.本文运用奈达提出的两个层次理论来分析对比《圣经》的这两部中文译本,分析各自的优缺点,进而得出对一般文本翻译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李晶 《海外英语》2014,(22):187-188
《吉檀迦利》是印度大诗人罗宾德罗那特·泰戈尔的诗集,这本诗集使他获得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通过冰心译本我们可以感受到泰戈尔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爱的思索。该文拟对泰戈尔《吉檀迦利》冰心译本作出赏析。  相似文献   

6.
冯梦龙是中国第一位通俗文学的编辑家、研究家与理论家。他从1621年至1627年分别改编出版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俗称“三言”。从18世纪法国耶稣会士第一次将其传播到西方以后就引起许多西方汉学家的关注与研究。为了了解中国国情和文化传统并满足教学需要,俄国汉学家也对“三言”故事进行了选译,所选取的多为在中国流行并符合俄国人审美趣味的故事。20世纪以前的“三言”俄语译本故事大多是转译自英语或法语,译者多为无名氏。从20世纪开始,俄国汉学家将“三言”故事从汉语直接翻译成俄语,译文的质量有了大幅度提高。从文献学和文学史的角度了解“三言”在俄苏的传播过程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吉檀迦利》是印度大诗人罗宾德罗那特·泰戈尔的诗集,这本诗集使他获得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通过冰心译本我们可以感受到泰戈尔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爱的思索。该文拟对泰戈尔《吉檀迦利》冰心译本作出赏析。  相似文献   

8.
有这么一本小说,讲几个人乘船航海,遇上风暴,漂流到一个小人国,这里的小人身高不满六寸……不用说,你马上能猜出来,这本小说名叫《格列佛游记》。它问世几百年来,已传遍世界,到处都有喜欢它的读者。小说开头的这一段故事,几乎家喻户晓。有这么一种说法: “孩子们玩它,学童们念它,成年人体味它。老年人评论它”.指的就是这本小说。  相似文献   

9.
本文是根据我国古典名著之一《红楼梦》第三回中的内容对两种英译本(霍克斯译本和杨宪益夫妇译本)从不同方面进行比较:称谓语,小说中人物性格等对两译本进行分析,比较。最后,从翻译效果及两译本各自不同翻译策略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0.
符雅  孙明晶 《教育导刊》2004,(10X):36-40
新学期开始,小朋友都陆陆续续来到了幼儿园,带来了自己心爱的礼物和小朋友们一起分享,其中有大部分是图书。大家在一起争先恐后地介绍自己的图书:“老师,我带了5本图书”;“李然雄,我带了奥特曼的图书给你看”;“我带了《365夜故事》,还有《十万个为什么》,妈妈说,上面有很多很多的知识”:“我很喜欢我的这本图书,上面有很漂亮的图画”;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中国文学的杰出代表,章回体小说《红楼梦》因其艺术价值及社会意义一直都倍受关注,被译为多种语言过其实广泛流传于世界各地。其中的英语译本中,最具权威的是由杨宪益、戴乃迭夫妇和大卫·霍克斯的译本。章回目录作为本书的重要部分,其翻译也在英文读者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该书的这两种译本的章回目录翻译的对比认知分析,旨在突出认知在翻译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近日,《纽约时报》评选出2005年度十佳图书。《海边的卡夫卡》村上春树著这本优雅而睿智的小说讲了两个故事。《关于美》扎迪·史密斯著这是一本兼顾文化和政治学的小说。《预科生》柯蒂斯·西滕费尔德著这本用词平和但极其深刻的小说讲的是一个拿奖学金的女孩到东部去上一所著名的预科学校的故事。《星期六》伊恩·麦克尤恩著这本犀利的小说讲述了一个英国神经外科医生直面残酷暴力的一天。  相似文献   

