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微博、微信”等自媒体为首的“微时代”,对大学生的日常行为和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教学载体提出了挑战.因此,为了适应“微时代”的发展,更好地运用网络沟通媒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从建设“微队伍”、树立“微理念”、打造“微平台”、营造“微文化”等多方面入手,切实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微”转向及其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时代”给人们的思维和生活方式带来改变的同时,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形成了较大的冲击和挑战,造成了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弱化。为了加强和改进“微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微”转向:理念上从说教灌输转为平等影响,工具上要创建微平台、使用微工具,表达上要使用微语言、学会微表达,以适应“微时代”青年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和引导。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当今社会,带有鲜明的网络特征的“微时代”是发展主流。从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来看,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应该跟上历史的发展潮流,力求在“微时代”下创新教育方式方法,积极应对“微时代”给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分析了“微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并提出了“微时代”背景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以期能够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近几年出现的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一系列新媒体和冠之以“微”命名的事物的蓬勃发展,使中国进入“微时代”。伴随着互联网发展而成长起来的“90后”大学生们已经率先与新时代融合,不断发展的网络技术对他们的价值观、交往行为模式、心理等方面的影响日益扩大。微博作为大学生网络信息交流和人际交往的新平台,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机遇同时也给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主客体素质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正确地运用“微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积极探寻和革新“微时代”下适合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在微博、微信等“微媒体”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方式、心理状态等都发生了较大变化,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顶岗实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从分析微博、微信的价值功能人手,进而探讨“微媒体”在顶岗实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6.
王小君 《河南教育》2013,(11):63-64
当前,微博已经逐渐成为大学生成长和发展过过程中重要的网络交流工具之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想积极应对“微时代”的到来,就必须深刻认识微博给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影响,以便更好地将微博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微博给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但是,目前主流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微博中处于集体“失语”和功能“障碍”状态。  相似文献   

7.
"微媒体"的主力军就是大学生群体。高校应该把握大学生群体在"微时代"的变化特点,不断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手段、方法和方式,增强凝聚力、吸引力,提高实效性、针对性。本文阐述了"微时代"的特点,分析了大学生"微媒体"使用现状,探讨了"微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就"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随着"微时代"来临,"微时代"中的微博、微信等现代传媒成为影响大学生思想行为的重要因素。"微时代"既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巨大挑战。"微时代"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创新,合理利用新技术、新手段,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素质,构建"微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机制。  相似文献   

9.
牛银凤 《文教资料》2020,(5):163-165
本文界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内涵,立足“微时代”,探讨人文关怀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意义和功能本质:人文关怀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是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是“微时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笔者尝试提出强化“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方式,以及保障实效的机制。  相似文献   

10.
新媒体的发展催生了"微时代","微时代"的发展改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和格局。"微时代"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传播载体,进而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微时代"的发展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机遇和挑战,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借助、运用"微时代"平台,凸显大学生的主体意识,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互联网事业的发展与普及,我国已初步进入微时代。西藏高校是为国家和西藏培育合格人才的重要基地。微时代的到来,给西藏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怎样正确利用微时代的机遇为西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务,对于西藏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2.
微信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在大学生享受着"微时代"带来的种种便利的同时,"微时代"也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对高校而言,"微时代"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它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改变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和内容,另一方面也造成了诸如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地位颠倒、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者价值立场动摇等问题。结合当前"微时代"发展的实际,应通过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形式、加强队伍建设等措施,创新"微时代"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相似文献   

13.
随着"微时代"的兴起,微博、微信等网络工具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既给大学生的生活和沟通方式带来极大的便捷,也成为影响学生思想行为的重要因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势在必行。面对"微时代"的发展,高校应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办法,紧握时代脉搏,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贴切、及时和深入,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微博作为网络时代的新兴事物,在大学校园内,影响越来越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微博相结合,是大势所趋.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增强“微观念”;构建高校、思政教育相关部门、思政教育工作者、知名学者校友、学生骨干的“微平台”;建设思政教育的“微队伍”;加强思政教育的“微管理”.只有这样,在微博快速发展的今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实现新的跨越.  相似文献   

15.
“微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新课题,传统“意见领袖”的主体权威受到挑战,教育者信息“把关人”的作用被弱化,“议程设置功能”出现转变,“沉默的螺旋”作用在增强,在“微时代”的背景下应重视和善用微媒体,营造高校思政教育‘‘微环境”,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微权威”,丰富高校思政教育“微内容”,增强高校思政教育“微力量”。  相似文献   

16.
随着网络、信息、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微信、微博、微电影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已将人们带入"无微不至"的"微时代"。"微时代"的快速发展对社会和个人产生了积微成著的影响,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冲击和挑战。新常态下,我们应深入分析微时代特点及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积极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模式,努力构建学生工作的新平台,结合实际,着力创新,对大学生开展顺势、适时、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7.
分析“微时代”对大学生的影响,提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更新观念,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微媒体使用观;充分利用,让微媒体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加强队伍建设,构建一支适应“微时代”特征的辅导员队伍;加强监管,建立大学生微媒体使用的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和时代的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的挑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探索一条有效途径,以适应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变化的要求。笔者认为拓展训练有助于该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9.
莫振达 《广西教育》2014,(31):32-33
分析“微时代”对大学生的影响,提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更新观念,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微媒体使用观;充分利用,让微媒体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加强队伍建设,构建一支适应“微时代”特征的辅导员队伍;加强监管,建立大学生微媒体使用的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微时代也已经来临,新生事物的产生正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的改变,大学生作为接受先进科学文化的年轻群体,对于新生事物的认知度高,自然也成为了微时代的主导者。在微时代背景下,人们可以借助手机,平板电脑,个人电脑等工具在微博、微信、QQ等传播媒体上自由传达和交流自己的想法,实现话语权的自由。在微时代的背景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也发生了变化。一方面,由于微媒体的冲击,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的话语地位大幅提升,这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即时性,碎片化,开放化等特点是微时代背景下所呈现出的主要特征,这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发展也构成了一定的挑战。面对微时代背景给大学生思想带来的影响与挑战,如何应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出现的话语权问题,以达到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健康稳定发展,是我们迫切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