13.
符雅  孙明晶 《教育导刊》2004,(20):36-40
新学期开始,小朋友都陆陆续续来到了幼儿园,带来了自己心爱的礼物和小朋友们一起分享,其中有大部分是图书。大家在一起争先恐后地介绍自己的图书:“老师,我带了5本图书”;“李然雄,我带了奥特曼的图书给你看”;“我带了《365夜故事》,还有《十万个为什么》,妈妈说,上面有很多很多的知识”;“我很喜欢我的这本图书,上面有很漂亮的图画”;“老师,你看这本书表面是硬硬的,不容易坏”。小朋友在一起比较着,不停地从图书中找出新的发现……  相似文献   

14.
本期导读     
你知道上帝吗?你听过穆罕默德吗?这期的故事《让上帝吃吃中国餐馆》会同你探讨一下什么是信仰,以及什么是相信。很长见识的哟!一条奇怪的“七色虫”在商场进行了一次抢劫,这之后引出了一系列惊险的故事……这是本期想像故事中的《“七色虫”之谜》将要讲述的!另外,恐怖故事连载《影子人的报复》和惊险魔幻故事《电脑杀手》已经进入最紧张的阶段,不能不看哦!本期导读  相似文献   

15.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长篇小说《挪威的森林》在中国影响颇深。这部小说得以在中国大陆广泛传播,主要是通过林少华先生的译本。译者以其独特的风格解读了村上小说特有的笔触和内心世界,对于中国读者了解日本当代文学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译文得到了同行的肯定和推崇。论文通过对林少华《挪威的森林》译本的分析,归纳出文学翻译方面的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16.
1926年,在蔣介石发动反革命大屠杀的前夕,这部世界聞名的培养資产阶极接班人的教育小说——《爱的教育》,由夏丐尊翻译在中国出版了。由于它的形式新穎,內容很适合中国买办資产阶级的需要,出版后立即风行全国。仅开明书店在1938至1949年期間就連续翻印了十九版。除夏丐尊的译本外,还有好几种译本問世。现在中年以上的知识界,恐怕很少沒有看到过这本小说的吧!这本小说对我国中小学教育界的影响特別深广,有的同志说它的影响甚至比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还要大。不仅我国,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一直到现在都还在广泛地流传。世界各国都有这本小说的译本,据日译本说,这本小说的意大利原文本到一九五二年已印了二千六百多版,法译本也出到三百多版。现在我們就来研究一下,这本书到底宣扬了一些什么样的思想,它为什么受到资本主义世界如此热烈的欢迎?  相似文献   

17.
1.《水浒传》德译本书名为《强盗和士兵》,法译本为《中国的勇士们》,英译名《在河边发生的故事》,另有一些英文版译为《在沼泽地里》。《水浒》的外译本,译得最好的要数1933年美国出版的《四海之内皆兄弟》。译者是193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美国女作家布克夫人,她的中国名字叫赛珍珠。  相似文献   

18.
不久前,一本由知名学者裴钰创作的《莎士比亚眼里的林黛玉》在国内出版,书中揭示了西方《红楼梦》译本的不当之处,引来网友对这些译本的强烈抨击。甚至有人发出“保卫名著”的呼吁。在《莎士比亚眼里的林黛玉》中,裴钰列举了众多《红楼梦》西方译本中的不当之处。裴钰认为,在对《红楼梦》人名的翻译中,最糟糕的莫过于林黛玉了:“在早期英文版本中,黛玉被翻译成BlackJade,也就是‘黑色的玉’。  相似文献   

19.
自18世纪以来,国外已有拉丁、法、英等多个语种的《尚书》译本问世,其中西方汉学家理雅各的《尚书》译本,“自行世以来即已成为西方有关中国学术的经典作品,至今不能废”。从准确性、完整性和学术性等方面综合考证,迄今为止,理氏译本的确是无以替代的最佳《尚书》译本,其译注彰显了一丝不苟的朴实学风,而这种朴实学风的形成,正是其践行“解经先识字,译典信为本”理念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词佳作。其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引发了人们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则代表了人类的美好愿望。这两句最令人感慨,也是这首诗最难翻译的部分。笔者在《名作精译——《中国翻译》汉译英选粹》中找到了朱纯生的译本。下文将会对该译本中某些有争议的句子进行评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